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道教的发源地,为什么会是这座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城|文史宴

原标题:道教的发源地,为什么会是这座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城|文史宴

文/长运河

一座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城,却催生了张天师与道教,肯定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张天师之外,这里自古就是江南孔道,而宋明时代也沾了江西整体崛起的光,文化上不乏出众之处。

请输入标题 bcdef

文史宴“名城巡礼”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

名城巡礼(稿件发完之前欢迎继续赐稿)

大河南北的朋友们相当给力,期盼每省都不缺席:

直辖市:北京 天津1 天津2 重庆

黑龙江:哈尔滨 阿城

吉林:四平

辽宁:抚顺 朝阳

新疆:伊犁 喀什 哈密 和田

内蒙古:呼和浩特

甘肃:兰州 武威 酒泉 敦煌

宁夏:银川

青海:西宁

西藏:拉萨

山西:太原 大同 长治

陕西:西安 宝鸡 汉中

河北:石家庄 邯郸 承德 正定 涿州

河南:郑州 洛阳 安阳 开封 邓州 滑县

山东:济南 青岛

安徽:合肥 安庆 马鞍山 歙县

江苏:南京 苏州 扬州 镇江 如皋 吴江

湖北:宜昌

湖南:长沙 湘潭

江西:上饶

四川:成都 达州

云南:昆明 大理 丽江

贵州:贵阳 海龙屯

浙江:杭州 宁波 绍兴 台州1 台州2 湖州 舟山

福建:福州 南平

广西:合浦

广东:广州 汕头 河源

海南:

台湾:

日本:京都 奈良

法国:巴黎

斯里兰卡:康提

这是一座长期在幕后的小城,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过。她名字往往会被故意忽视,例如文史宴前面登载的《这座佛系小城,影响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里,这座小城的内容占了相当篇幅,但她的名字却并没有被提过一次。若不是她是我长大的地方,我肯定也不会注意这座小城的。

这只是一座小县城,已经立县了千余年,今天也仅仅是个县级市。她就是江西省鹰潭市下辖的贵溪市。

贵溪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面积2480平方公里,约六十万人口,公元765年立县,1996年撤县建市,这些冰冷冷的文字实在没啥意思,作者尽可能只挑些好玩的东西来写。

贵溪鸟瞰

境内连续有成片的丹霞地貌山体分布,景色秀丽,丹霞地貌多到乡民使用其特有的红砂岩代替砖块来修建房屋。辖区内著名景点龙虎山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城南挂榜山风光

十字路口与干越之地

1

打开中国地形图,在东南方能找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湖必有河,鄱阳湖水系有五大支流。分别是赣江、修水、信江、饶河、抚河。

在赣东北地区横弋着怀玉山脉及武夷山脉,两山脉之间,是不算著名的信江盆地,信江贯穿其中。沿信江往东走,翻过一些不算太高的山地,就是浙江了。

随便看一眼地形图都能轻易发现这里是赣浙交通的重要孔道。浙赣铁路、沪昆高铁、G320国道、G60沪昆高速均沿着这条通道连接南昌与沪杭等地。

浙赣孔道

不仅如此,这里还是古时福建与中原陆路交通重要通道。武夷山脉横弋于赣闽两省交界处,分别有支流注入南麓的闽江与北麓的信江。古时闽北入赣为由闽江上溯,然后转陆路翻过武夷山脉,找到信江的支流,由信江入长江。即使是现代,鹰厦铁路在很长时间内也是入闽唯一一条铁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才打破地形的约束,入闽铁路四通八达。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位于信江中游,一个很平常的县级小城市——贵溪市。境内有著名的道教名山龙虎山,作者在这里试图尽可能简单有趣的讲述着她身上发生过的一些旧闻。

江西省汉称豫章郡,下辖十八县,贵溪古属余干县,余干传为古干越境并由此得名。贵溪境内的龙虎山仙水岩有越人悬棺,为全世界最早的悬棺之一,显见上古是越地。

龙虎山仙水岩悬棺图

清乾隆16年版贵溪县志

汉时南方开发程度不高。余干向南翻过武夷山脉,就是闽越的地盘。所以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说:“越人欲为变,必先由余干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大意是:“闽越要想造反,必先在余干境内囤粮造船。”可见信江流域是闽越对中原交通的必经之路。

而今江西却已是没有之一的汉族占比最高的省市。这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史书、地方志中找不到蛛丝马迹。汉族是以文化凝聚的族群,血统并不重要。整个长江以南的汉化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发生的,转变完成后,后人无法再考查其中脉络了。

小城在唐永泰年间(765年)划弋阳、余干两县地立县,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县名贵溪。

县名来源古时有两个说法。清康熙11年版《贵溪县志》:“何言乎贵溪?或曰旧治须溪萦环如带,县以溪贵也,或曰溪产香草,溪以产贵也。若是而肇锡以嘉名矣。”近来也研究认为贵溪是信江支流雷塘河古称。录此存疑。就周边而言,贵溪还有金溪、资溪两个以溪结尾的邻县,或有相同起源也未可知。

弋阳在汉时也是余干县地,故此段与“越人”一段并不矛盾。

明朝崇祯九年(1636年),51岁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开始了他的第4次出游,途经贵溪县城及龙虎山。留下了3000多字的珍贵记载。

他入县城前隔河望见贵溪仙桥,神往之至,但当时已日暮。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渡信江游贵溪城南诸胜。一天之内游览了五面峰、一线天、仙桥、挂榜山(今三峰山)、徐岩等景点,评价很高,称:“可以冠平生”。

徐霞客游记中,此段描写非常细致,留下夜探徐岩的故事。几天后的龙虎山游记反倒简简单单,草草带过。

贵溪仙桥

其中三峰山古又称天冠山,元代赵孟頫曾在此立诗碑,记载天冠山二十四景,原碑早失。西安碑林有诗帖石刻保存至今,为赵氏书法代表作之一。

三峰山

徐岩则是宋朝徐绍隐居读书的地方,王安石路过贵溪时还特意至此探访徐绍,写下一首《徐秀才园亭》。

徐岩

以上景点照片都在城区附近,不属于龙虎山景区。

天师府、正一道与玄教

2

两汉魏晋时,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还没有建县,其地属于余干县。史书中根本找不到身影。小城就是小城,没法与那些千古名城相比,但是小城也有小城的故事。 例如东汉在其境内发生一件小事,影响中国人至今。

道教祖师张道陵与弟子王长游入鄱阳,在今贵溪境内的云锦山修道炼丹,丹成而龙虎现,改云锦山为龙虎山。张道陵在龙虎山修道三十余年,后同弟子入蜀,创立五道米教并演变成道教。

这个小城能影响全国的事没几件,这也算一件吧。龙虎山因此成为道教的福地之一。

龙虎山景区

龙虎山以丹霞地貌峰林景观闻名于世。现已是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但是提起龙虎山,却没多少人知道与小城有关。

县境内另有鬼谷洞,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鬼谷洞号称是鬼谷子隐居、授徒的地方。但鬼谷洞条件极差,无法想象战国时的鬼谷子能跑到如此偏远的地方隐居,只能说是古人以讹传讹的产物了。

鬼谷洞

传说当年张道陵西去巴蜀后,子孙有一枝返回龙虎山并结坛修道,并传承至今。嗯,这是张天师们自己说的,他们也应该深信不疑。但细究起来,疑点很多。网上相关的研究文章很多,这里不细抄。可以确认的是,至少唐代中后期,就有张陵后嗣居龙虎山的记载。

从张陵起,子孙代代称为"天师",但只是尊称,或流行民间的口头称呼而已,官方从未承认,最尊崇道教的宋真宗和徽宗,也仅赐张陵子孙以“先生”称号。但元朝皇帝相对比较粗放,才将“天师”落实了政策。明清两代又恢复回“真人”。

道教史称此世居龙虎山、以张真人为道的道教支派为龙虎宗,在宋朝时开始展露声威,有八位天师被封为“先生”,到元朝时,龙虎宗声势更壮,连续六代龙虎山张真人“代代被封天师、大真人,主领江南道教。”龙虎宗支派玄教更深入宫庭,依靠宫庭背景,成为道教中最显赫的一个派别。

元廷借符箓派打压丹鼎派全真道,元代宫廷又比较相信鬼神,追求长生,故龙虎宗正一道在元朝达到极盛。元成宗大德八年授张与材管领江南诸路道教的基础上,加授其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茅山的上清箓,阁皂山的灵宝箓,龙虎山的正一箓)。 龙虎宗以此为标志,整合道教符箓派资源,演变成正一道。

明朝中前期,由于诸帝都不同程度地尊崇道教特别是崇奉其中的正一道,故正一道在那时期仍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这由邵元节的经历可见一斑。

邵元节,江西贵溪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嘉靖三年征召入京,嘉靖五年封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赐银印,领道教事。寻赠其父太常丞,母安人。嘉靖十五年,为世宗建祈嗣醮,该年皇子诞生,录其祷祀功,授礼部尚书,赐一品服,孙、徒、师咸进高秩。嘉靖十八年逝世,赠少师,赐祭十坛,有司营葬,用伯爵礼,谥"文康荣靖"。

但花无百日红,明中期后,正一道开始走下坡路,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无子,朝庭借此“去真人号,改授上清观提点”。清时待遇更差,虽因笼络汉人计仍续封正一嗣教真人,光禄大夫,但限制日增。

乾隆三十一年谕"正一真人向系承袭一品,……未免太优,遽降五品,亦未免过于贬损,著加恩视三品秩,永为例";乾隆五十四年谕"正一真人,嗣后著五年一次来京";嘉庆二十四年谕"正一真人系属方外,原不得与朝臣同列,嗣后仍照旧例,朝觐、筵燕概行停止";道光元年谕"瑺弼奏,正一真人张钰恳请来京叩谒一揭,张钰前经停其朝觐,著不准来京"。

清朝皇帝极少信奉道教,加上正一道影响日薄西山,此亦情理之中。

张天师祖传铜镜及印信

天师府

张继先九岁嗣教,为第三十代天师,12岁时赴京见徽宗皇帝,皇帝问道:“卿居龙虎山曾见龙虎否?”对曰:“居山虎则常见,今日方见龙颜”。宋钦宗时,金人日侵,皇帝病急乱投医,希望借天师神力力挽狂澜,招张继先入京,张继先走到泗州就很识时务的坐化了,终年36岁。

有传言说后世张天师神迹不显,是因为张继先走得比较突然,没有把法术传给下代天师。

张继先在《水浒传》第一回里也有出场,因剧情需要,作者把张继先的时间提前了若干年,并神化了事迹。

2010版新水浒传中骑牛吹笛的张继先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宗封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龙虎山道人张留孙随张宗演入京面圣,留侍阙下。此后以祈祷术"有验",为元世祖所信任。十四年,赐号上卿,铸宝剑与之。十五年,赐号玄教宗师,授道教都提点,管领江北淮东淮西荆襄道教事。此后历成宗、武宗、仁宗等朝,宠遇不衰,屡蒙加封,由上卿加特进上卿;由知集贤院事到领集贤院事;由玄教宗师到玄教大宗师,并加开府仪同三司。至延皊二年(1315),头衔为"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上卿、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志道弘教冲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

张留孙从至元十五年作玄教宗师以后,即陆续从龙虎山征调道士,以这批人为骨干,逐渐发展组织,最后形成一个规模较大、辖域较广的一个道派,时人称之为玄教。元代中期以后,玄教依靠宫廷背景,成为道教中最显赫的一个派别。

玄教是从龙虎宗分裂出来的,张留孙和他的许多弟子,都出身龙虎山,其基本信仰和主要方术,亦与龙虎宗无异,但是它有自己的传承系统,有独立的组织体制,因而它是一个独立的道派,与原龙虎宗有别。

历代天师虽然受命掌管江南道教,但他们却长期住在远离京城的江西龙虎山天师府,而把联系皇室和联络各派的在京据点崇真万寿宫,交给玄教历代掌教居住。因而历代玄教首领实际成了天师在京的常住代表和代理人,由他们担当起联系皇室和联络各派的责任。

纪述张留孙事迹的“仁靖真人碑铭”,赵孟頫手书

碑原在城区附近,后迁到天师府

陆王心学与宋明文华

3

南宋淳熙九年(1187年),金溪人陆九渊到贵溪应天山结舍讲学,因应天山山形似象,改名象山,自号象山翁,称其所居为象山草堂,书其匾额为“象山精舍”。

陆九渊是著名理学家,心学开山祖师,当时与朱熹齐名。陆九渊的思想偏重在心性的修养,他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过于“支离破碎”。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见性”,“心即是理”,重视持敬的内省工夫。即是所谓的“尊德性”。朱熹言“理”,侧重于探讨宇宙自然的“所以然”,陆九渊言“理”,则更偏重于人生伦理。

心学传至明代正德年间,出了一个文武全材的王阳明,发扬光大,大名远扬,称陆王学派。王阳明的故事与贵溪无关,略过不提。

象山精舍后改名为象山书院,教书讲学。全祖望评说:“岳麓、白鹿、东莱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称“南宋之四大书院”,明朝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并称“江西四大书院”。

象山书院一直传续到清代,地址多迁。在城南三峰山石壁上遗有明武宗诏赐镌刻的“象山书院”。

明武宗诏赐镌刻“象山书院”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贵溪县19人同科中进士。与人们传统印象不同的是,江西在宋明时,是响当当的文化大省。唐宋八大家,三在江西,吉水则号称隔河两宰相,十里三状元。

小城文风没那么夸张,历代共登科进士284名,其中文科281名,武科3名。没出一个状元,宰相就出了一个夏言。文科进士有宋172人、明83人、清11人,进士总数在宋朝最多,明朝走下坡路,清朝跌到谷底。这与江西在中国文化地位的起伏是契合的。

明朝中期,小城又出了一个名人——名相夏言。

正德十二年,夏言考中进士后在京做着小官。嘉靖七年时,皇帝一次忽发奇想,认为天地合祭不合礼制,想分祀天地。征求大学士张璁意见,张璁表示反对。

嘉靖皇帝是少年心性,看着阻力大就打算放弃。恰好夏言上书,请皇帝亲耕于京城南郊,皇后亲蚕于京城北郊,为天下人示范。嘉靖皇帝因为这南北郊的说法与分别建立两个郊祀台的说法相似,兴趣大涨。命张璁以诏书询问,夏言便请分别祭祀天、地。以张璁为首的朝臣都不同意,詹事霍韬攻击得尤其厉害。

嘉靖皇帝非常生气,这分祀天地与嘉靖的意见一致。这反对夏言不就等于反对嘉靖么。于是将霍韬下狱,颁发诏书奖励夏言,赐给他四品官的官服和俸禄。

夏言从此很受嘉靖宠信,他也不负嘉靖期望,单枪匹马将张璁为首的朝臣斗的人仰马翻。夏言口才很好,说话不带乡音。学问也很好,战斗力超强,从此平步青云,做到内阁首辅。嘉靖十八年夏言晋阶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

张璁等人本以礼制起家,在大礼议中支持嘉靖,斗倒了杨廷和等前朝老臣。夏言击败了张璁,很得朝野的好评。

严嵩是夏言江西老乡,夏言很欣赏他,入阁时推荐严嵩接替他原来的官职。把严嵩做他的门客看待,严嵩心里暗恨。当夏言持才傲物,失去皇帝的信任后,严嵩趁机构陷夏言。两人从此势同水火,几次反复后,夏言终于在嘉靖二十七年十月被斩首,时年六十七岁。

夏言遗像

自古以来的革命传统

4

南宋绍兴年间摩尼教在贵溪干了件大事。王宗石(王念经)聚众在贵溪、弋阳两县造反。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派人到两县平乱,屠二十万人。高宗闻之不忍:“此皆愚民无知,自抵大戮。朕思贵溪两县二十万人无辜就死,不胜痛伤。”我至今没想明白怎么在两个县杀二十万人,想来是当时各地信徒齐聚贵溪、弋阳或者刘世光虚报人数吧。二十年后,黄曾又率摩尼教徒攻占贵溪县城,继续毫无悬念被剿平。

摩尼教即《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原型之一,宋时曾多次起义,王宗石起义规模仅次于方腊起义。

清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与清军在江西长期拉锯,贵溪沦为战场。太平军曾数次围攻贵溪,石达开、李秀成等均曾统帅太平军主力在贵溪与清军交战。到天京失陷后,洪仁玕带领数万太平军,保护幼主洪天贵福经贵溪往赣南而去,战事才告结束。

辛亥革命时,贵溪又出了一个革命元老彭程万。彭程万是贵溪金沙乡人,清末赴日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学成回国后任江西测量司科长。1911年10月30日晚,联络新军及陆军小学、测绘学堂等一起起事,光复南昌,南昌光复后推举吴介璋任江西省都督。

但吴介璋并不是革命党属意的人选,11月12日,革命党力推彭程万接任江西省都督。彭誓死力辞。在众人苦劝下,不得不接受都督一职。但声明仅暂摄都督五日。

革命党所以力推彭程万,乃看中他的革命党背景、本省人背景及留日背景。但彭志不在此,并不是合格人选,不久就将他的都督一职让给马毓宝。后彭又参加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追随中山先生革命,历任要职。

民国时代,贵溪还出了海军司令桂永清及十二兵团司令黄维两位高级军官。两人均为黄埔一期毕业,颇有影响力。后黄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桂永清远走台湾。

铁路让贵溪与鹰潭易位

5

鹰潭原是贵溪下辖的一个镇,因铁路而发展了起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国民政府开始修建浙赣铁路。

当时赣东北苏区主要部分在信江北岸,为了避开赣东北苏区及少修信江大桥,原本规划沿信江南岸铺轨,但蒋介石为了方便进攻赣东北苏区。要求改为从信江北岸修建。

铁路先从玉山到信江北岸,经上饶、横峰、弋阳、过贵溪县城后穿信江经鹰潭镇到向塘,鹰潭成为铁路过江后的第一个车站。当时过江不便,为了少过一次信江,去抚州方向的旅客都在鹰潭下火车转汽车,鹰潭镇因此开始繁华了起来。

抗战时,浙赣线赣江大桥被切断,沦陷区到大后方的一条通道是从上海出发,从陆路穿越战线后到浙江未沦陷区,乘火车到鹰潭后转汽车,《围城》中对此有很详细的描写。

49后修建连通浙赣线到福建的铁路,为少修一座信江大桥,而选择在信江南岸的鹰潭接轨。鹰潭成为福建的大后方,战略地位急升。故先从贵溪划出设县级镇,后设地级市并管辖贵溪。

贵溪地图局部(沪昆高铁当时未修),内有三条铁路

东西向为浙赣线

由北而来在贵溪与浙赣线交汇的为皖赣线

由南而来在鹰潭与浙赣线交汇的是鹰厦线

请注意信江走向

前面说过,鹰潭得益于是浙赣线过信江后的第一个火车站。反之,贵溪站则是过信江前的最后一个火车站,虽然不如鹰潭站的地位重要,但也不是全无好处。皖赣线就因为贵溪站在信江北岸而把终点设在贵溪站。

1913年时,北洋政府就打算修建横贯宁、皖、赣、湘的宁湘铁路。到1915年时,虽因一战爆发而中止,但路基已修了一半。1936年,国民政府又打算修通京赣铁路,1937年7月开始铺轨,但抗战爆发后又被迫中止。至沦陷时,路基桥涵已基本完成并已部分铺轨。日军进逼后,不得不破坏路基桥涵、拆除轨道。

49后,曾在1958年至1961年先后两次开建,但又停修。1971年再次开建,但又由于压缩基建而停建。

改开后,贵溪终于得到好处。在1979年1月,皖赣铁路恢复开工建设,在1985年10月,这条经历无数波折的铁路,五上四下,历时八十年(从1905年芜湖至广德的铁路开工建设起算),终于全线通车。

同是改开后的1979年6月,治金部、江西省决定建立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用一套机构挂“江西铜基地总指挥部”及“江西铜业公司”两块牌子,后改名为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原设在贵溪县,2000年迁到南昌。

1979年8月开工建设其下属单位贵溪冶炼厂,为目前最大的成品铜生产基地。

为配套贵溪冶炼厂建设,同时开工建造贵溪火力发电厂。同时为了能在本地消耗贵溪冶炼厂生产的硫酸,又建造了贵溪化肥厂。贵溪由此从一个农业县变成了一个重工业县,并在1996年撤县设市。

贵溪作为一个小城,曾经有过辉煌,但将来会怎样走,还要看历史的进程。

欢迎参加征文大赛,奖金十分丰厚

文史宴“名城巡礼”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