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宁夏4个工人在路边干活,突然刨出了3快金板,上面刻满了神秘花纹,他们以为发大财了,想偷偷拿去卖了,但是半个月都没人要,大家都认为是假货。不料专家鉴定说这是隋朝文物!结果怎么样?
2006年9月,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内盐池至中宁的一段高速公路正在抢修,原来因为该地域土质松软,加上近一周连日大雨,导致附近山体滑坡。
长达数十米的高速道路被山上滑落下来的土壤所掩盖,严重之处已被沉积的土壤压至塌方,严重阻碍了交通出行。当地政府收到数百通电话紧急联络,当即组织施工队对盐中高速进行抢修。
9月18日,施工队开来了一辆挖掘机与三辆卡车,准备先把堆积在高速公路上的土运走后,再对高速道路进行填补修整。
三辆卡车来来回回忙碌了一个上午,终于将堆积的土壤全部拖走,再由挖掘机将破碎的水泥块搬走,整个现场终于再不似原来那般狼藉。
但左右两边完好的道路上还残存着湿润土壤留下的印记,中间长约三米的道路已残缺破烂了一半。
里面还夹存着大量碎石,挖掘机不便操作,需要人为将碎石搬空后再采集附近的山土将此处填平后,就可以打上水泥浆修补道路了。
施工队派来了马学云等四名工人,近期连绵大雨,土壤泥泞不堪,四人穿着套靴在湿润的泥土里搬运着碎石,四人的双腿都已陷入了泥土之中,深度直达小腿肚。忙活了两个小时,碎石已清理完毕。
四人略作休整,便准备动工挖土填补空缺了。马学云四人在工头的指引下,选了附近一处较平缓的山丘,四人便着手开始挖掘。四人分别站立在山丘四角,各自奋斗着自己的挖掘任务。
马学云干活麻利,一个小时过去,他这边已经运了数十筐土过去,他直了直腰,扯下手套抹了一把脸,准备再度挖掘。
他拾起锄头,将锄头举过头顶,用力地向地上挖去,却没成想,这一下让他的手臂巨震,再也握不住锄头,人也一屁股向后坐在地上。
马学云大呼倒霉,他想着一定是碎石没搬干净,他啐了一口唾沫,拍了拍屁股站起身,伸手捡起锄头。
他看到锄头上已经出现了缺口,心底更是一阵不爽,他直接上手扒开泥土,心想先把底下的碎石搬出来再说。
泥土扒开后,碎石没有看到,却看到一块金光闪闪的东西,他将那块物体捡了起来,那竟然是一块金子做的板子!
这块板子颇有些重量,虽然上面裹满了泥土,却依旧清晰可见上面刻有的纹路,此刻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马学云心中狂喜,他觉得自己发财了。
正当他想悄悄揣进自己口袋中之时,他左手边的伙伴看他半天没有动静,正好走过来看到他挖到金子的这一幕,马学云暗自懊悔,深知已经无法独吞了,便将另外两人都叫了过来一并告知。
知道了马学云挖出金子后的三人无比兴奋,他们觉得这泥土下面或许还有金子,便又操起锄头挖了起来。
直到太阳落山,四人总共挖出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金板。下班后,四人偷偷聚在一起,所谓见者有份,四人商量着如何分配这三块金板。
虽然是金子,但是从其上面的纹路来判断,这应该是文物,以文物拿去兜售或许能卖出比金子更高的价格。他们决定将这三块板子卖去古玩市场。
四人早已没有心思再去施工队挖土,辞去了工作在古玩市场找了个小摊位,每天吆喝叫卖。
期间也有好几个人过来询问,但是他们开的价过高,没人敢冒这个险,于是半个月过去了,三块金板还在四人手上,久久未曾卖出,直到最后市场上的人都认为那是伪造出来的假货。
四人也开始对手上的三块金板产生了怀疑,在别人的介绍下,他们决定带着三块金板去博物馆找专家进行鉴定。
说干就干,第二天四人便一起来到宁夏博物馆,找到了副馆长,在副馆长仔细地鉴定下,此物确系古物。金板上的纹路其实是古时文字,据文字推断,此物名为“方奇”,产自隋朝。
鉴定结束后,副馆长对四人说博物馆有意以10000元的价格收购此三块“金方奇”,但四人觉得一万元太少,拒绝了副馆长的提议,随后带着鉴定报告与“金方奇”离去。
后来,博物馆一直惦念着这三块隋朝文物,却又拿不出更多的钱,便向当地文物局寻求帮助。
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与文物局坚持不懈多次与马学云四人的沟通之下,四人最终选择自愿捐献三块“金方奇”给宁夏博物馆。
如今,三块精美的“金方奇”正安然陈列于宁夏博物馆之中,供大家观赏。至于它的出处和作用,目前还是未知的,期待考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我们解开更多谜题。
作者:琅生
编辑:小冯
参考资料:宁夏博物馆《隋狩猎图金方奇:丝绸之路上的纯金“巧克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