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志说湖滨】系列报道之二:湖滨区各乡、街道地名由来

原标题:【志说湖滨】系列报道之二:湖滨区各乡、街道地名由来

编者按:

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读志、用志,讲好湖滨故事,中共三门峡市湖滨区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与三门峡市湖滨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志说湖滨”专栏。专栏从卷帙浩繁的地方志书中撷取点滴片段精华,以较为简约的形式,展现湖滨区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及改革发展的成就,为打造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首善之区”、建设现代化湖滨汇聚磅礴力量。

湖滨区行政区划:

湖滨区下辖3个乡、7个街道,分别是:交口乡、高庙乡、磁钟乡、崖底街道、会兴街道、湖滨街道、车站街道、前进街道、涧河街道、大安街道。共有47个行政村、47个社区。

交口乡

“交口乡”地名的由来:交口乡政府因驻地交口村而名。据《陕县志》记载,东青龙涧河,古名槖(tuó)水,源于陕县张茅乡槖山沟;南青龙涧河,古名渎谷水,源于陕县张村乡蚂蚁沟。交口,即槖水与渎谷水交汇之处,古称渎谷口,交口村由此得名。交口乡原属陕县,1956年野鹿、侯桥、交口三村首先划归三门峡工区野鹿乡,1957年9月,陕县菜园区的南梁、北梁、朱家沟、杨家沟、侯家沟、晁家庄、芦家店、马家店和人马寨区的富村等9个行政村亦相继隶属野鹿乡。1961年称交口人民公社,1984年易社为乡,称交口乡。

高庙乡

“高庙乡”地名的由来:高庙乡因境内高庙山而得名。1956年4月,三门峡工区建立时该地区属大安、黄底、院科3个乡。1958年,大安、黄底、院科3个乡合并为高庙乡,1961年改为高庙人民公社。1984年改名为高庙乡。

磁钟乡

“磁钟乡”地名的由来:磁钟乡政府因驻地磁钟村而名。据传,明末清初此地所出瓷器、铸钟颇有名声,后“瓷钟”演化为磁钟。磁钟乡原属陕县,1956年划归三门峡工区,1961年称磁钟人民公社,1984年易社为乡。

崖底街道

“崖底街道”地名的由来:因最初建乡时,乡政府驻地设在崖底村而得名。崖底村原名王家寨,据传,明末清初时,随着寨内住户逐渐增加,部分居民移至寨南崖下(现俗名南山)居住,故名。1956年建三门峡工区时,分为梁家渠、家王庄二乡。1958年8月,梁家渠乡、家王庄乡合并为崖底乡。1961年更名为崖底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为崖底乡。在2005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撤乡并入交口乡,后分出设立崖底街道办事处。

会兴街道

“会兴街道”地名的由来:因驻地会兴村而名。相传,明初是蔡姓居住的地方,旧名“蔡家庄”。据张养麟碑文载,明朝此地常有庙会,市面生意兴隆,是豫晋通商码头。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名“会兴街”,嘉庆十年(1805年)改为“会兴头”。民国初,会兴头改名会兴镇。新中国成立后称会兴村。原为陕县会兴镇区,1956年划归三门峡工区,1961年称会兴人民公社,1984年易社为乡,称会兴乡。1996年1月,撤乡建镇。在2005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并入磁钟乡,后分出设立会兴街道办事处。

湖滨街道

“湖滨街道”地名的由来:湖滨街道由于地近三门峡水库(人工湖),故名。原属陕县第七区,1957年3月三门峡建市后设办事处。1959年与会兴、大安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成立湖滨区人民公社。1961年12月湖滨区人民公社撤销,新设的4个街道办事处中的黄河、和平两个街道办事处于翌年7月合并,复称湖滨街道办事处。

车站街道

“车站街道”地名的由来:车站街道辖区中心位于原会兴火车站附近。因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陇海铁路1961年改建,在黄河路东端建三门峡火车站,会兴火车站改作货场,人称老车站。街道办事处机构驻老车站,故名。1957年建三门峡市时,分属湖滨、会兴两街道办事处。1959年3月属湖滨区人民公社。1962年1月,成立车站街道办事处。

前进街道

“前进街道”地名的由来:前进街道因辖区内的前进市场而命名。该地区原属湖滨街道办事处。1988年11月,由湖滨街道办事处析出六峰路以西地区成立前进街道办事处。

涧河街道

“涧河街道”地名的由来:涧河街道因其辖区分布于涧河两岸而得名,原属湖滨街道办事处,1988年11月析出成立涧河街道办事处。

大安街道

“大安街道”地名的由来:大安街道因设在高庙乡大安村而得名。1958年上半年,成立大安街道办事处。1957年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后,大安是职工和家属居住集中地,当时有职工、家属3万多人,市场有百货公司、洗染店、服装店、大型俱乐部、舞台及广场,许多省、市慰问团率专业剧团及著名演员来此慰问演出,市场相当繁华。1960年大坝竣工后,职工及其家属陆续搬迁。

(湖滨区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提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