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城自建成代代沿用
3600余载人脉不断
城址不移,这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孤例
2004年入列中国八大古都的郑州
以商城 3600年的“高龄”
被称为 “少年老城”
郑州商都遗址公园城墙。马健 摄
透过郑州商代都城
所携带的数千年城市文化基因
我们循着考古发现的足迹
寻觅郑州的发展密码
郑州商城遗址
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最初发现于1955年,城池始建距今约3600年,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是商朝前期都邑亳都所在地。1961年,郑州商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城遗址被评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
被认为是一代商王仲丁所迁的隞都。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之后,封其三弟管叔鲜于管,建立管国,也是今天的郑州管城区,为当时周朝之东方重镇。
东周时期
这里先后分属于郑、韩两国。在战国文化层中出土大师戳记陶文,其上“亳”字,为郑州商城“亳都说”提供了有力佐证。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李新华 摄
秦汉时期
郑州先后归秦之三川郡和汉之河南郡,两汉时期,当地均为中牟县管辖。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代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荥州为郑州,一直是区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唐宋时期
伴随洛阳、开封相继为都,郑州作为沟通两京之间的节点、枢纽,行政地位大幅提升,再次成为区域政治文化的中心。
夕阳楼遗址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郑州城,也就是现今的郑州老城,城内为四门丁字形大街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郑州商代都城这座3600年前的商代王都,历经周、秦、汉、唐、宋、元、明、清,至今演变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历史与现代共荣共生、交相辉映,堪称世界城市发展史中的奇迹。
2021年10月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结果出炉
郑州市 3个项目入选
除了 郑州商城遗址
另外两个是 新郑裴李岗遗址、 巩义双槐树遗址
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徐宗福 摄
商城遗址助力郑州跻身 中国八大古都
双槐树遗址让人们看到 5300年前后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裴李岗遗址则揭示了 锄耕农业的发展进程
李新华 摄
考古
让文物资源丰富的郑州
不断以新面目示人
据统计,郑州现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3处、省保单位 147处、市保单位 231处,各类文物古迹和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文物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总数增加到 15项——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共鸣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脉动。
双槐树遗址。李焱 摄
距今 10多万年前,早期人类已经在郑州繁衍生息;
距今 3万年至5万年的老奶奶庙遗址为进一步确定东亚现代人类主体起源于本土提供了确凿证据。
在郑州这片历史沃野上发现的 旧石器遗址,目前已达 400多处,展现了中华先民由原始人向现代人迈进的完整历程。
老奶奶庙遗址因附近有座老奶奶庙而得名。王秀清 摄
新石器时代,从 1万年前的李家沟遗址到 8000年前的裴李岗遗址,从 6000多年前的大河村遗址到 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从新砦遗址夏文化的肇兴到郑州商城的王都气象,郑州历史文脉不断,延绵有序,从我国多元发展的文化格局中脱颖而出,最早显露出华夏文明的曙光。
李家沟遗址。李新华 摄。
由旧石器到新石器
由游牧穴居到聚落城池
由农业形成到行业分工
由城邦国家到一统王朝
郑州是完整经历并参与创造这一进程的地区
王城岗遗址现场。李新华 摄
郑州成为
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最主要实证地之一
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主根主脉所在地
拥有展示中国早期文明和
中华文明5000多年薪火相传、连续不断的独特资源
双槐树遗址现场(无人机航拍)。李新华 摄
开创 最早版筑城池的西山古城开启中国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
是迄今发现的 中国北方年代最早的城池
成为中华文明发轫的坐标
奠定宫殿建筑格局的古城寨城池
是 已知中国4000年以前古城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城池
更为人们寻求黄帝部落带来希冀
王城岗、新砦、郑州商城、小双桥4处夏商王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展示等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马健 摄
活化文物资源,共享文化遗产
让历史馈赠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部分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增强城市的文化力量。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李新华 尹金凯 摄
目之所及皆是文化
手之所触均是历史
郑州,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热土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文
马健 李新华 李焱 王秀清 实习记者 尹金凯/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