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舆地世家:隆回罗洪邹氏家族的秘密

原标题:舆地世家:隆回罗洪邹氏家族的秘密

在中国传统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家族,它被世人称之为“舆地世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大本营、中国地图世家,这一家族七代人同攻舆地之学,集结舆地学者46人的强大家族阵容。

从这里走出了被誉为中国近代舆地学的奠基人邹汉勋、继往开来的舆地学大师邹代钧、新中国地图事业奠基人与开拓者邹新垓等优秀代表。他们为后人留下了数百种理论著作、上千种出版地图等优秀学术成果,其中不乏享誉世界的地理学专著,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个家族就是隆回罗洪邹氏家族。

按邹氏后裔邹永敷所撰的《邹氏地学源流记》记述,邹氏家族的舆地学传承了七代:第一代为“发端之时”,由邹文苏、吴珊夫妇开创了邹氏舆地家学。这是一个“名儒”与“才女”联袂之家,夫唱妇和,演出前无古人的“耕读”成才神话。

隆回罗洪邹氏家族

邹文苏,字望之,号景山,清乾隆三十四年(1770)出生,嘉庆申科(1812)岁贡生,候选训导,他辟室为诂经堂,教授生徒,研究经学,长于“三礼”。

邹文苏夫人吴珊为清代新化名宿吴兰柴之女,她从小勤奋好学,能诗善文,通晓古今舆地沿革,其父晚年所著《地理今释》,有不少内容就出自她的手笔。邹文苏、吴珊夫妇育有六子:汉纪、汉璜、汉勋、汉嘉、汉章、汉池。

他们教六子“经世致用”之学,吴珊更是用知识与母爱把幼小的孩子们引入了舆地学的殿堂。以“聚灰画禹贡山川地图”的方法诱导孩子学习舆地的兴趣,开直观教学之先河,其成效显著。

其六子“皆以经学、音韵闻名于世,尤长于舆地之学,并各有著述,而以邹汉勋为最突出。”长子邹汉纪著有《古经舆地图说》等著作;次子邹汉璜有《山经类谱》等著作;四子邹汉嘉考订《读史方舆纪要》,并撰《海帆诗存》等:五子邹汉章有《皇朝舆地记》《黔滇楚粤水道考》等著作。六子邹汉池有《度里表》等著作。吴珊也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地理学家”“中国舆地学之母”。

第二代是以邹汉勋为代表的“邹氏六君子”,而六兄弟中最为杰出的当属排行第三的邹汉勋。邹汉勋博学多才,被士林尊称为“古之郑贾,今之江戴”;他博闻强记,民间流传“记不全,问魏源;记不清,问汉勋”;他的学问涉及经、史、音韵、方志、典籍校刋等多方面且成绩斐然。

邹汉勋的舆地学与魏源的经史、何绍基的书法并称为“湘中三杰”。汉勋10岁即知府冠轮舆古制及九州形势,16岁助兄汉纪编著《春秋左氏地图说》,18岁自编《六国春秋》。

对舆地学更有系统创见,道光初年,绘图古法失传,而西方地图经纬绘法尚未传入,邹汉勋能别出心裁,独创中国式的地图图例绘法,被当时“推为绝作”。所著《宝庆疆理图说》,明确提出绘图应“明分率(比例)”“分准望(方位)”“定中宫(座标)”“测日点(点座分路)”等基本原理。

他还创造了地图上各种标志,如山用“叠人”(M)、水用“双线”,道路用“叠点”(虚线),分界用“单线”,村团峒寨,以“口ΔO”标记。邹汉勋系统地论述了地图基本测绘方法和理论,被誉为中国舆地学奠基人。

邹汉勋曾与新化同乡邓显鹤共同刊刻《船山遗书》,并先后赴黔修撰《贵阳府志》《大定府志》《兴义府志》《安顺府志》,被誉为“方志大家”。1852年,为魏源《海国图志》绘天象诸图。邹汉勋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总计约四十种五百余卷。

第三代是邹氏家族中的邹世诒、邹世琦、邹世可、邹世咸、邹世繇等人。他们在舆地学的研究上也均有所建树。

第四代是以邹代钧为代表,包括邹代契、邹代过、邹代立、邹代藩、邹代粹、邹安代、邹代铎、邹代辉、邹代乐等人。这一代人中以邹代钧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赫。邹代钧被誉为“继往开来的近代舆地学大师”。

开启西方地理学窗户的第一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他第一个走出国门研究世界地理,成为近代中国开启西方地理学窗户的第一个中国人,使中国舆地学与世界地理学迅速接轨;他第一个推算出了西方米突尺同中国市尺之比,从而发明了中国舆地尺,使中国的地图测绘有了可依的准绳。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舆地学会--“武昌舆地学会”,培养了一大批地理学优秀人才;他第一个把秘密的官办地图出版业变成了公开经营的民办地图出版业,创办了中国首家民间地图出版机构--“亚新地学社”。

他率先研究西方地图印制法,第一个采用铜板印刷出当时最准确的地图集代表作一彩色《中外舆地全图》;他是以舆地学家身份参与维新活动的第一人,第一个把舆地学从学者书斋搬上讲台,使之成为学生必修的学科。

他编撰了中国第一本教学地图集;在他倡导下,一个全国规模的研习地理的热潮蓬勃兴起,从而完成了划时代的中国传统舆地学向近代地理学的历史性转变。

邹代钧是“邹氏舆地世家”中“集前贤之大成,为千古之巨制”者。他的著作有《中外舆地全图》《大清一统舆图》《光绪湖北地纪》《京师大学堂 中国地理讲义》《直隶水道记》《中国海岸记》《会城道里记》《中俄界记》《蒙古地记》《日本地记》《西域沿革考》《西图译略》《英国大地志》《中外舆图》《湖北全省分图》《湖南全省分图》《江苏全省分图》《西藏全图》等。

此外,还有《莱俘日记》《测量要法》《入藏道里记略》《亚洲孤域》《元史新编》《西北利亚地志》《西人所考元代疆域所及地名》《论舆地经纬之理》《元绪王卓心封地考》《阿富汗王国地记》《汉西域考证误》《里挞事略》《美利坚、加拿大、纽芳兰、麦西哥等各国讲义》等书稿现存美国。其著作之丰,在中国近代地理学家中罕有其匹,其中部分著作(如《中俄界记》),成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依据。

邹氏舆地学传至第五代时,继承家学的有邹永煊等十五人之多。到了这一时期,邹氏舆地学开始从理论研究和舆图测绘进而发展到地图的出版印刷和发行了。邹氏舆地学传承到第三、四、五代时可谓是发展到了一个“极盛之时”。它反映在不仅参与研究的人员越来越多,而且研究成果也很丰硕,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

第六代和第七代中继承家学的唯有邹兴钜和邹新垓父子二人。在民国战乱的岁月中,邹氏父子为使舆地家学薪火相传,在艰难中苦苦支撑着家业。为了使中国舆地事业后继有人,他们除了继承家业测绘、编译、出版各种精准的中外地图外,还积极编写地理书籍和教学用地图,利用各种渠道开办地理讲座传播地理学知识。这一时期可谓是邹氏舆地学的“流传之时”。

开启西方地理学窗户的第一人

1938年武昌沦陷前,邹兴钜将亚新地学社印刷设备转移至湖南老家,继续出版各种抗战地图。193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理学系的邹新垓不幸遭父亲病故,受祖父之召,放弃赴美国深造的机会,回乡主持“亚新”社务。

难能可贵的是,当时正值抗战烽火,邹新垓作为一介书生,没有置身民族危亡之事外,他应抗日形势需要,创建《世界陆海空军用地图》81幅及《中日航空图》等,以供盟军作战急用,对取得抗日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胜利后,他将亚新地学社顺利迁回武昌,继续从事国家地理地图事业。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地图出版社成立,邹新垓当之无愧地被推选为国家地图出版社首任社长兼总编辑,并被誉为“新中国地图事业的奠基人”。

邹氏舆地学起源于清嘉庆年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近两个世纪,其间参与其事业的邹氏弟子不计其数。嬗递继承,代不乏人。地学思想不断丰富,地图事业不断扩展。

且从清末、民国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不同时期,邹氏舆地世家总是与祖国和人民息息相关、生死与共,他们对中国舆地学的创建和发展,对世界地理、地图学的推进和完备,以及对反侵略的胜利和中外边界谈判,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邹家人转发收藏起来!让更多人看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