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见证日伪残酷“扫荡”的勃朗宁手枪

这把手枪的主人,是原潼阳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方进同志。方进,1925 年 8 月出生,江苏沭阳人,1939 年参加革命,同年 9 月入党。抗战时期,历任宿迁县邵店区程圩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沭阳二区区委委员兼宣传科长、新河区委书记、潼阳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海、沭阳、宿迁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赴苏南机动大队(县全套班子) 副书记兼政治委员、常州市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常州市委常委、新海连市副市长,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这支手枪,见证了日寇对淮海抗日根据地一次残酷的大“ 扫荡 ”。1942 年 11 月 14 日,日军华北派遣军第十七师团一部和伪军第三十六师七十二旅及各县伪保安大队共 3000 多人,兵分八路,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对淮海区发动“清乡拉网”式大“扫荡”,企图摧毁淮海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所谓“清乡拉网”,就是将大批兵力分散成许多小股,各股之间又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紧密配合、相互呼应,同时向根据地中心挺进,如同渔网一样不留空隙,让抗日军民无从突围,最终被赶进网中心消灭。

1943 年 1 月,日伪军二三千人由沭阳县城出动,由颜集方向向东进行“清乡拉网”式“扫荡”。在当时的陇海铁路以南,今天的东海、沭阳、新沂三县部分地区,属中共苏北区党委第三中心县委领导,行政上属淮海区行政公署潼(阳)宿(迁)(东)海办事处管辖,方进当时只有 18 岁,任潼阳县新河区区委书记。

对付“拉网”式“扫荡”,只有以分散对分散,化整为零,寻找敌人薄弱处突围。方进立即命令新河区中队和店仓乡、颜集乡干部四十余人, 迅速分散成两三人一组,采取麻雀战术,一面迎战,一面寻找敌人兵力的薄弱处分头突围。方进带领店仓乡党支部书记司成年、乡长刘贯华二人,由项宅向西突围。日寇紧追不舍,用机枪朝三人突围的方向猛烈扫射。方进抱定牺牲的决心,以身上仅有的勃朗宁手枪誓死还击,司成年、刘贯华二人在方进的带领下,也不断用步枪回头射击。三人边打边退,绕着曲线跑了十几里路,将敌人引到一个只有二三户人家的小庄子。在庄外,方进找到一位尚未撤离的老太太,了解到敌人大部队刚从庄里经过,暂时不会回来,于是立即在庄东洼地里寻找到有利地形,向身后追击的敌人猛烈开火。双方激战了好一会儿,日寇的枪声渐渐稀疏,三人抓住时机,撤到庄西的乱葬坑中,占据了一处更好的地势还击,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追击,冲出了包围圈。在这次突围行动中,向南突围的颜集乡乡长卓贯勤、店仓乡模范队(民兵)队长李如钢、模范队员徐庆等不幸牺牲,向北突围的新河区青救会长吴以京受伤被俘,后冒险逃出。

1943 年 2 月,敌人的这次“扫荡”被彻底粉碎。潼宿海第三中心县委民运部长李铁民,了解到方进在突围中的表现,非常满意。随后,在东海麦墩召开的宿沭海三县干部大会上,第三中心县委书记章维仁表彰了方进,不久又提升他为中共潼阳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

七十多年过去了,方进始终难以忘却当年那场残酷的大“扫荡”,深深缅怀在抗战八年艰苦岁月中牺牲的战友。2005 年,已八十岁高龄的方进,得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筹建革命纪念馆新馆,慷慨地将陪伴了自己六十多年的勃朗宁手枪,捐赠给市革命纪念馆永久保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