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贵州省的区划变动,川湘桂三省的14个县,为何划入了贵州省?

原标题:贵州省的区划变动,川湘桂三省的14个县,为何划入了贵州省?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贵州省与周边各省区划变迁的故事。今天,我们聊聊清朝统治时期,贵州省与四川省、湖南省、广西省之间的区划变迁。在雍正皇帝在位时期,湘川桂三省的14个县,陆续划入了贵州省管理,进而形成了贵州省的基本框架格局。那么,14个县为何会划入贵州省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贵州省的基本情况。贵州省属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省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地形结构复杂、交通不便,限制了贵州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得不说,贵州省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等地形为主。近年来,贵州省的交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铁路、公路网络的完善,贵州省的经济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城市建设很漂亮,具备了成为大都市的雏形。

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据,贵州省总人口3800多万。在西南各省中,这样的人口基数并不算少。2022年,贵州省的GDP总量达到了2万亿大关。目前,贵州省下辖了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总计9个地级区划,分别是: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自治州、黔西南自治州、黔东南自治州。

贵州省的区划轮廓,在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基本形成。在此期间,清朝把四川省的6个县、湖南省的2个县、广西省的6个县,合计14个县,划入了贵州省管理,形成了贵州省的基本框架格局。其中,云贵桂三省总督鄂尔泰,对贵州省的建设,堪称功不可没。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的主要对手就是盘踞北方草原的游牧政权。在中原王朝强盛的阶段,会集结大量的精锐部队,进行大规模的北伐。例如汉朝、唐朝、明朝,都曾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北伐。不过,一旦中原王朝进入衰败期或者内部混战,中原王朝就会转入战略防御阶段。

西南、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一直生活着众多的土司部落。历代中原王朝对于这些土司部落,基本上采用了册封、安抚的策略,根本无力削弱西南各地的土司部落。从诸葛亮七擒孟获,到隋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再到明朝的各种宣慰司,都是类似的策略。

土司部落与朝廷之间,属于利益平衡的关系。各地的土司部落,向朝廷效忠,按时缴纳一定的赋税和钱粮。如果朝廷需要西南、华南土司协助,各地土司们甚至能够出兵助战。例如在明朝后期抗击东南倭寇、抗击辽东后金的过程中,西南各地土司都派遣了部队,不远万里助战。但是,土司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土司们严禁朝廷官员进入自己的控制区。

对于土司控制区内的耕地、矿产、人口等情况,朝廷并不清楚。西南、华南的各地土司,相互联姻,形成了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半割据势力。一旦朝廷侵犯了土司的利益,土司们会发动联合叛乱。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西南、华南各地的土司,曾经发动了几次大规模叛乱。例如四川与贵州交界地区的土司,曾经爆发了播州之乱。

明朝从各地调集部队,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平定了叛乱。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三朝几百年时间的调整和完善,基本上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本框架。在明朝统治时期,贵州省明显小得多。大家可以对比明清两朝的贵州省区划,贵州省的区划明显小了一大圈。17世纪中期,清朝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

在清朝统治的初期,由于需要面临各方面的问题,清朝基本上沿用明朝在西南各地的区划和策略,继续安抚、册封西南各地的土司。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时间内,基本铲除了一系列的外部威胁。1722年,69岁的康熙皇帝去世,45岁的雍正皇帝登基。此时,清朝基本上没有什么外部威胁。虽然准噶尔部虎视眈眈,但清朝牢牢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依靠准噶尔部区区几万骑兵,根本不足以挑战大清朝。雍正皇帝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部问题上,雍正皇帝陆续推出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一方面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另一方面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对于西南、华南地区的土司问题,雍正皇帝的心腹宠臣鄂尔泰,提出了敬陈东川事宜疏》和《改土归流疏》。

鄂尔泰认为“西南土司,虽依例输粮,其实占据私享者不止十数倍……自元迨明,代为边害。”鄂尔泰属于雍正皇帝的三大心腹重臣之一,出现了“河南田文镜,江南李卫,西南鄂尔泰”的说法。雍正皇帝任命鄂尔泰为云南巡抚,随后,进一步提拔为云、贵、桂三省总督,全部处理云南、广西、贵州三省的事务。

鄂尔泰为了全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采用了一系列的办法,认为“其改流之法,计擒为上,兵剿次之”。对于那些主动接受改土归流的土司们,给予爵位、赏赐,并且保留财产和耕地。部分土司的子弟,甚至能够到其他地方做官或者进京。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土司们,鄂尔泰会调集各地官军,全力围剿。

对于鄂尔泰的工作成绩,雍正皇帝非常满意,屡屡在奏折中夸赞鄂尔泰:“是极,通极,当极,此朕之本意,谆谆告诫近边督抚者不计其数矣……朕心中嘉悦,竟至于感矣,有何可谕,勉之。”鄂尔泰在西南工作期间,对于贵州省,鄂尔泰发现了两个问题。

首先,在清朝统治的初期,贵州省的管理范围并不大,而且多为山地和丘陵,经济薄弱。在清朝官员的奏折中,屡屡出现建议加强对贵州省投入的的建议,例如“黔省苗,仲,十居六七,向不编征;汉民更多寄寓,并无恒产,去来靡定,难编入籍。黔省苦缺甚多,若不与调剂,则瘠苦者,不惟积累成亏,且恐办公无资,必致诸事掣肘。”

对于这样的情况下,鄂尔泰开始考虑加强贵州省的综合实力,各省均衡发展。第二,贵州省与周边各省交界区域的土司们,关系盘根错节。在官军围剿贵州境内的土司过程中,其他周边省份的土司们,要么直接出兵助战,要么暗中援助。鄂尔泰认为如果不解决周边省份交界区域的土司,贵州省改土归流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为了加强贵州省的综合实力,同时了却周边各省土司的“小动作。”1726年、1727年,在这1年多时间内,鄂尔泰频频上奏,向雍正皇帝“要地。”鄂尔泰建议,把四川省南部的遵义府、湖南省西部的2个县、广西省位于红水江以北的大片区域,全部划入贵州省管理,堪称下了血本。

广西省由鄂尔泰兼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四川总督岳钟琪,无力与鄂尔泰对抗,毕竟鄂尔泰属于雍正皇帝的铁杆宠臣。至于湖广总督和湖南巡抚,湖广总督迈柱与湖南巡抚王国栋,正在相互较量,没空顾及鄂尔泰。在雍正皇帝的支持下,鄂尔泰要求的大片区域,陆续划入了贵州省管理。

1726年,湖南省东部平溪县、天柱县以及其他散落的10多个土司部落,全部划入了贵州省的黎平府管理,成为了贵州省的一部分。1727年,广西省位于红水江以北的长坝、桑郎、罗斛等十六里、西隆州之罗烦、册亨等四甲半零二十一寨等地,涵盖了荔波县和周围大片地区,全部划入了贵州省管理。划入贵州省以后,贵州省在这些区域的基础上,组建了永丰州。

后来,更名为贞丰州。在这些区域上,贵州省陆续组建了贞丰县、罗甸县、紫云县、关岭县、望谟县、荔波县等6个县。至于四川省遵义府划入贵州省,更是大大加强了贵州省的综合实力。公元1727年,鄂尔泰上奏,请求雍正皇帝把四川省的遵义府、乌撒府,合计6个州县,划入贵州省管理。《按照世宗实录》中记载:“雍正五年,该四川遵义、桐梓、绥阳、仁怀四县,正安一州及遵义协官兵,俱隶贵州管辖,从云贵总督鄂尔泰请也。”

四川省的遵义府、乌撒府合计6个州、县,划入了贵州省管理。按照《遵义府志》中记载:“我朝雍正五年,割入黔疆北藩,始壮幅员,广袤二千里,田赋关税半全黔。”按照《贵州通志》记载:“今者割入黔疆,而北藩之形勢始壯,其封域南临贵阳,东接思南,西连大定,北至重庆。”遵义府有粮仓的美誉,划入贵州省,对于贵州省至关重要。

雍正十年,朝廷褒奖鄂尔泰:“大学士鄂尔泰节制云、贵、广三省以来,对于所属苗疆悉心经营,运筹调度,致使疆域开拓,边境安宁,特授一等伯爵。”鄂尔泰被提拔为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成为了雍正、乾隆两朝的重臣。对于鄂尔泰,乾隆皇帝的评价是:“当日……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督抚中为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

不得不说,鄂尔泰在西南工作期间,直接形成了西南各省的基本框架格局。尤其是贵州省,鄂尔泰把四川省的6个县、湖南省的2个县、广西省的6个县,划入了贵州省管理。大大加强了贵州省的综合实力,形成了贵州省的基本框架。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转载自原创文章: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