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看古代女性的文化娱乐生活,原来你一直如此闪耀

原标题:看古代女性的文化娱乐生活,原来你一直如此闪耀

SPRING

HAPPY WOMEN'S DAY

看古代女性的文化娱乐生活

原来你一直如此闪耀

01

女性的文化生活

在古代女性的生活中,文化方面的休闲活动有很多,尤其是在明清时期,随着教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社会中识字群体扩 大,其中就包括许多女性。

唐代宫廷女性宴席上摆弄乐器

男性读书以求取功名为尚,女性因为不能参加科举,读书就少了一些功利性,多是为了文化的修养(或装饰)或纯粹的消遣。

能接受教育的女性,多出自衣食无忧的大户人家,她们较之一般人家的女性,也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女性的文化休闲活动主要包括写作、阅读、参与文艺活动等。

女性很早就有文学作品流传下来,而明清之后,女性作家群急剧扩大。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统计的女性作家有4000多人,其中汉魏六朝33名,唐朝22名,宋代46名,元代16名,明代245名,清代3 682名。

从另外一些资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女性作品的丰富。如施淑仪的《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单士釐的《清闺秀艺文略》、童振藻等的《清代名媛诗录》,以及近年整理出版的《清代闺阁诗集萃编》《江南女性别集》,收录了大量的女性文学作品。

清人绘春闺倦读

女性因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交往的范围与活动的空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尤其是爱情和婚姻方面。

这种压抑的生活给女性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女性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心情落寞、精神苦寂的主题特别多。

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学家潘光旦曾专门分析过古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主题,这些作品整体的基调是十分消极的。他分类整理了清代女性词作中的关键词:

(一) 刺激:空、虚、天涯、深院;更深、宵、暝、夜、晚、莫(暮)、黄昏;凉、冷、寒;落日、斜曛、斜晖、夕阳、斜阳;花谢、落花、落叶、飞絮、游丝;梦、梦魂、影、痕;烟、灰、烬;难、结、塞;终、尽、绝、罢、歇;残、破、断、乱、剩、余、零、碎、坠、落;消、销、淡、澹、褪、减;凄清、凄切、凄凉、萧条、寥、寂、岑寂、寂寞;

(二) 有机状态:慵、懒、困、倦;奈何、无计、无奈、无力、软、弱、不禁、不胜、难禁、禁得、不堪、何堪、那堪、可堪、无赖、无聊;瘦、小、病、憔悴、恹恹;

(三) 情绪状态:愁;可怜、惜;恼、嫌、憎;厌、怨、恨;怯怯、怕;销魂、断肠、肠断、别情、离绪、痛、伤;

(四) 反动与行为:泣、哭、啼、潸潸、唳、咽、蹙、颦;俛、俯、垂、无言、不语;去、抛撇、抛、飘零、漂泊;锁门、掩门、闭门;掩闺、掩窗;掩屏、闭帘拢。(《女子作品与精神郁结》)

这些偏于伤感、苦闷、压抑的心理描写,虽不是女性生活的全部,但也能看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处境。

女性写作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一种休闲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用以纾解内心忧闷情绪的方式。她们通过写作,表达了内在心理与真实的情感。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也能更为真实地了解女性的生存状态。

另外,古代对女性的描写,多是通过《列女传》之类的著作来呈现。

蒙元时代开始为表彰节妇建立贞节牌坊,凸显孝女节妇形象的记述在明清时期更是常见,女性个体的写作打破了这种虚假的形象。

明代自初期便重视教育,广立学校,“盖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明史·选举一》)

教育的普及,使受教育人数大增,社会的识字率也大为提高。

女性虽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这种重视教育的风气对女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江南大户人家设立私塾,专门教授自家女弟子。

她们识字之后,不像男性那样一心只读圣贤书,往往会依兴趣阅读,阅读成了这些女性重要的休闲方式。叶盛《水东日记》说:“今书坊相传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钞写绘画,家畜而人有之,痴..女妇,尤所酷好。”

中西方的小说史研究注意到了女性读者对于小说文类兴起的促进作用,因为女性读书不以经世实用为目的,最佳的消遣便是阅读小说了。

明清之际的朱一是在《蔬果争奇跋》中记载女性出行时,手不离书,“佳人出游,手捧绣像,于舟车中如拱璧”,可见当时女性阅读风气之盛。

以明清时期在女性读者中引起极大阅读热潮的汤显祖《牡丹亭》为例,《牡丹亭》抒发了“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思想,对爱情、婚姻不自由的女性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对于爱情的追求,可以通过杜丽娘这个作品中的人物来实现。女性读者沉浸其中,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阅读,一些疯狂的女性读者对汤显祖以身相许,更有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读者竟至最终殒命。

晚明才女冯小青酷爱阅读《牡丹亭》,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汤显祖对这些女性读者的感受也十分重视,娄江一位女性读者酷爱阅读《牡丹亭》,后来郁郁而殁,她死后,汤显祖专门为她作诗,视其为“有心人”:“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哭娄江女子二首》)

02

女性的游戏

女性在休闲生活中,可以参与很多游戏,其中有一些游戏就是以女性为主的,比如乞巧、秋千和斗百草等。

乞巧是七夕节最常见的一种游戏,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日”,这一天被称作是古代的“女儿节”。

乞巧,指的是女性向织女星祈求智巧,其方式包括对月穿针、做些小物件竞巧等。

还有一种形式是将蜘蛛放在盒子内,视其结网是否圆正,来看得巧之多少。

署名嫏嬛山樵所作的《补红楼梦》第四十二回中, 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这种“乞巧”的游戏:

各人用小盒子一个,里面放上一个极小的蜘蛛在内,供在桌上,等明儿早上开看。如里面结成小网,有钱一般大的,便为“得巧”。也还有结网不圆不全的,又次之也还有全然不结网的。……到了次早,桂芳见天初亮便起来了,到了各处把众人都催了起来。梳洗已毕,都到怡红院中。大家来齐,便到昨儿所供檐前香案上面,把各人的盒子拿了过来。打开看时,只见桂芳与松哥的两个盒子里面有蛛丝结网并未结成,蕙哥、祥哥、禧哥的盒里全然没有蛛丝。……又将月英、绿云的两个盒子揭开看时,只见里面却都有钱大的蛛网,结的齐全圆密。大家都来看了,齐声说:“好!”

七月乞巧,男女群体的对比十分明显

蜘蛛在民间被看作是一种吉祥之物,“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刘子》卷四),此处的“蟢子”就是蜘蛛,有喜悦、祥瑞的意思,所以古人把看见蜘蛛看作是好的兆头,就像看到喜鹊一样,“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西京杂记》)

这一传统慢慢发展,形成了七夕节看蛛丝乞巧的风俗。

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妇人女子,至夜对月穿针,饾饤杯盘,饮酒为乐,谓之‘乞巧’。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

所谓斗百草,是在端午节前后颇为流行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起源甚早,《事物纪原》中说:“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

端午节期间有饮雄黄酒、插艾草等习俗,是因为端午节所处的季节,正值春夏交替,天气湿热,毒虫肆虐,容易传染疾病,古人采集药草来祛湿除病,由此也逐渐形成了斗百草的习俗。

斗百草可分为“武斗”和“文斗”。

“武斗”是指采集花草,来比种类、美观、坚韧性和奇特性等,张岱在《夜航船》中提到:“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士女斗花,栽插以奇,多者为胜。皆用多金市名花,以备春时之斗。

“文斗”是对花草名称或典故,以决胜负。《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有一段很有名的描写,形式就是“文斗”:“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豆官便说:‘我有姐妹花。众人没了,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

女性喜欢花草,斗百草多为女性和儿童参与:“春日,妇女喜为斗草之戏。”(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二)“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唐白居易《观儿戏》)

女性对于这一游戏十分重视,为了斗草,专门修饰打扮:“归来见小姑,新妆弄百草。”(唐刘驾《桑妇》)但也有人太过投入玩游戏,竟然忘记了妆容:“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唐崔颢《王家少妇》)

荡秋千是一种很常见的游戏,在女性中颇为流行。秋千的起源,有人认为本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戏(“山戎之戏”),齐桓公北伐山戎之后,这种游戏就传到了中原地区。(宋高承《事物纪原》)

也有人认为,“秋千”就是“千秋”,“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唐高无际《秋千赋》)

唐代以后,秋千成为寒食节和清明节期间的主要游戏项目,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就写道:“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杜甫的诗《清明》中也有“万里秋千习俗同”的句子。

荡秋千时,人在空中如飞翔一般,“双手向空如鸟翼”(唐王建《秋千词》),所以秋千也被称为“半仙之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女性花枝招展、罗裙飘扬,确实像仙子临凡一般。

古代女性荡秋千的经典场景

本文摘选自王宏超著《古人的生活世界》(彩图修订版)

推荐阅读

《古人的生活世界》(彩图修订版)

作者:王宏超 著

书号:978-7-101-15453-5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内容简介

古代也有反季蔬果和温室种植?古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肚子和身材?身上痒了怎么挠?近视了怎么办?古人怎么养宠物?如何度过酷暑?如何午睡?……

本书涉及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举凡衣、食、住、行、玩、用,作者均作了全方位的扫描和呈现。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其中细节和引发现代人普遍兴趣话题的挖掘,使得历史变得活色生香起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