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唐诗故事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无人不道看花回

———唐代的花卉

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代长安的初春,桃花是人们喜爱的花卉之一。在皇帝居住及办理政务的大明宫中,就种有大量桃树,每逢春日花开,灿烂如红霞。诗人杜甫在他写的《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中,就有“九重春色醉仙桃”的句子,在皇家御苑中,也有专种桃树的桃花园。唐中宗时,有一年春天在西苑桃花园举行宴会赏花,命李峤等一些大臣各赋七言绝句助兴。第二天在承庆殿举行宴会时,命宫中乐师演唱,据说歌词既婉媚,歌曲又非常精妙。当时将李峤等所写的有关桃花诗总称《桃花行》:

桃花行

(一)

李峤

岁去无言忽憔悴,时来含笑吐氛氲。

不能拥路迷仙客,故欲开蹊侍圣君。

(二)

苏颋

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

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

(三)

李乂

绮萼成蹊遍籞芳,红英扑地满庭香。

莫将秋宴传王母,来比春华寿圣皇。

(四)

赵彦昭

红萼竞妍春苑曙,粉茸新吐御宴开。

长年愿奉西王母,近侍惭无东朔才。

在这几首《桃花行》中,我们主要看它描述桃花的句子。李峤诗的头两句,描写桃花是:一年过去桃树无言地憔悴了,春天来到它含笑开出了美艳的花朵。苏颋诗的头两句说:鲜红的桃花光艳照人,无数花瓣飞舞着落在小路上。李乂诗的头两句说:美丽的花瓣堆满小路洒遍了竹篱笆,艳红的落花扑地,带来了满庭院的芳香。赵彦昭诗的意思是:春天西苑的早上,娇红的桃花竞相争艳,柔嫩的花蕾迎着皇家的宴会盛开。我愿长年侍奉仙桃的主人王母娘娘,只可惜我们这帮臣子都没有东方朔(汉武帝的近侍,能言善辩。传说他是岁星下凡,在天上曾多次偷王母娘娘的仙桃)的仙才。

诗人李白,在他写的五言古诗《古风》中,有一首《桃花开东园》。诗中用桃花比喻那些只会逢迎拍马,以求煊赫一时的达官贵人。但这些人像桃花一样,转瞬之间就会凋零得无影无踪。同时以苍松来隐喻有着坚强的情操,不畏艰难困苦的人们:

桃花开东园

李白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

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

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

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

此诗的意思是:桃花在东园里开放了,它笑呵呵地对着太阳自夸说:“我是偶然承蒙春风的照顾,所以长得这样美艳。”桃花是像美人一样艳丽,可就怕它只开花不结果。慢慢地大火星(我国古星名,即心宿二)移到西方秋天来临,桃花早就凋零得无影无踪了。岂知南山的苍松,能独自屹立在萧瑟的秋风中。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去,太子李诵即位,即唐顺宗,改元永贞元年。顺宗想有所作为,任用亲信王伾、王叔文,他们又联络了大臣中的名士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对朝政中的弊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例如免去民间对官府旧欠的捐税,停止地方官贿赂皇帝的所谓“进奉”钱和“月进”钱,降低官卖食盐价格,惩办著名的贪官京兆尹(相当长安市长)李实等,很得当时民心。为了能彻底推行这些新政策,必须从宦官手里夺回神策军的兵权,但这却失败了。宦官联合反对王伾、王叔文等朝臣,拥立顺宗的长子李纯为皇帝,即唐宪宗,迫使顺宗退位,当了有名无权的太上皇。

宪宗即位后不分是非,将王伾、王叔文贬逐外地,接着杀了王叔文。并将与他们合作过的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八人算作王叔文党,全都贬官到边远州郡任闲散小官司马。诗人刘禹锡原来贬到连州(今广东连县)任刺史,赴任途中经荆南(今湖北江陵)时,又接到诏书再次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十年之后,有执政的当朝宰相赏识他的才干,将他召回长安。这时有不少谏官上书说刘这人不能在朝中任职,皇帝唐宪宗和另一宰相武元衡也讨厌他,正好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有关诗歌的事件。

原来刘禹锡回长安后,听见很多人说长安朱雀大街旁崇业坊有一座玄都观,观内有道士种植的桃树多株,初春时开花繁茂如红霞。于是他前去观赏,看后,诗人有所感,于是写了一首七绝: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题中诸君子指和刘禹锡一道被贬又同时召回长安的朋友柳宗元、韩泰、韩晔、陈谏等四人。诗的意思是:长安大街上车马卷起的飞尘迎面扑来,所有的人都说是去看花回来。那玄都观里的上千棵桃树,都是我刘禹锡贬官出长安后所栽种的啊!

从诗题中,“戏赠”的“戏”字就可以想到,刘禹锡写这首诗更有进一步的深意。原来诗的最后两句可以这样理解:玄都观暗指朝廷,桃千树指朝内众多的大官。因此,最后两句可解释为:现在朝廷里众多的现任大官,都是我刘禹锡被贬出京十年内由执政的宰相们提拔上来的。

刘禹锡的这首诗写出后,在长安城内广泛流传。有平日嫉妒他的人,将诗抄了送给当朝宰相看,并且加油添醋说刘有怨气等等。不久宰相召见刘禹锡,接待很客气,临告别时对刘说:“您近来新写的那首诗,可惹了麻烦了,真没办法啊!”不几天,刘就接到命令将他又一次外放为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在唐代,播州是条件最差的边远州。刘禹锡的好友柳宗元,与刘同时召回长安,现在又同时外放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柳宗元认为刘禹锡有一个年老的母亲,播州交通极其困难,怎么能带母亲去上任,如果让其母留在长安,那就是永别了。因此柳宗元向皇帝上书,请求让刘禹锡去柳州而自己去播州。正好御史中丞裴度也上奏刘的困难,于是改任刘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与柳宗元两人同路南下赴任,渡过湘江到衡阳时,二人要分手了,柳宗元写了一首七律《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刘禹锡见后,写七律《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作为酬答: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柳宗元诗题中梦得是刘禹锡的字,全诗的意思是:你我在外地过了十年困苦的贬谪生活后,一同调回了长安。谁知现在又要到遥远的五岭以外(指今广西、广东一带)去赴任。在我们行经的伏波将军马援走过的旧路上,古代的风烟景色依旧。湘水西马援庙已成废墟,只剩下石人埋没在草木之中。由于懒散粗疏遭到别人的议论,不要再用诗文去争自己的声名吧。要分别了,当年李陵和苏武在河边分别,临水洗帽缨,今天我们的千行泪水是超过了那滔滔江水啊!

刘禹锡答诗的意思是:你我离开长安十年后一同召还,今天在千里外渡过湘江又要分别了。我虽然两次到连州,但情况却和汉丞相黄霸两度任颖川太守大不相同(黄霸是汉宣帝重用的人,颖川是临近长安的重要大郡。刘禹锡却是唐宪宗厌恶的人,故两次贬到边远的连州)。我虽然也是三次被黜,可是比起春秋时的柳下惠的三黜来是深感惭愧(刘三次被黜,第一次贬连州刺史,途中再贬朗州司马,现在又贬连州刺史)。北望长安的目光,随着归雁消逝在天边,悲凄的断续猿啼更使人愁肠百结。那桂江(柳州在江边)的水啊!它将流过我所在的连州山下,愿我们今后两地吟唱,相望相思。

刘禹锡这首诗的第四句中的“柳士师”,指的春秋时代的柳下惠。据《论语》记载,柳下惠当士师(司法官),三次上任三次被黜(降职或免官)。有人和他说,你可以到别的国家去嘛,何必在这里干。柳答道:我公道地办事,到哪里去都要被黜,要是昧着良心干,那我在故乡干也一样呀!刘禹锡在诗中说自己名惭柳士师是语意双关,一方面说自己不如柳下惠忠直公道,另一方面也有自比为柳下惠,因为忠直而多次被贬的意思。

柳宗元到柳州后不久,登柳州城楼远眺,望见这异样的南国景色,回想自己的遭遇,感慨系 之,提笔写了下面这首著名的七律: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与刘禹锡、韩泰、韩晔、陈谏五人同时于元和十年召进长安,不久又同时外贬为边远的州刺史,除刘禹锡任连州刺史外,其他三人分别被贬为漳州(今福建漳州)、汀州(今福建长汀)和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刺史。柳宗元此诗,就是写了分寄这四位友人的。诗的意思是:从柳州城楼上远眺,愁思像大海云天一样茫茫无边无际。夏日的乱风在种满荷花的池水上打旋,斜射的急雨打进了爬满薜荔(即木莲,长绿蔓生灌木,常攀墙而长)的围墙。岭上茂密的树木一层层地遮住了我遥望你们的目光,在我肠中一日辗转九回的愁思啊,犹如柳江水一样奔流。我们同时来到这五岭以南,有着文身习惯的地方(文身为在身上刺出花纹,涂以颜色后终身不灭,是古代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可仍旧是各处一方,音信难通啊!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代的大文学家兼诗人柳宗元病逝于柳州。刘禹锡在外调任了好几个州的刺史,十四年之后,到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才由于裴度向皇帝建议而再次召还长安,任主客郎中官职。这年三月,刘又一次游览玄都观,这时景色和十四年前大不一样了。当时的满观桃树已荡然无存,只见有兔葵(一种春季开花的蔬菜)、燕麦在春风中摇动。刘禹锡感慨之余,连想到自己的两次外贬又召回京的遭遇,于是写了一首语意双关的七绝:

再游玄都观绝句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的意思是:百亩庭院中有一半都长了青苔,桃花全没了而菜花正在盛开。当年种桃的道士到哪里去了?前次看桃花的刘郎现在又来了。

此诗后三句有着另种含义,讽刺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政局变迁。桃花暗指当年朝廷内执政宰相的亲信官员们,菜花指现在朝内官员。种桃道士指当年的执政宰相。由此可知,后三句可解释为:当年朝内那些大官们一个也不剩而换了一批新人,提拔那些大官的宰相他到哪里去了(实际说他也没能永久掌权,不是也早垮台了吗)!我刘禹锡今天可又回到长安来了。

三百多年之后,玄都观早已成为废墟,留下的只有地基而已。金宣宗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金国诗人元好问写了一组七绝《论诗三十首》,评论了自汉魏至唐和北宋的主要诗人及其作品,其中的许多见解,是非常精辟的。《论诗三十首》中,有一首即议论了刘禹锡两次到玄都观看桃花,感慨咏诗之事。我们可以看看元好问是怎么想的:

论诗三十首

[金]元好问

乱后玄都失故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东风怨兔葵。

诗的意思是:战乱之后玄都观连它的废墟都没有了,只有刘禹锡的两首看玄都观桃花的诗歌流传,想来使人悲伤。刘禹锡本人也是人间的一位匆匆过客,何必在见到桃花变成兔葵时,要向东风埋怨这人间的沧桑呢!

桃花不仅是唐代人们观赏的对象,而且曾经成就过才子的美满姻缘。唐德宗贞元初年,博陵(今河北定县)的年轻举子崔护,到长安考进士未被录取。清明节那天,他一人到城南去游玩,时间长了口渴,想找点水喝。走到一个农村庄院,非常幽静,里面草木繁茂,桃花盛开。崔护去敲了半天门,里面有个姑娘从门缝里问说是谁,崔护回答了自己姓名,并说:“我一个人出来春游,走渴了想要点水喝。”姑娘于是开门让他进去,给他端好椅子坐后,再倒了一杯水。崔喝水时,姑娘靠着一棵桃树脉脉含情地望着他。崔护一看,这姑娘长得非常可爱,她那洁白光润的面庞映着娇红的桃花,简直是一幅极美的图画。崔喝完水告辞时,她送到门口,低声道别,又互相对望了好久。

第二年清明,又是桃红柳绿时节,崔护忆起了去年那幅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图画,对姑娘想念不已。于是特地去寻找,到了那家庄院,见花木与去年无异,但大门紧锁,悄无一人。崔护惆怅不已,于是在门的左扉上题了一首七绝。下面并署了自己的名字:博陵崔护。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崔偶然经过城南,又去找那所庄院,听到其中有哭声,于是敲门询问。有一个老翁出来,崔护问他怎么回事。老翁反问他说:“你是崔护吗?”回答说:“是我。”老翁大哭说:“你杀了我的女儿了!”崔护大吃一惊,不知说什么才好。老翁说:“我女儿从小就懂诗书,长大后还没有婆家。自从去年春天以来,她精神恍惚,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呆想。前几天我和她一道出门,回来时见门左扉有诗,读完以后她就哭病了,几天没吃东西,现在眼都闭了,人也死了。我老汉孤身一人,想找个好女婿有所依靠,现在女儿读你的诗而死,不是你杀了她吗?”说着又哭了起来。崔护也忍不住哭了,请求让他进去看一下。只见姑娘躺在床上,双眼紧闭,已没有气了。崔护抱着她的头,一面哭一面叫道:“崔护在这儿!崔护在这儿!”过了一会,姑娘居然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在日夜思念的人儿的怀中,病顿时好了大半,不几天姑娘的病就痊愈了。老翁也看上了这个有才学的年轻人,就把姑娘嫁给了他。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崔护考中了进士。《题都城南庄》诗第三句的“只今”,有的版本作“不知”。

根据上面这个故事,从古代起就编了很多戏曲和杂剧。例如《人面桃花》、《借水赠钗》等,一直到现代,仍是人们喜爱的剧目之一。

在唐人小说中,还有一段有关桃李花的神话故事。唐玄宗天宝年间,洛阳东有个读书人崔玄微,喜欢修道,吃了三十年白术及茯苓。有一次他进山采药去了一年,回来时住宅院中杂草丛生,十分荒凉。当时正是春天,一个月白风清的晚上,他一个独自在院中,三更后,忽见一个姑娘对他说:“有几个女伴出门,想借你这里休息一会儿行吗?”崔同意了,一会儿有十几位姑娘陆续而来。崔问她们到哪去,说去看望封十八姨。刚坐下不久,门外有人报知封十八姨来了,姑娘们喜出望外,纷纷起立迎接,并给崔介绍,只见封十八姨态度比较傲慢冷淡,一股凉气袭人。

姑娘们就在院中摆起酒来,轮流送酒唱歌,轮到穿红的姑娘送酒时,她唱了下面这首诗:

洛下女郎歌(一)

红裳女

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芳月。

沉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

这是桃花仙子感叹白色的李花容易凋谢的诗歌,诗的意思是:那皎洁如玉的李花啊,颜色胜过白雪!在那美丽的月光下,显示着她的青春年华。可她为什么沉吟不语,是怕得罪了春风啊!只好暗自感叹容颜很快就会消逝。

接着,一位穿白的姑娘送酒,她唱了下面这首诗:

洛下女郎歌(二)

白裳女

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

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春风道薄情。

这是李花仙子叹息桃花不久长的诗,意思是:那红色的桃花上挂满了晶莹露珠,像淡敷了一层胭脂,显得多么轻盈。只能暗自悲伤啊,这青春红颜难以留驻。可别埋怨那春风对你的薄情啊!

轮到封十八姨斟酒时,她看不起这些姑娘,不在意地将酒翻在一个叫石阿措的姑娘身上。石很生气说:“别人有求于你,我不求你。”十八姨说:“小女子借酒发脾气。”一气走了,大家不欢而散。

第二天晚上,石阿措来求崔玄微说:“我们都是你院中的花木,红衣女是桃花,白衣女是李花,我是石榴花,封十八姨是风神。每年被她刮风吹得我们凋零不堪。所以大家怕得罪她,希望她风下留情。昨天的事你看见了,请你帮帮我们。”崔说:“我有什么办法帮得了忙呢?”石说:“请你做一面红色旗子,上画日月五星,在本月二十一日起微风时,马上立在院子东面就行了。”崔照着办了,果然在二十一日洛阳大风骤起,折树飞沙,可崔的院中风平浪静,繁花似锦。几天之后,众位花仙又来向崔拜谢而去。

来源:王署《新编唐诗故事集》

编辑:吴晓熔

校对:教育中心

终审:新闻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