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现代人过冬靠暖气,古代人靠什么?

原标题:现代人过冬靠暖气,古代人靠什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_张鸣岐_款提梁式手炉

透/过/文/物/看/历/史

CULTURAL RELIC

在古代,冬天取暖是和每天吃饭同等重要的生活大事,是生存所必需的保障。所以,形容贫穷得无法生存叫“饥寒交迫”。古代没有暖气,人们是怎么取暖的呢?

早在史前文明时代,北方人在建筑房屋时就很注意保暖,半坡文明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一半挖在地下,就是为了防风保暖。屋内地面中间还挖个坑,周边用泥土夯实,用来烧火取暖,称为“火塘”。

秦汉时期又出现了火墙,最早是宫廷里用的,秦朝的咸阳宫遗址中就有火墙。火墙的内部是中空的,从里面把墙烧热,这样屋子就暖和了。火墙的衍生品是火炕,在东北地区特别流行。《宋文鉴》记载,北方女真族“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而饮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今天北方地区的一些农村还在使用火墙和火炕,尤其是东北,招待客人最温暖的方式就是招呼你进屋上炕,然后把炕烧得热乎乎的。

空心火墙 图:网络

武安赵窑遗址发现火炕,将我国火炕历史从西汉提前到商代。

图:大河报,2022年6月

接下来再说说古人小型的取暖物件。最常见的是火盆,就是在盆里烧炭火。有条件的富贵人家用精致点的金属火盆,没条件的平民人家就用泥盆。因为火盆里要烧木炭或柴火取暖,所以薪炭在古代是生活的必需品。那时候官员发俸禄,不光发钱发米,还要发薪炭。今天年薪、月薪中的“薪”,最初就是薪炭柴火的意思。薪炭在古代居家生活中非常重要。

“围炉而坐”是古代冬日里常见的居家景象。直到现在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冬天还是会在家里烧火盆,大家围坐在一起烤火取暖。

环链铜方炉(战国)图:安徽博物馆

1933年寿县楚王墓出土。口部四角有曲尺形卷沿。腹外壁两侧有四个铺首衔环,联以环链提梁。腹下置四个小蹄足,底下纵列四个方纽。腹部模印细密的羽纹乱。卷沿与足对应处各有方孔,似为置盖扣合或插架之用,类似今天某些炭炉上的镂孔罩盖。此炉既可用来烧木炭取暖,亦可用作煎烤食物。

王子婴次之燎炉(春秋)图:国家博物馆

这件王子婴次炉于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县南街李家楼。郭沫若先生认为此器为火盆,并定为是郑子婴齐之器,年代在公元前680年左右。

1923年新郑市南街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该器呈圆角长方形,浅腹平底,器两侧一环为耳,两端有三连环钮,四壁外饰斜方格内填乳钉纹。器壁内口沿处有“王子婴次之燎炉”七字铭文。

还有一种炉子叫做熏炉。它是用陶土或铜铁制成的贮火器具,专门用来供室内使用,熏炉又被称为“暖炉”、“红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还把熏炉称为“别春炉”,有诗为证:“暖阁春初入,温炉兴渐阑。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

红楼梦里的暖炉

火盆和暖炉的体型都比较大,不方便移动也不方便随身使用,所以古人又发明了火盆的迷你版--手炉。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捧在手上的炭炉,里面装着尚有余温的炭灰,走到哪里都可以拿着取暖。明清时期是手炉最为风靡的时代,《红楼梦》里就经常提到手炉。明清时的手炉工艺也达到了鼎盛,好的手炉本身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那时,大户人家使用手炉时还会在里面放些香料或药材,这样不光能取暖,还能当香薰用。

"张鸣岐"款提梁式手炉(明)

现收藏于华侨博物院。取暖用具。红铜质地,手工制作,铜质优良,光泽柔和。

还有一种便携式的取暖物件在宋代便已出现,叫“汤婆子”。大家有没有留意电视剧《甄嬛传》里,小主们每月还要去领木炭,屋子不够热只能靠汤婆子暖一暖。这种取暖物件,一直到现代,还有地方在使用。汤婆子一般是金属或陶瓷材质的,形状类似一个没有壶嘴的大水壶,里面加满热水,外面再套上布套,睡觉时就能放进被窝取暖。“汤”就是热水的意思,而“婆子”则是戏指其有陪伴人睡觉的作用。

铜胎画珐琅手炉(清乾隆)

图:万昌斯2018春季拍卖会

饮食器具上也有讲究,比如各类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火锅、火碗、温酒壶等饮食器温食,如“清银镀金寿字火碗”“清铜温酒壶”等。让在冬天吃饭没有那么冰凉。

“保温饭盒”:描金青花五彩八宝纹瓷温碗

图:南京市博物馆

银烧蓝暖酒壶(清)

五彩瓷暖砚(清康熙)

暖砚呈长方形,内腹中空,可放炭火炙热。

在冬季衣着上,现代人有羽绒服、保暖衣,但古人没那么好的待遇。冬天家境贫寒的人家只能将诸如柳絮、芦花等缝进衣物或被套中御寒。棉花大面积种植应用后,情况才好了一些。家境殷实的富贵人家,会选择用动物皮毛制作大氅、披风等,厚重挡风。而明清时期皇室的服饰更显奢华。冬季的龙袍,会用黑狐皮制作,用紫貂皮等滚边,保暖效果更佳。帽冠则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

明黄色缎绣云龙貂镶海龙皮朝袍(清康熙)

此为康熙皇帝御用冬朝服内里为紫貂皮。

石青缎貂皮行褂(清康熙)

石青色团龙杂宝纹暗花缎面,貂皮里。此件为康熙皇帝冬季穿用的行服褂。

回看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其实并不像电视剧里展现的那么美好。如果穿越到古代,可能我们连一个寒冬都熬不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珍惜未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温暖生活。

参考文献

大美科学

扫码关注不迷路

往期精选

热文

素三彩跟唐三彩什么关系?

丨阅读

热文

黄金不语自高贵,熠熠生辉千百年(下)

丨阅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转载自原创文章: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