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长葛地古墓如:范蠡、汪直、杨佩章、颜良文丑、张荩臣墓(1)

原标题:长葛地古墓如:范蠡、汪直、杨佩章、颜良文丑、张荩臣墓(1)

1.范蠡墓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越国相国、上将军。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后隐去。著《范蠡》兵法二篇,今佚。

长葛市后河镇范庄村,村南半里外有范蠡墓,当地人称:范冢。

范冢长、宽、高均六尺有余,压碴构缝,长条白玉石拱形圈堂墓。白玉石全部是六尺长,宽、厚均为一寸左右。墓葬有石门,门上雕刻有蜥蜴,有西墓圈道,长几十丈看不到头。墓道内有黑色淤泥。现墓已平、长条白玉石散落在范庄村村民家中。

现今,墓已平。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南阳)人。

范蠡在楚时与宛令文仲为友,后与文仲入越,亊越王允常。勾践即位后用为谋臣。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越被吴败于夫椒(今浙江绍兴北),勾践被困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吴越媾和后,范蠡随勾践入吴为人质三年。返越后,君臣发奋图强富民,等待时机。

吴王夫差荒淫,阻塞忠言,勾践欲伐吴,范蠡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后吴灾荒,勾践又欲伐吴,范蠡又劝阻以待时机。

十五年吴王夫差邀晋、鲁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相会,范蠡认为时机成熟,与勾践遂乘虚率军攻入吴都,俘太子友灭吴。越灭吴后,范蠡弃越乘船到齐,改名称鸱夷子皮,以经商成为巨富被当地人认出。范蠡散资财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再次改名:陶朱公,又以经商成为巨富,再把资财散尽。后人不知落于何处。

在政治上范蠡认为天道赢所变化,阳至而阴,阴至而阳《国语·越语下》。国势盛衰亦在不断转化,治国克敌应该创造条件,掌握时机,时机不到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成熟应如救人于水火一般迅速行动。

对经济政策,范蠡认为物价变化决定于供求关系。主张政府谷贱时收购,谷贵时平价出售。自称实行自然经济(市场)思想。

2.汪直墓

汪直,广西大藤峡瑶族人,明代权宦。

汪直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后因久镇辽东,与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长葛市坡胡镇白庄(大队)村属下的汪庄(又名:王庄)有汪直墓。

墓葬在汪庄东南地约50米处,汪直墓称之为——汪内官墓,高约2至3米,墓旁有明嘉靖二十四年的石碑,汪庄村民是其后人。

明代,汪姓在此建村。汪姓护墓人之后唯恐外人知道与汪直墓有关,改“汪”姓为“王”姓,也称王庄。

清朝后期,因国家动乱不断,无人再追究过去之事,故又改“王”姓名“汪”姓,“王庄”改为“汪庄”。

汪直:明广西大藤峡(今桂平)人,瑶族。汪直幼年入宫为宦官。

成化年侍万贵妃,迁升御马监太监,为帝所宠信。成化十三年(1477年丁酉明成化十三年)设西厂,受命督其事,所领缇骑倍东厂,屡兴大狱,排陷朝臣,倚权势占夺民田达两万余顷。十五年巡边,任为监军,论功监督十二团营。诸官迎拜马首,威势倾天下。

汪直喜用兵,屡任监军征北边。后与东厂太监尚铭争宠日衰,遂出镇宣府(今河北大同),改。十八年(1482年壬寅明成化十八年)西厂罢,次年调南京御马监。

3.杨佩璋墓

杨佩璋,在长葛历史上,应该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人。论学识,进士出身,主考江南,一代帝师,可以说是当时出类拔萃,凤毛麟角的大学问家:论职位,在清代也是朝廷大员;论人品,身处腐败透顶的清未官场,能"以清真雅正为宗",不攀附,不阿谀,不追名,不逐利,洁身自好,潜心学问,寄情林泉,以至"门可罗雀",矢志不移,直至告老还乡,乐为布衣,诚属难能可贵。

杨佩璋墓在长葛市后河镇,德和大酒店院内。

杨佩璋(1850~1920),字筱村,今河南长葛市后河镇后河村人。少失父母,衣食艰辛。堂伯丙昌携其至浚县训导任所,衣食教诲,待若亲生。 筱村刻苦攻读,以案元入庠,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此时,周围同僚趋炎附势,相互推崇之风甚盛,而筱村以名节自重,安然自守,杜门读书,不接权贵,故沉浮词馆二十余载无升迁。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迁国子监司业,后转左春坊左中允司经局洗马。二十六年(1900年)补翰林院侍讲,次年迁待读,升侍讲学士。旋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二十九年(1903年)署督察院副都御史。

筱村以廉洁自守,以忠贞处世,不事逢迎,绝少私交,虽身居高位,而门可罗雀。尽管同僚讥诮,筱村却不改其素。 筱村学博识广,善于鉴赏古书画,被京师推荐为书法家。为文独造,清真雅正。书法颜柳,字字端楷。惜内向不露(lou),所遗作品甚少,民国9年(1920年)寿终。

4.颜良、文丑墓

东汉末年河北袁绍部下武将,素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军队的勇将而闻名。建安四年(199),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精卒十万,准备攻许都;次年,兵进黎阳,遣颜良攻白马。终均亡于关羽刀下。

老城槐树陈村,在双庙朱明栓家宅东大杨树旁挖出过石门,因怕有暗器伤人,至今没有盖房,方圆四丈以内为颜良、文丑墓之一。

史称:颜良首级埋于僧固乡、梁僧固村西头,历经封土,其墓成南北向长方形大土丘,墓高3米。

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浚县知县刘德新建碑一通,上刻"汉将军颜良之墓"。碑后被浚县博物馆收藏。1973年村民拉土垫地,将墓冢夷平,今已不存。

官渡之战,颜良已死,文丑出战攻击曹操之时。到底是被关羽的青龙刀砍死,还是被徐晃的大斧砍死,历史一直没有定论。

5.张荩臣墓

槐树陈村南是南张家坟。南北大路是老城南去许昌、北去新郑的必经之路。路西有二通大石碑,髙六米、宽有一米,碑文写有:“文官下骄、武官下马。”

后来某县官嫌上马下马来回费亊儿,把官道改走三里张正西,现在的107国道。张家坟还有一七仙童子碑、今已荡然无存。老城镇辘轳湾村,草场村西是北张家坟。

张荩臣:字符进,老城三里张村人。天性颖异,过目成诵.九岁能文。东里高凤溪一见奇之,称为「破浪才」。弱冠游泮,与新郑高存庵伯仲、襄城姚文轩、颍上邢后岥、禹州连嵩阳、大梁曹少川、同邑宋兰臯为友,时号[中原八俊]。连嵩阳不禄,卒,为抚其两孤,以女妻其长子,且授业焉,已而相继成进士,其笃于交情,生死弗渝也。不事生产,尝却征藩之聘,文章气节推重一时。方伯内江高公令二子师事之,时宪长太原李公少参、江西余公子悉与焉。直江南大吏慕其名,重币来聘,却之。

6.曹操之女胭脂墓

大周乡岚川府村,村东有“胭脂岭”,因岭上有胭脂冢得名。今冢尚存,传为曹操之女胭脂葬身处。冢高三丈余,占地一亩有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