评论

左4那个长辫子姑娘找到了,她叫于培英,生活在青岛

原标题:左4那个长辫子姑娘找到了,她叫于培英,生活在青岛

老照片中的左4为于培英,右为其近照

在老照片上,立于正中间那位胸前垂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非常惹人注目。

她穿着碎花棉袄,两个袖口上套着一副深色的袖套,脸上露出清甜的笑容。可很长时间都没人能说出她的名字。

老照片寻人的小视频就像撒入人海的一枚“磁石”,把人海里那些与核工业有着蛛丝马迹关联的人们远远近近地吸了出来。

当年的长辫子姑娘、如今已84岁的老人于培英的女婿金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金先生和爱人都不是核工业人,但他很早就知道岳母曾在核工业工作过。偶尔老人家高兴时,还会跟他们聊几句“那个年代”的趣事儿,说一个周末她曾跟同事去中南海参加一个联欢会,还在那儿吃了一顿饺子……

金先生把老照片给老人家看,老人家认出了自己,还模糊说出了一个名字,金先生尝试联系一个相关人,对方没回他的微信。好奇心促使他最终把电话打给了中国核工业报社。

9月中旬,依据金先生留下的电话,中国核工业报社记者与其互加了微信。

几日后,金先生发来了于培英老人的几张近照,老人家看起来气色很好、生活幸福。

以下是于培英老人的自述。

这张照片是怎么来的呢?

我叫于培英,我是老照片上第一排长辫子的那个姑娘。我是青岛人,我到核工业工作源于1956年底二机部三局(地质局)派人到青岛招工。当时我刚初中毕业,因为家里比较困难,没让我上高中,我就直接应聘参加工作了。当时三局在青岛一共招了47个人,都是女同志。

1956年2月14日,我们一同到了北京,大家被分配在不同的单位,大部分都分在地质队,有一小部分被分在三局,其中也包括我。我主要在打字室做校对工作。

1958年,我们被下放到了山西,5个月后又被调回来,被分到四〇四厂,当时四〇四厂的办公楼是在二机部大楼里,我最初负责接待各个学校分到四〇四厂前来报到的大学生。

后排右1于培英

那个照片是怎么来的呢?

当时我们招来的大学生是一拨一拨地走。其中一拨人走的时候,我们去送他们,当时就在门口照了这张相片。

我那个时候也已经准备出发去西北,行李都已经送到了工地,后来因为我爱人在三局工作,三局不放人,我也就没去成。这样我就在部里做档案工作。

这张照片大约拍于1959年底或1960年初。我为什么记得呢?因为1960年底,我与部里一些同事就被保送上二机部所属的大学,我们先是去西安学习,后来又到了衡阳矿业学院。上了5年大学后,我毕业又被分配到了三局三所工作。

老照片里的人我大都不认识,叫不出名字,因为当时我们也不在一块工作。我那时只负责接待工作,之后他们就被送到西北了,所以我与他们大都是一面之识。

在部里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又被调回了青岛,那里有一个核工业的下属单位,后来因单位调整,我最终离开了核工业。但在核工业工作的那段时光,有很多趣事,都保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于培英(前排坐地靠鼓)参加文艺活动留影

(感谢四〇四宣传部在审稿环节给予大力支持)

策划|杨金凤

文字|余诗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他们是谁?要出发去哪里?为何笑得那么开心?
  • 一张老照片引发的寻人启事
  • 老照片上的右2找到了,他是彭子彬,曾放弃留京、拒绝移民香港
  • 老照片上的左1找到了,他是侯化宣,曾多次获核工业部奖励
  • 左3找到了,他是徐文兴,为单位算了一辈子账,却从不打“小算盘”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