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红色丰碑耀彝良
李 崎 王光巧
罗炳辉(1897.12—1946.6)是一位从奴隶成长为统率千军万马、屡建战功的杰出军事家。他是共和国早早陨落的将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军委认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被誉为“奴隶将军”。
纪念馆大厅内的罗炳辉将军铜像
彝良县是罗炳辉将军的故乡,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兔年春节正月初七,我们从威信县扎西镇经牛街古镇,驱车180多公里,抵达彝良县城所在地角奎镇。
按照高德地图位置定位,我们穿过县城几条狭窄的街道,来到了城郊大山脚下的罗炳辉将军纪念馆。罗炳辉将军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坐落在昭通市彝良县城洛泽河畔、风光旖旎的将军山上,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罗炳辉将军事迹展室分为四个主题,即:矢志从戎争自由、赴汤蹈火建奇功、千里江淮扫敌顽、血洒疆场炳青史。馆内利用了高科技的电光设备和音响设备与图片、沙盘模型相衔接,栩栩如生,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走进将军故里参观罗炳辉将军事迹展,让我们对罗炳胡艺将军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一、揭竿而起,参加红军闹革命
94年前,在江西吉安县值夏镇(现青原区)水北村,有一支国民党地方武装部队——吉安县靖卫大队(也称“八市联防总队”)举行起义(史称“值夏起义”),选择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这次起义的领导人,就是名列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被人们称之为“奴隶将军”的罗炳辉。
1929年11月15日,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响起了紧急的集合哨声,部队集中在围墙里的一块空地上排成3排。罗炳辉对着士兵们说,如果有人不愿跟他起义,他不勉强,发放路费就可以走人,愿意留下的就跟他一起去参加红军闹革命。
罗炳辉宣布起义时说:“早三天我们去‘剿匪’,后三天我们也要去变成‘匪’了。我们要跟共产党走,竖起红旗为穷人去打天下!”接着,罗炳辉就带头喊起了口号:“打倒蒋介石!”“共产党万岁!”
罗炳辉举行起义的人数,历来众说纷纭:有七八百人的说法,也有四五百人的说法,还有180人左右的说法。通过比对资料和研究,党史专家丁仁祥认为180人的说法较为客观可信,并且现在吉安的党史也都是采用这一说法。
罗炳辉举行值夏起义,当时对国民党的军队引起了极大震动,它不仅是国民党地方武装中第一支起义的部队,也开创了红军将敌人武装争取改变为革命武装的先例。这次起义在当时的赣西重镇吉安从军事上打开了缺口,为红军最后攻克吉安县城提供了条件。同时,罗炳辉带来的一批枪支弹药,也壮大了缺枪少弹的红军力量。
起义后,罗炳辉的部队改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五团,后与其他部队合并又改编为红四团,罗炳辉任团长,成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主力部队。他高超的指挥战术,常常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从此,罗炳辉在共产党领导下,逐步成长为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军事家。
罗炳辉为何来到吉安不到一年时间就转变了立场举行起义?除了跟罗炳辉的贫苦出身和有正义感有关外,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吉安地方党组织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政策,除了发展工农武装和争取绿林武装外,还通过策反的方式,争取敌人的武装也加入革命的队伍。
纪念馆里,展出了多罗炳辉故居的原貌图片、复原模型,还展出了一些珍贵照片。罗炳辉小时候做过奴隶,当兵后参加北伐来到南昌,虽立下战功,却因不愿同流合污而屡遭排挤,他的部队被编遣后就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他认识朱德并接受了革命教育。1929年春,他应云南老乡、当时的吉安县县长冷照升之邀,到吉安担任“八市联防总队”队长。由于他具有正义感,每次前去东固苏区“围剿”红军都是消极对待,即使抓到了红军也会放走,国民党就常常不发军饷,“所以他在吉安也是很不得志的”。
罗炳辉将军故居
吉安地方党组织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后,抓住时机向罗炳辉展开宣传。同年6月,党组织派罗炳辉的同乡、共产党员赵醒吾对他进行策反。赵醒吾找到罗炳辉后,进行了3天的交谈。那年7月,罗炳辉就用“罗南煌”的名字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中,罗炳辉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所部参加了龙冈、广昌、莲塘、南雄水口、建黎泰、黄陂、草台岗等战役战斗,连战连胜。在完成艰险任务中,他智勇兼备,屡立战功,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他担任红9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过闽江。1932年在闽北作战时,他率部创造了一日快跑马140里、连克泰宁、邵武两城的壮举,被朱总司令赞为“双脚骑兵”。
罗炳辉将军故里彝良县县城创业山隧道红色氛围浓
二、长征路上,“铁流后卫”立奇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参加长征的有红一、红三、红五、红八、红九军团五支战斗部队和军委第一、二纵队。
五个军团任务不同:红一军团为左路,红三军团为右路,红九军团随红一军团左侧跟进,掩护左翼安全;红八军团随红三军团右侧跟进,掩护右翼安全;军委第一、二纵队居中;红五军团担任后卫。作为左翼掩护部队的红九军团,在整个长征途中也创造了长征史上的多个第一,在红军长征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罗炳辉将军与妻子、子女们在山东解放区
红九军团是在1933年10月由红军第三师和第十四师组建而成。长征前军团人数达到11500人左右,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下辖第三师和第十四师。其中,第三师师长为罗炳辉(兼),政治委员为蔡树藩(兼);第十四师师长为周子昆,政治委员为王开湘。
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率先在福建长汀钟屋村(现名中复村)出发,开启了红军大战略大转移的前奏,红九军团也成为“迈出红军长征第一步”的队伍。中央红军在最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时,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词,直到1935年5月在四川西昌附近的礼州镇,红军总司令朱德颁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才开始使用“长征”这个名词。
罗炳辉将军与长征战友们在陕北
红九军团向西转移到达瑞金后,为完成保护红一军团侧翼的任务,并没有像其他几支队伍那样继续向西到于都集结,而是选择了一条利于保障中央野战军左翼安全的近道,向南经过武阳、会昌,于10月16日晚上在会昌西北部的珠兰埠渡过濂江(安远河),离开了中央苏区。随后,向西直插桃江(信丰河),配合红一军团作战。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时,其他队伍都是在于都地区渡过贡水开始突围的,只有红九军团是个例外。
1935年3月底,为掩护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红九军团奉命暂时留在黔北,单独行动。在军团长罗炳辉指挥下,红九军团大造声势,忽东忽西,使国民党认为他们是红军的主力部队,派中央军、川军和黔军共约6个师的兵力进行围剿,我主力部队乘机安全南渡乌江。
完成掩护任务后,红九军团被阻于乌江以北地区,无法和主力会合,只得在贵州北部,以及四川、云南交界地区单独行军作战,历时两个多月,牵制和消灭大量的敌军,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主力行动。为此,周恩来曾亲切赞誉红九军团是长征中的“战略骑兵”。
1935年3月27日,党中央、军委在红军主力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尾追堵击,准备渡乌江南进时,红九军团3000余人留在黔北多方佯动,吸引敌人6个师向北而不能南下。
1935年4月4日,在老木孔伏击战中,红九军团将几个团的敌人击溃,仅俘虏的就有1800余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器材。老木孔战斗又一次打击了敌军的威风,鼓舞了部队的士气,改善了部队处境,使红九军团转危为安。
罗炳辉与贺龙在四川甘孜会师后上合影
江老木孔战斗后,红九军团甩开敌人向西出发。罗炳辉指示侦察科长曹达兴,要他带着侦察连,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装,装扮成“中央军”走在前面。曹达兴没有辜负军团长的期望,于4月8日先将大定县(今大方县)长岩(今长石)保安队缴了械,9日又使大定县飘儿井盐防军15大队放下武器,并在那里宣传群众,开创济贫、扩红、筹款。
1935年4月23日,红九军团进入云南境内后,相继攻占宣威、东川(今会泽),在东川以西过金沙江,到川西南的会理、西昌一带与主力会合。4月29日,罗炳辉率部进占宣威,在那里停留两天,筹款3万余元,“扩红”三四百名。在东川,红九军团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红军的宗旨,赶制军服,筹款10万余元,“扩红”1400余名。
1935年5月4日,提前出发的侦察连从江边打捞出一条破船,偷渡到彼岸,解决了川南会东县盐井坪的民团和盐警,将50只船驶到南岸时,罗炳辉带着大队人马正好赶到,于6日顺利渡过金沙江。军委又传来电令,让红九军团在江北继续拖住敌人,掩护主力行动,从而拖住敌人,掩护党中央顺利召开会理会议。
5月16日,红九军团到达西昌附近,与红军主力会合。罗炳辉率部单独行动一个多月中,行程两千余里,在红军主力侧翼牵制追敌,对掩护党中央、军委和主力北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罗炳辉的大智大勇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随后,红九军团上交了几十匹骡马、3万银元和几千两烟土,还调给红一、红三军团数万银元,这就帮助中央和兄弟部队解决了缺马、缺钱的燃眉之急。对红九军团的单独行动,党中央、军委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给予了很高评价。
1935年5月4日晚至6日晨,红九军团3400多名将士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率领下,在饶顺清、饶顺标等40多名船工帮助下,全部从树桔渡口渡过金沙江,出色地完成了中革军委下达的牵制敌人任务。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九军团改编为第32军,划归红四方面军,在朱德、刘伯承和时任红军总政委张国焘率领下,与中央红军分两路继续长征。
1936年6月,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转战千里,到达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和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六军团与红32军合编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罗炳辉任32军军长。不久,红二、四方面军执行中央北上抗日的命令,32军又一次踏上了过草地的艰难路程。1936年10月,红一、二和红四方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红32军也胜利地完成长征。
梳理红九军团的长征史,可以看到,他们创造了多个第一:
1.红九军团是中央红军中最早为准备长征而做出行动的一支队伍。红九军团1934年9月30日从福建长汀钟屋村出发,开始了长征前的集结行动。
2.红九军团从福建长汀出发,加上随红四方面军南下西进再北上行程,是红军长征唯一超出“三万里”达到“四万里”的一支中央红军。
3.红九军团是唯一途经闽、赣、粤、湘、桂、黔、滇、川、康、甘、宁十余省的一支中央红军。
4.红九军团是长征中唯一一支曾先后编入过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的红军队伍。1935年7月,红九军团缩编为红32军,划归红四方面军指挥;次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会师,红32军又划归红二方面军指挥。
5.红九军团在云南会泽、东川等地累计筹款约10万银元,有1500多名当地青年参加了红军,成为红九军团长征以来扩充红军最多的一次。
此外,彝良县境内有大量的红军二六军团过彝良的历史遗存,有滇东北片区最大的森林绿洲、“天麻之乡”小草坝。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长征,于1936年3月6日、7日从贵州进入彝良寸田、奎香。贺龙与总指挥部驻寸田杨竹铭家宅院,肖克与六军团指挥部驻奎香街上的老衙门。红军在这里策划了著名的“乌蒙回旋战”,“三进三出”奎香,摆脱强敌的围剿,创造了奇迹。
三、将军夫人当红军,历经坎坷不改信仰
在罗炳辉将军纪念馆内,陈列着将军生前的全家福和一些罗炳辉将军的传记书籍。在这里,我们得知将军夫人张明秀当年参加红军队伍的背后传奇故事——
罗炳辉将军的夫人张明秀的一生,既坎坷又辉煌。她从富家的倔小姐到向往光明的女娃儿,从红军排长到抗大优秀学员,从周恩来的秘密交通员到敌后游击队长,历经坎坷却不改信仰,跌宕一生却无悔选择,身经百战却不言功绩,尝尽苦难却忠诚依旧。
张明秀是四川省昭化县(今广元市昭化区)虎跳驿镇南斗坝人,1918年2月6日出生在一个富豪之家。家有良田百亩,商船数十艘,富甲一方。后虽一度衰落,但她的母亲是剑阁县一家豪门巨富的独生女,嫁到张家时,带来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箱柜妆奁,仅送亲队伍就排了一里多长,所以家中一直生活无忧。
张明秀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孩。据说她的母亲在分娩前夕,梦见一只燕子绕梁飞舞,家人大喜,都认为是个好兆头。父母给她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燕平,昵称“燕娃儿”,直到进了学堂,才改名为张明秀。
少女时代的张明秀以“倔小姐”而闻名乡里。她性格豪爽,心地善良,没有一点小姐架子,与佣人丫鬟亲如兄弟姐妹。母亲要她裹小脚,她坚决不肯。父母非常疼爱这位倔女儿,把她送到新式学校上学。上学读书后,张明秀在进步教师影响下,逐渐接触到新思想新文化,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攻占了昭化,嘉陵江两岸燃起土地革命的熊熊烈火,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得轰轰烈烈。张明秀的父亲虽然表示要把土地分给穷人,被红军视为开明地主,但还是被革命的热潮吓得躲进了县城。一心向往革命的张明秀坚决要求参加红军,母亲派佣人丫鬟守着她,又派妹妹张明莲看住她。
可是,张明秀却说服妹妹一起赶到木马寺,找到苏维埃政府报名参加红军。当负责扩红的负责人得知她家是地主时,问她:“你是发财人家的小姐,为啥要当红军呢?”张明秀急了:“发财人家的小姐就不能当红军,闹革命吗?”那位负责人觉得她说得对,但又做不了主,叫她去找当时的川陕苏维埃政府主席熊国炳。熊国炳见姐妹俩革命意志坚定,答应了她们的要求。这一年,张明秀17岁,妹妹13岁。这一走,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跃进”时期,张明秀才又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26年的母亲。
参军后,张明秀作战勇敢,工作出色,很快就当了排长。长征开始后,部队遇到一条冰河,水流湍急,河里全是大大小小的冰块。张明秀紧紧攥着妹妹的手一起过河,却不幸被一块大冰撞击,跌进水中。张明秀被战友们救上来时已经昏迷,14岁的妹妹明莲却永远没有醒来。1935年6月,红军翻越海拔4000多米且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到达山顶时,张明秀一个踉跄跌下山崖。当时,幸被一丛荆棘挂了一下,她才最终跌入悬崖边一个不大的平台。战友们将绑腿连接起来放了下去,才将多处负伤的张明秀拖了上去。
在艰难的长征途中,张明秀入了党。1936年10月,张明秀到达陕北延安,被分配到宜川云岩镇妇女干部学校任党支部书记兼一连指导员,后经何长工批准进入延安抗大第三期学习。恰在这时,罗炳辉也来到抗大,他们在一起学习,一起听报告,两人由相识到相知,彼此产生了爱慕之情。后经何长工夫妇的热心撮合,两人于1937年9月结婚,毛泽东主席亲批“同意罗炳辉和张明秀同志结婚,并祝永远幸福”。
婚后不久,罗炳辉就以八路军副参谋长身份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38年2月,张明秀也到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周恩来副主席的机要秘书,还兼任中共湖北省委的秘密交通员。
一天夜晚,周恩来交给张明秀一项紧急任务:连夜找到并通知几位同志在拂晓前转移,能烧的文件烧掉,不能烧的立即送到办事处来;外地同志能返回的返回,不能返回的立即搬到办事处。张明秀机警地在武汉三镇奔走了一整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39年4月19日,罗炳辉奉命从苏南返回新四军军部。在云岭,军长叶挺为罗炳辉和张明秀拍摄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照片中,身材魁梧的罗炳辉英气勃勃,全副武装,席地盘腿而坐,脸上溢满笑意。并肩坐在右侧的张明秀一身戎装,紧扣着风纪扣,腰扎皮带,打着绑腿,两腿并拢,双手抱膝,军帽下露出乌黑的齐耳短发,一脸灿烂的微笑。这年,张明秀刚满21岁,罗炳辉42岁。
1943年12月25日,夫妻俩的爱子降生,罗炳辉以“新四军时期生于安徽”之意,给儿子取名“新安”。1945年12月16日,张明秀在临沂生下幼女,取名鲁安。这一年,罗炳辉前妻所生之女罗镇涛也到了山东,合家团聚。罗炳辉对张明秀的付出深为感动,他在枣庄前线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张明秀万万没有想到,这封信会成为丈夫的绝笔。
彝良县城乡群众参观罗炳辉将军纪念馆
四、家风家教的榜样,思政工作者的楷模
“你不用学别人,就学你父亲,那你一生事业便最光荣而无穷尽……”罗炳辉将军纪念馆中,展陈着这封陈毅元帅写给罗炳辉将军大女儿罗镇涛的亲笔信。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杰出的高级将领罗炳辉,生长于贫苦农民家庭的他,在作风上不仅严于律己,对家人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全面抗日战争初期,罗炳辉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虽身患重病,他仍亲临前线部署作战。
1946年春,罗炳辉病情恶化被组织强令休息,罗镇涛被接到山东与父亲相聚。为不影响女儿学习,相聚一天后,罗炳辉便把女儿送到山东大学预科班读书。那时山东的生活很艰苦,在寄养处有过6年优越生活的罗镇涛一时无法适应,特别吃不下高粱煎饼卷生大葱蘸酱,学校便照顾她吃病号饭。
到了休息日,罗炳辉派人把罗镇涛接回家。罗炳辉问女儿在校情况,她回答“吃不下饭,想吃大米饭”。罗炳辉大怒:“别人都吃得下,你为什么吃不下,你变质了,变成资产阶级的小姐了,这还了得?无产阶级的后代像你这样子还行吗?送你去过集体生活就是要让你得到锻炼,改造你的娇小姐毛病。今后不许再吃病号饭,不许要求任何特殊照顾,大家吃什么,你就吃什么!”
罗镇涛一时接受不了,与父亲大哭大闹,急得得了肺炎。住院后,罗炳辉去看女儿并耐心安慰:“我性子急,对你批评过火了,当时没有耐心地听你讲讲原因,要改变生活环境也得有个过程,我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对你要求过高过急,是爸爸不好,你不要放到心里去,好好养病,迅速康复。”接着说道:“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国统区人民还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无吃无穿,我们解放区还好一点,但生活仍然艰苦啊,革命者就得过好这一关。”
康复期间,罗炳辉向女儿讲述了他在彝良阿都穷困家庭中的成长经历,以及经过艰难曲折的闯荡,才有幸找到革命道路,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罗镇涛跟父亲交流越多,越发崇敬父亲的革命信念。
罗炳辉时常对女儿说:“你是我最心爱的女儿,是革命后代,将来要接好革命的班。你现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你成不了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就不是我女儿,就不是无产阶级的后代。你要学点真本事,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罗镇涛康复回到山东大学之后,吃苦耐劳,用功学习,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作者在罗炳辉将军纪念馆内参观时留影
五、讲好红土地故事,走好新的长征路
枣庄战役是罗炳辉将军32年军旅生涯的最后一仗。出征前罗炳辉曾说:“我受党长期的培养和爱护,这次重上前线为党为人民捐躯,也是完全值得的……我毕生没有打过败仗,在我牺牲前,我还要再打一次胜战,作为我对党的最后一次献礼。”
罗炳辉几次昏倒,l946年6月21日,他在由降县返回临沂途中,突发脑溢血,在苍山县兰陵镇逝世,时年49岁。将军不幸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他对党的最后誓言。
当晚,罗炳辉在主持高级干部会议时发病晕倒。6月23日,山东枣庄解放区10万军民为罗炳辉送葬。张明秀悲痛欲绝,跳进坑里抱着丈夫的棺木痛哭。这一年,张明秀才28岁。
罗炳辉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斗争中,他率部屡建奇功,曾在一天之中连夺两座县城。罗炳辉枪法精准、力量惊人,海伦·斯诺称他“浑身筋骨,是铁打的!”。后来,美国著名记者尼姆·韦尔斯(斯诺夫人)在延安听到他的传奇故事后,称他是“神行太保”,并感叹地写道:“罗炳辉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是一个智勇兼全的人物……”
陈毅曾挥毫写下长诗《悼罗炳辉将军》,诗中的“患难共朝夕,奋斗与君同”正是这对革命夫妻“共在长征路上,同在宝塔山下,并肩新四军中,心向共产主义”的真实写照。
作者在罗炳辉将军纪念馆前留影
罗炳辉生前曾多次讲过:“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一切利益,最热忱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是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毛泽东主席评价罗炳辉是“正派耿直”,“在滇军中是革命的”,“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战士。2009年9月14日,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途中屡担重任,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中央军委赞誉红9军团为“战略轻骑”。
罗炳辉将军的英雄事迹,家乡人民熟记于心。无论是老干部、老教师还是退伍老兵,都经常主动为外地参观者担任义务讲解员,介绍将军的故事,表达心中的尊崇和自豪。
“长征精神是宝贵财富,它使我们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读懂了党和红军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也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长征精神鼓舞下,彝良县革命老区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近年来,全县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弘扬长征精神结合起来,围绕“赤子孝心为人民 赤胆忠心为革命”主题,拍摄制作微党课,用行动扛起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等产业,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振兴乡村。
2023年2月3日于都江堰市长征书院
作者系列文章
【历史文化】摩天岭战场遗址今昔‖李崎 【记忆】新中国成立后的灌县茶叶生产(上)‖李崎 【记忆】新中国成立后的灌县茶叶生产(下)‖李崎 【红色记忆】红色飞仙关‖李崎 【红色文化】一个人走长征路20周年活动拉开序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 崎(四川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都江堰市长征书院创始院长,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机关党委干部)
王光巧(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学生会主席、中文系2103班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