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湖州文史:名人与吴兴东迁县

翻开南太湖地区厚重的历史,可以发现历史的脉络中始终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地名——东迁县

据研究,东迁县设置于西晋太康年间,历尽沧桑,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东迁县的历史遗迹展现了曾经逝去的繁荣,让人们不禁深切感叹湖州南太湖历史文化的悠久,风土人情的淳朴,给了新一代青年更多的毅力去传承和保护它的优秀传统文化。

原属吴兴东迁县的太湖西山

即便古书烟波浩渺,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关于东迁县的历史,有无数的名士夙儒与其发生过紧密联系。

周札

原文:

《晋书》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八):

札字宣季。性矜险好利,外方内荏。
少以豪右自处,州郡辟命皆不就。察孝廉,除郎中、大司马齐王冏参军。出补句容令,迁吴国上军将军。辟东海王越参军,不就。以讨钱璯功,赐爵漳浦亭侯。
元帝为丞相,表札为宁远将军、历阳内史,不之职,转从事中郎。徐馥平,以札为奋武将军、吴兴内史,录前后功,改封东迁县侯,进号征虏将军、临扬州江北军事、东中郎将,镇涂中,未之职,转右将军、都督石头水陆军事。
札脚疾,不堪拜,固让经年,有司弹奏,不得已乃视职。加散骑常侍。

翻译:

周札(平西将军周处之子),字宣季。性格矜持险好利,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年轻时以豪强自处,州郡召用他,他都不去。因为察孝廉,才任郎中、大司马齐王司马囧的参军。出任句容令,改为吴国上军将军。征召他为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不去。因讨伐钱璯的功劳,赐爵位为漳浦亭侯。

元帝为丞相,上表周札为宁远将军、历阳内史,不去履任职位,转任从事中郎。徐馥之乱平定后,以周札为奋武将军、吴兴内史,记录前后功劳,改封东迁县侯,进号为征虏将军、临扬州江北军事、东中郎将,镇涂中,没履任职位,转任右将军、都督石头水陆军事。

周札有脚病,不接受拜官,坚决辞让一年,有司上奏弹劾,不得已才就职。加授散骑常侍。

湖州吴兴郡历史地图

人物简评:

周札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孝廉,曾授郎中、句容县令、吴国上军将军等职,西晋末年时因平定钱璯叛乱有功,封漳浦亭侯。他进入司马睿的丞相府,担任从事中郎,后又出任吴兴内史,改封东迁县侯。东晋建立后,官至散骑常侍、右将军、都督石头水陆军事。

王敦之乱时,周札献石头城投降,使得王敦顺利攻取建康,掌控朝政。他虽被任命为会稽内史,但因宗族强盛,引起王敦的忌惮。太宁二年(324年),王敦遣军攻会稽。周札战死,宗族子侄尽皆被杀。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卫尉。

谢方明

原文:

《宋书》卷五十三(列传第十三):

方明随伯父吴兴太守邈在郡,孙恩寇会稽,东土诸郡皆响应,吴兴民胡桀、郜骠破东迁县,方明劝邈避之,不从,贼至被害,方明逃窜遂免。
初,邈舅子长乐冯嗣之及北方学士冯翊仇玄达,俱往吴兴投邈,并舍之郡学,礼待甚简。二人并忿愠,遂与恩通谋。恩尝为嗣之等从者,夜入郡,见邈众,遁,不悟。本欲于吴兴起兵,事趣不果,乃迁于会稽。及郜等攻郡,嗣之、玄达并豫其谋。
刘牢之、谢琰等讨恩,恩走入海,嗣之等不得同去,方更聚合。方明结邈门生义故得百余人,掩讨嗣之等,悉禽而手刃之。

翻译:

谢方明随同伯父吴兴太守谢邈在郡上,孙恩侵犯会稽,东边各郡都响应,吴兴百姓胡粲、郜骠攻破东迁县,谢方明劝谢邈躲避一下,谢邈不听从。起义部队一到,谢邈便被杀了。谢方明逃脱免除祸害。

当初谢邈的舅表兄长乐人冯嗣之和北方学士冯翊、仇玄达,都到吴兴投奔谢邈。谢邈把他们安置在本郡学舍,招待很简略。二人都很怨愤,于是和孙恩私通。孙恩曾经冒充冯嗣之的随从人员,半夜到郡城中,看到谢邈手下人员不少,逃跑了,但并没有改变计划。孙恩本来打算在吴兴起义,这里没有成功,于是转到会稽。到郜骠等人进攻吴兴时,冯嗣之、仇玄达都参与其事。

刘牢之、谢琰等讨伐孙恩,孙恩逃到海上,冯嗣之等不能一起逃走,于是便聚集一起。谢方明结聚谢邈的门生故吏一百多人,掩袭冯嗣之等,都抓住了,并将他们全部亲手杀死。

古东迁县在太湖流域地势图

人物简评:

谢方明(380年-426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东晋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官员,东晋太保谢安六弟永嘉太守谢铁孙。在南朝宋官至丹阳尹。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篡晋,谢方明转任侍中。永初三年(422年)改任丹阳尹,任内有能干的名声。后转任会稽太守。元嘉三年(426年) , 谢方明在会稽太守任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原属吴兴东迁县的桐乡乌镇

周文育

原文:

《陈书》卷八(列传第二):

高祖发自南康,遣文育将兵五千,开通江路。侯景将王伯丑据豫章,文育击走之,遂据其城。累前后功,除游骑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封东迁县侯,邑五百户。
高祖军至白茅湾,命文育与杜僧明常为军锋,平南陵、鹊头诸城。及至姑熟,与景将侯子鉴战,破之。景平,授通直散骑常侍,改封南移县侯,邑一千户,拜信义太守。累迁南丹阳、兰陵、晋陵太守、智武将军、散骑常侍。

原属吴兴东迁县的新市古镇

翻译:

高祖从南康出发,派周文育率领五千人马,开通长江水路。侯景的部将王伯酉鬼占据豫章,周文育把他击走了,于是占领了他的城防。累计前后功劳,周文育被任命为游骑将军、散骑常侍,封为东迁县侯,食邑五百户。

高祖大军行至白茅湾,派周文育和杜僧明经常为前锋,平定了南陵、鹊头等城。到姑熟时,周文育和侯景的将领侯子鉴交战,打败了他。侯景之乱平定后,周文育被任命为通直散骑常侍,改封为南移县侯,食邑一千户,任信义太守。后来先后调任南阳、兰陵、晋陵太守,智武将军,散骑常侍。

吴兴古东迁县方位图

人物简评:

周文育(509年-559年),字景德,本姓项,名猛奴,新安寿昌(今浙江建德)人,南北朝时期梁朝、陈朝名将。

年少孤贫,颇有勇力。随从周荟大战白水蛮,勇冠三军。周荟死后,随从南江督护卢安兴征战,封南海县令。率军攻打广州,兵败后归顺陈霸先,参与平定侯景之乱,协助除掉王僧辩,率兵消灭杜龛、张彪,击败豫州徐嗣徽,扫平广州萧勃,官至散骑常侍、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封寿昌县公。征讨王琳时,兵败被擒,后逃回城。

永定三年(559年),随安南将军周迪讨打余公飏。周迪兵败后,助战将领熊昙朗产生异心。周文育为其所害,时年五十一岁,追赠侍中、司空,谥号忠愍。

原属吴兴东迁县的桐乡乌镇

顾觊之

原文:

《宋史》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一)

顾觊之,字伟仁,吴郡吴人也。高祖谦,字公让,晋平原内史陆机姊夫。祖崇,大司农。父黄老,司徒左西掾。觊之初为郡主簿。谢晦为荆州,以为南蛮功曹,仍为晦卫军参军。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王弘辟为扬州主簿,仍为弘卫军参军,盐官令,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尚书都官郎,护军司马。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秉权,殷、刘之隙已著,觊之不欲与殷景仁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于床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后义康徙废,朝廷多以异同受祸。复为东迁、山阴令。
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觊之理繁以约,县用无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还为扬州治中从事史,广陵王诞、庐陵王绍北中郎左司马,扬州别驾从事史,尚书吏部郎。尝于太祖坐论江左人物,言及顾荣,袁淑谓觊之曰:"卿南人怯懦,岂办作贼。"觊之正色曰:"卿乃复以忠义笑人!"淑有愧色。

翻译:

顾觊之最开始做吴郡主簿,谢晦任荆州刺史时,让顾觊之当他的南蛮功曹,同时兼任他的卫军参军。谢晦欣赏他的朴素而高雅的风度,对他倍加重视。王弘请顾觊之当扬州主簿,同时兼任他的卫军参军和盐官令,再当衡阳王刘义季右军主簿、尚书都官郎,护军司马。当时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当权,殷景仁和刘湛的矛盾已显露,顾觊之不想和殷景仁过多接触,于是以脚病的借口辞官回家。在家时每天晚上常在床上走来走去,家里其他人都非常惊异,但不知他为什么这样。后来刘义康被贬谪和废去官爵,朝廷中很多人因为受牵连而遭到惩罚。而顾觊之却再当东迁县令和山阴县令。

原属吴兴东迁县的太湖西山

山阴县有百姓三万户,是海内大县,前后到任的长官,即使日夜不停地奔波,事情仍然处理不好。顾觊之用简单的办法对付繁杂的问题,县里因此没什么麻烦,他白天把县衙门门帘放下来,门外寂寞无声。在宋朝建国以来的所有山阴政务中,这时的事务最少而政绩最突出,没有第二个人能赶上。

唐宋的南太湖流域 via@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人物简评:

顾觊之(392—467)南朝宋大臣。字伟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为东迁、山阴令,后升任尚书吏部郎、御史中丞、湘州刺史、吏部尚书等职,并三任吴郡太守,卒时追赠镇军将军,谥号简子。

沈文秀

原文:

《宋书》卷八十八(列传第四十八)

沈文秀,字仲远,吴兴武康人,司空庆之弟子也。父劭之,南中郎行参军。文秀初为郡主簿,功曹史,庆之贵后,文秀起家为东海王祎抚军行参军;又度义阳王昶东中郎府,东迁钱唐令,西阳王子尚抚军参军,武康令,尚书库部郎,本邑中正,建康令。坐为寻阳王鞭杀私奴,免官,加杖一百;寻复官。前废帝即位,为建安王休仁安南录事参军,射声校尉。

原属吴兴东迁县的新市古镇

翻译:

沈文秀,字仲远,吴兴郡武康人,司空沈庆之弟弟的儿子啊。父亲刘劭的,南方兄长走参军。沈文秀起初任郡主簿,功曹史,庆之贵后,沈文秀出仕为束海王刘裨抚军行参军;又度义阳王刘昶东中郎府,东方钱唐令,西阳王刘子尚抚军参军,武康令,尚书库部郎,本邑中正,建康令。因为寻阳王用鞭子打死家奴,免去官职,加一百杖;不久又恢复官职。前废帝即位,为建安王刘休仁安南录事参军,射声校尉。

原属吴兴东迁县的吴江平望古镇

人物简评:

沈文秀(425年~486年),字仲远,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司空沈庆之之侄。 [1]

沈文秀早年历任抚军参军、钱唐令、武康令、尚书库部郎、建康令、南录事参军、射声校尉。前废帝继位后,出任建威将军、青州刺史,并劝沈庆之行废立之事,但被沈庆之拒绝。不久,前废帝被杀,宋明帝继位,沈文秀则起兵响应晋安王刘子勋,兵败后向北魏求援,但不久便重新归顺朝廷,并抵挡前来援助的魏军,结果被围在城中三年,最终城破被俘。后来,沈文秀被北魏任命为平南将军、怀州刺史。

顾欢

原文:

《南齐书》卷五十四(列传第三十五)

顾欢,字景怡,一字玄平,吴兴盐官人也。家世寒贱,父祖并为农夫,欢独好学。年六七岁,知推六甲。家贫,父使田中驱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稻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及长,笃志不倦。闻吴兴东迁邵玄之能传《五经》文句,假为书师,从之受业。同郡顾顗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焉。年二十余,更从豫章雷次宗谘玄儒诸义。

翻译:

顾欢,字景怡,一个字玄平,吴兴盐官人啊。家中世代贫贱,祖父、父亲都为农民,高欢独好学。年六七岁,知道推六甲。家里贫穷,父亲让田中驱赶鸟雀,顾欢作《黄雀赋》而归,麻雀吃稻米过半。父亲很生气,要打他,被赋就停止了。乡中有学校,高欢贫穷,不要因为学习,在除了壁后靠听,没有遗忘的。晚上就这样松节读书,有人对米糠照明。长大,笃志不厌倦。听说吴兴东迁邵黑的能传《五经》文句,假写老师,从的学习。同郡人周顗的临县,发现他不同寻常,将各子与游,当孙宪的同时接受经过了。二十多岁,再从豫章人雷次宗咨询玄儒诸义。

记忆里的苏杭运河 via@地道风物

人物简评:

顾欢(420~483) ,字景怡,一字元平, 吴郡盐官(今浙江海盐县)人。南朝齐大臣,著名上清派道士。

家贫好学,20岁从豫章雷次宗学习玄儒之学,母亡后于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至天台山隐居,开馆授徒,受业者近百人。齐高帝萧道成召至京,顾欢自称山谷臣,呈《政纲》,建议“德治国”与“无为而治”,不久恳请回山。

胡颖

原文:

《陈书》卷十二(列传第六)

胡颖,字方秀,吴兴东迁人也。其先寓居吴兴,土断为民。颖伟姿容,性宽厚。梁世仕至武陵国侍郎,东宫直前。出番禺,征讨俚洞,广州西江督护。高祖在广州,颖仍自结高祖,高祖与其同郡,接遇甚隆。及南征交趾,颖从行役,馀诸将帅皆出其下。及平李贲,高祖旋师,颖隶在西江,出兵多以颖留守。

胡颖,字方秀,吴兴东迁人啊。他的祖先寄居吴兴,土断为民。胡颖姿容壮美,性情宽厚。在梁朝官至武陵国侍郎,东宫直向前。从番禺,征讨俚洞,广州西江督护。高祖在广州,司马颖又结交高祖,高祖和他同郡,很隆重地接待。到南征交趾,司马颖采纳旅行,其他将领都在他之下。等到平定了李贲,高祖回师,胡颖隶属于西江,出兵多派胡颖留守。

湖州市旧乡地图

人物简评:

胡颖(507—560),字方秀,陈朝吴兴东迁人。南朝陈将领,官至散骑常侍、吴兴太守。 天嘉元年六月胡颖去世,时年五十四岁。追赠为侍中、中护军,谥号是壮。

张岱

原文:

《南齐书》卷三十二(列传第十三)

郡举岱上计掾,不行,州辟从事。累迁南平王右军主簿,尚书水部郎。出补东迁令。时殷冲为吴兴,谓人曰:"张东迁亲贫须养,所以栖迟下邑。然名器方显,终当大至。"随王诞于会稽起义,以岱为建威将军,辅国长史,行县事。事平,为司徒左西曹。母年八十,籍注未满,岱便去官从实还养,有司以岱违制,将欲纠举。宋孝武曰:"观过可以知仁,不须案也。"累迁抚军谘议参军,领山阴令,职事闲理。

翻译:

郡上计掾荐举张岱,不走,州府征召他为从事。屡经升迁为南平王右军主簿,尚书水部郎。出京补东迁令。当时殷冲做吴兴,对人说:“张东迁亲贫困需要培养,之所以停留下邑。但名人方显,最终会大有作为。“随王刘诞在会稽起义,以张岱为建威将军,辅国长史,代理知县。事平,为司徒左西曹。母亲八十岁,户籍未满,泰山就离职从实际上还养,有司以张岱违反制度,要纠举。宋孝武帝说:“观察过可以知仁,不需要考察了。“屡经升迁任抚军谘议参军,领山阴令,职责熟练。

原文:

《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岱,字景山,州辟从事,累迁东迁令。时殷冲为吴兴太守,谓人曰:"张东迁亲贫须养,所以栖迟下邑。然名器方显,终当大至。"后为司徒左西曹掾。母年八十,籍注未满,岱便去官,从实还养。有司以岱违制,将欲纠举。宋孝武曰:"观过可以知仁,不须案也。"累迁山阴令,职事闲理。

原属吴兴东迁县的吴江平望古镇

翻译:

张岱,字景山,州府征召他为从事,屡经升迁为东迁令。当时殷冲做吴兴太守,对人说:“张东迁亲贫困需要培养,之所以停留下邑。但名人方显,最终会大有作为。“后来为司徒左西曹掾。母亲八十岁,户籍未满,泰山就离职,从实际还养。有司以张岱违反制度,要纠举。宋孝武帝说:“观察过可以知仁,不需要考察了。“屡经升迁任山阴令,职责熟练。

吴兴古东迁县分乡镇图

人物简评:

张岱(414-484年),字景山,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南朝齐大臣,东晋度支尚书张敞之孙,光禄大夫张裕之子。

出身江东四大姓吴郡张氏。起家扬州从事,累迁水部郎中、东迁县令,历任临海、章郡、晋安三王府咨议参军。泰始末年,为吴兴太守,拜侍中,领长水校尉、度支尚书,迁吏部尚书,出为散骑常侍、吴兴太守,以忠恕著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