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直击陕西考古博物馆声名远播的北宋“橄榄绿”刻印花青瓷

原标题:直击陕西考古博物馆声名远播的北宋“橄榄绿”刻印花青瓷

□李燕 李梅

编者按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欣赏耀瓷,宋代耀瓷的展示部分可谓是重点中的核心部分。在耀瓷北宋展区开始部分展出的装饰有折枝牡丹纹、缠枝菊、莲纹、鹿纹、水波纹、贯钱套花等纹样的盏、碗、碟、盘、尊、炉、器盖等皆是宋代耀瓷中的精品之作,可让观众先一饱眼福。

据悉,宋代的耀州窑青瓷工艺达到鼎盛,“橄榄绿”釉刻印花青瓷闻名遐迩,其产品供御皇家,远销海外,被誉为北方青瓷刻花之冠,冠绝一时而影响深远。耀瓷的烧造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方圆大小,皆中规矩”,“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因此公元1084年北宋皇帝宋神宗赐封耀州窑所在地黄堡镇的土地神为德应侯,这也是中国考古至今发现全国唯一皇封的“窑神”,可见宋代耀瓷在当时的辉煌!

本期,我们将围绕宋代古耀瓷冠绝一时的刻印花工艺、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古耀瓷珍品,以及近年来新出土重要古耀瓷文物珍品的长安孟氏家族墓地考古等诸多精彩内容,特邀当代陶瓷考古专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蒙进行精彩解读。一起直击宋代古耀瓷之美,走进古耀瓷最为辉煌的第二个艺术高峰。

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皇帝敕封的窑神

中国现存最早的窑神庙碑德应侯碑

耀州窑在宋代青瓷生产达到鼎盛,窑址分布于漆水河两岸台地,规模宏大,气势壮阔,有“十里窑场”之称。开创“橄榄绿”釉刻印花青瓷,“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堪称北方青瓷的翘楚。

制瓷工艺的全面提升和改进是宋代耀州窑鼎盛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宋代耀州窑在泥料制备、转轮成型、釉料配置、窑炉结构、装烧工艺及燃料的改进等方面的工艺水平在当时国内都是最先进的。宋代,耀州窑刻花印花青瓷是耀州窑最有标识性特征、最被熟知的产品。但上溯一二百年的清代民国年间,人们却并不认识它。曾经在修筑铁路、公路时出土的耀州窑瓷,古董商以“北丽水”“白龙泉”称之。1953年北京广安门工地出土了装饰有龙凤纹的青瓷标本,不是越窑,也非龙泉窑,不能确定是哪个窑口的产品。次年,著名古陶瓷专家学者陈万里、冯先铭、李辉柄先生专程来耀州窑遗址考察,捡到一些青瓷碎片标本,其造型、胎釉、工艺与广安门出土青瓷均一样,确定了广安门出土青瓷的产地,并对以北宋青瓷为中心的耀州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当他们到铜川市第四中学调查窑神庙故址,不经意间,在食堂前空地上发现了一处教师们吃饭用的石桌,仔细看去,石桌台面刻有文字,碑首赫然刻着“德应侯碑”四个苍劲有力的楷书大字,谁都没想到,这竟然是中国迄今最早的窑神庙碑。

德应侯碑镌刻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三秦张隆撰并书及题额”。高201厘米,宽62厘米,圆首、碑座及碑身边沿皆饰有花纹,现陈列于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第三室。碑文记载了耀州太守阎充国奏以黄堡镇土山神封“德应侯”,祀以“传居人陶术者”柏林配享一事,并将宋代耀州窑烧瓷的盛况、地理位置、生产工艺的流程及精湛的工艺水平都作了详细记述,称赞耀瓷为“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德应侯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窑神庙碑,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皇帝敕封的窑神。在耀州窑之后,祭拜窑神的传统才影响到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西、福建、广东各地。

正如耀州窑德应侯碑所记,宋代耀州窑迎来了青瓷生产的鼎盛期,考古发掘也证实,宋代窑场规模空前扩大,遍布漆水河两岸,产量提高,产品远销南北。尤其是北宋中晚期,越窑青瓷一度低迷,龙泉窑尚未兴起,耀州窑开创“橄榄绿”釉刻印花青瓷,引领了全国刻花印花青瓷的风潮,“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堪称北方青瓷的翘楚。泥料制备、转轮成型、釉料配置、窑炉结构、装烧工艺及燃料的改进等方面的工艺水平在当时国内都是最先进的。

被美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橄榄绿釉刻印花青瓷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展厅,宋代耀州窑青瓷触目可及,从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长安孟氏家族墓出土的耀州窑瓷,到耀州窑遗址出土的瓷器,宋代青瓷数量多,器类丰富装饰多样,占据了很大的展示空间。观众很容易发现,与前面唐五代耀瓷展区作比较,宋代耀瓷的器类有了极大的丰富,几乎占据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碗、瓶、罐、炉、壶、盒、香炉、钵等应有尽有。

王小蒙介绍,陶瓷展区的不同展示区,主旨会各不相同。首先,窑址展示区会先让参观者认识瓷器之美:视觉的釉色釉质美,刚劲犀利的纹样美,韵律感的造型美。其次,吕氏、孟氏家族墓等代表性的青瓷展示则可以揭示北宋士大夫的雅好习俗及各种瓷器的相应使用功能。

首先,宋代古耀瓷的釉色之美宁静致远、别具风格。北宋耀州窑青瓷釉色呈现出一种青绿略泛黄的颜色,与橄榄果非常像,号称“橄榄绿”。常有细心的观众会思考,橄榄产自南方,为什么用一种南方果子来形容北方瓷器的釉色特征呢?其实,这正反映了耀州窑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美不只在当地,也不仅仅在宋元,而是远近闻名,深驻人心。 “橄榄绿”青绿微黄,不似翠绿色浓艳,又比褐黄色鲜亮,呈现出宁静雅致的味道,与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风尚非常契合。

其次,宋代古耀瓷的刻花工艺之美,可谓独树一帜,被誉为“宋代青瓷刻花之冠”。古耀瓷的橄榄绿青瓷不仅釉色雅致,更重要的是,其釉质与独特的刻印花工艺结合也堪称绝配。釉面澄澈通透,富有玻璃质感,又有一定的流动性,使得釉下的刻花花纹风骨毕现。刻花工艺是指使用直刀与斜刀相配合的方法,先用直刀深刻,在半干的坯胎上勾刻出纹样的轮廓,再在深刻后的花纹轮廓外,用斜刀广削的手法剔泥,刻去纹样外的部分背衬,花纹既遒劲犀利,颇具有浮雕感,又圆活流畅,潇洒舒展。衬于“橄榄绿”透明釉下,熔融流动的釉子在深刻痕处积釉,形成浓绿的阴影,花纹和刻痕明暗对比,颇有中国画的渲染意趣,更显花纹枝叶层次丰富。酣畅淋漓的韵调凝聚了北方人的豪放,雅致严谨的构图又深受士大夫阶层的青睐,所以,耀州窑刻花一时广受追捧。市场的旺盛需求,又进一步促生了印花青瓷的诞生。印花瓷使用印花范制作,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耀瓷生产效率。且印花纹样设计规整、严谨、主次分明、搭配得当,符合北宋文人的风尚。总之,疏密得当的纹样映衬于青绿泛黄的透明釉下,无处不雅致,无处不浪漫。

最后,宋代古耀瓷的装饰题材极大丰富,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据悉,古耀瓷的装饰题材可达上百种,既有牡丹、菊、莲、鱼、鸭、鹿、鹤、雁、孔雀、凤、婴戏、母子蹴鞠等植物、动物、人物纹样,还有飞天、维摩诘、化生人物、鹤驭仙游等佛、道宗教题材和相貌迥异的外域胡人。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展区有花纹标本的专题展柜,可以一眼千年,了解耀州窑唐到明代的装饰发展历史。从中可以看出,北宋时代的瓷器纹样最为丰富多样,是耀州窑历史上花纹工艺最为精湛的时期。

如此高水准的陶瓷产品,自然引起宫廷皇家的关注。因此,北宋中期至晚期耀州都有向宫廷贡瓷的文献记载。刊行于宋神宗元丰八年的《元丰九域志》中就记载有“耀州华原郡土贡瓷器五十事”,当为北宋中期神宗熙宁至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耀瓷贡于宫廷的明证。且正史《宋史·地理志三》中也有北宋晚期徽宗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耀州向宫廷贡瓷的记载:“耀州,紧,华原郡。开宝五年,为感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初,改感德军。崇宁户一十万二千六百六十七,口三十四万七千五百三十五。贡瓷器。”宋代中晚期的牡丹纹样的花蕊中,出现了以长方框出的“熙宁”、“大观”、“政和”等年号,有推测这应为宋神宗、徽宗所烧贡瓷的淘汰品,首创国内烧制纪年贡瓷的先例,耀州窑是名副其实的贡窑。

“狻猊香薰”与北宋士大夫的雅好

震撼:宋代孟氏家族墓地的古耀瓷之美

北宋晚期的孟氏家族墓葬,是近年来关中地区继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葬发现以来,宋代考古的又一重要新发现。陕西考古博物馆耀州窑北宋展区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陈列了2021年刚刚发掘的北宋孟氏家族墓出土耀州窑青瓷器16件代表性器物(组):青釉刻花牡丹纹执壶、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青釉刻花牡丹纹圆套盒、青釉狻猊香炉、青釉刻花牡丹纹大盘等。

王小蒙介绍,北宋孟氏家族墓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杜回村,共有5座墓葬,形制相同,平面略呈“甲”字形,规模也都比较小,甚至很不起眼。如果不是出土了一批罕见的耀州窑瓷器,这几座墓连同墓主永远淹没在西安南郊海量的墓群中了。孟氏家族的5座墓葬大致呈南北两排分布,已知其中两位是亲兄弟,两人去世相差4年;另两位墓主是母子关系,母亲名张九娘。还有一位未出墓志,身份不明,推测是上述两兄弟中一位的妻子。4位墓主生年均未超过三十岁,最年轻22岁,最年长29岁。虽然去世时间先后参差,但皆为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九月二十三日迁葬于此地。主持迁葬的人是谁呢?是两兄弟的父亲、陕府阌乡县主簿孟輗?并不是,而是主簿的弟弟、张九娘的丈夫孟軏,他为妻子、儿子和两位侄子撰写的墓志,并且订制了几乎一模一样的随葬品——耀州窑青瓷器,于1123年将他们同时迁葬于此处墓地。

孟氏家族墓共计出土耀州窑瓷器60余件(套),主要为茶具、酒具、生活用器和礼器,是近年来墓葬中出土耀瓷最多,也是一座有明确纪年且出土耀瓷的北宋末年墓葬。订制的随葬品,生产时间非常接近1123年。因此,墓中这批时间点精确的耀瓷随葬品展现了宋末、宋金之交时古耀瓷的面貌特征,具有标型器的重要意义。其中,出土耀瓷最为丰富精彩且价值高的当属两兄弟之一的孟珪墓,如:狻猊出香香炉、青釉刻花牡丹纹执壶、青釉刻花牡丹纹花口曲腹温碗、两件青釉鼎式炉、两件青釉刻花牡丹纹大盘等,均为北宋耀瓷中的精品,这些文物精品也均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

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耀州窑北宋展区,一件端坐在莲花台上的耀州窑青瓷小狮子造型别致,格外精美。“这就是青釉狻猊香炉,‘香袅狻猊杂瑞烟’说的就是这件器物,它还有一个文人墨客所赠的雅名,那就是‘狻猊吐香’。王小蒙介绍,狻猊出香盖为一只端坐的狮子形象,口部大张,狮身中空,底座饰仰莲装饰,使用时青烟穿过狮身从狮口中吐出袅袅升起。狻猊为龙生九子之一,排行第五,喜静好坐,尤好烟火,因此被安排蹲坐在香炉上司职。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来,狮子从中亚、西亚传入中土。当时狮子是异域贡品,只有高等级权贵才能一窥其真容,口耳相传狮子便成为了神兽“狻猊”。再加之佛教的传入,狮子的形象更加普及,便和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器物结合了起来。狻猊香薰在耀州窑窑址曾有出土,不过都是残破的标本,未见完整器,因此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的这件北宋末年完整的狻猊香薰便更显弥足珍贵。

展台陈列的2件青釉刻花交枝牡丹纹大盘是孟氏家族墓展区体量最大的2件展品,牡丹花叶细痩、釉色翠绿、圈足二次削的特征多见于金代的耀瓷,如今这两件器物的出土说明这些特征在北宋晚期就已经出现了。此外,展出的青釉刻花牡丹纹执壶和青釉刻花牡丹纹花口曲腹温碗,同时出土于孟氏家族墓地孟珪墓,说明这2件器物是配套使用的,这种样式的小执壶在耀州窑窑址上并未发现过。此外,展台所展示的2件青釉鼎式炉之前在窑址上也未发现过,这两件青瓷鼎式炉与蓝田宋代吕氏家族墓出土的青瓷瓦棱纹簋均为北宋时期的瓷质仿古礼器,而青瓷瓦棱纹簋出土于吕氏家族墓吕英墓,纪年为1093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瓷质仿古礼器。迄今为止,只有耀州窑、汝窑和南宋官窑发现有仿古瓷器,其他窑口还未发现。北宋时期好古之风盛行,宋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图》,加之关中盛行张载“关学”,提倡礼制、崇尚古礼,丧祭冠婚的仪式也追求恢复三代之礼。因此,孟氏家族墓以2件青瓷鼎式炉仿古瓷器随葬真实体现了北宋士大夫生前身后追慕三代之礼的践行,可谓士人墓葬之礼。

声名远播 远销海外

器成走天下:漂洋过海只此一片青

据记载,唐宋时期,陕西古耀瓷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远销东亚、西亚、东南亚、东非等地,这在许多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已获得了印证。我国古陶瓷研究泰斗禚振西先生说:“作为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耀州瓷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现在西边中东的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坦桑尼亚,东边的朝鲜半岛、日本,南边的越南、斯里兰卡,均有耀州瓷文物出土。前几年南宋南海一号沉船的发掘人发现,船上有两只口径20公分北宋晚期的刻花青瓷碗,非常漂亮。”

王小蒙介绍,耀州窑发展到宋代已经成为北方地区最重要的青瓷生产窑场,是北方青瓷的源头与翘楚。其开创的“橄榄绿”釉刻印花青瓷引领了宋代北方地区青瓷生产的主流风格,带动了河南中西部地区的众多窑场长时间、大规模地仿制。仿烧耀州窑青瓷的有河南的临汝窑、宜阳窑等,甚至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和兴安窑、浙江吉州窑,其仿制的范围几遍全国,从而形成了北宋六大窑系之一的“耀州窑系”。

耀州窑临近地区窑口仿烧耀瓷是受到耀瓷生产的辐射带动,而广东、广西等沿海港口地区的窑口仿烧耀瓷则是为了外销。宋代海上贸易发达,在泉州、宁波、广州等地官府都设置有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宋代耀瓷自然也是要参与海外运销,但耀州窑是所有参与外销的陶瓷窑场中,距离港口距离最远的一个陶瓷窑场。高成本的长途运输,不如实现就地生产。因此,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等仿烧的沿海港口便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山东登州港和东营垦利港、上海青龙镇遗址、浙江宁波港、福建泉州港、广东广州港等港口遗址都出土有耀瓷标本。国外出土耀瓷最多的国家朝鲜和韩国,有近60件(片),主要收藏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其次是日本,也有二十多件(片)。此外,越南、斯里兰卡、阿曼、伊朗、以色列、埃及、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地也都有出土一定数量的耀瓷。最令人惊讶的是地中海西岸的西班牙萨拉戈萨省的伊斯兰宫殿遗址出土了一片北宋时期的青釉双面刻花牡丹纹的耀瓷,这是目前所知出土耀瓷最远的遗址。此外,南海1号、爪哇沉船、沙巴州丹绒新邦孟阿瑶沉船也都陆续出水了耀瓷。耀州窑这个深居中国西北内陆的窑场,其精美的产品远渡重洋,输出海外,其影响也穿越千年,影响至今。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