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晋国六百年”展览 | 王子于戈与“联吴制楚”

(来源:辽宁省博物馆)

公元前584年,申公巫臣向晋景公提出“联吴制楚”的策略,晋遂与吴结盟,从此两国交往日益密切,吴国开始强大,致楚腹背受敌。公元前506年,吴攻破楚国郢都,楚几灭亡。

晚清以来,山西屡有带铭文的吴国青铜器出土,反映了春秋中晚期大国争霸进程中的微妙关系。

王子于戈

春秋

山西省万荣县庙前村出土

铜戈是商周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兵器,古代称之为“勾兵”,用于钩杀。由铜制的戈头、木或竹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铜鐏四部分构成。戈头每一部分都有专名:主要刃部称“援”;援末转折而下的部分称“胡”;嵌入木柲的部分称“内”;援末和胡上穿绳缠柲的小孔称“穿”。

共出土两件,为一对,本次展出其一。

此戈长24.5厘米,援微翘,中有脊,上下有刃,下刃弧连宽胡,胡上三穿,阑、胡端截平,长方直内有一穿,内端错金云纹。戈上有错金鸟篆铭文7字,一面援上2字,胡部4字,识为:“王子(于)之用戈”,另一面援上1字。

此戈可能是吴王僚做王子时的兵器。吴王僚是春秋时吴国第23任国君,名为州于,“于”是“州于”的单称。

王子于戈在山西出土,体现了春秋中晚期晋国联吴制楚的政策。

来源:学术研究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