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条分缕析,旁征博引,文史大家朱绍侯:西平作为嫘祖故里是有充分依据的

原标题:条分缕析,旁征博引,文史大家朱绍侯:西平作为嫘祖故里是有充分依据的

条分缕析,旁征博引,文史大家朱绍侯:西平作为嫘祖故里是有充分依据的

□ 朱绍侯

摘要:嫘祖西陵氏是黄帝正妃,她是蚕丝的发明者,又是热爱云游的旅行家,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女祖”、“先蚕”和“行神”,受到尊重和祭祀。但嫘祖的故里在哪里?据统计:全国有十四五处之多,各地众说不一。据武威汉简中的有关记载和《水经注》中的相关资料说明,汉代西陵就在今河南省西平县境内。西平在远古又是炎帝族系西陵氏、吕氏、雷氏的聚居区。炎帝族系与黄帝族系是互婚集团,西平与黄帝故里新郑较近,嫘祖成为黄帝正妃是完全可能的。西平自古适合蚕桑,在西平又发现与嫘祖时代相当的仰韶文化遗址,故说西平是嫘祖故里,其依据是较为充分的。

嫘祖,亦书作雷祖、傫祖、累祖、纍祖。由于是传说时代的人物,是靠传说保留下来的历史,故字虽不同其音则同,都是力追反,音lei。嫘祖乃西陵之女,她的一生最令后人怀念、敬重的有三个原因。

(一)嫘祖是黄帝正妃,生有二子,其子后皆有天下,因此后世炎黄子孙都尊奉她为“人文女祖”。

《世本·三皇世系》:“黄帝有熊氏,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产青阳及昌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其孙为帝喾),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其子为颛顼),降居若水。”

以上两条是最典型、最权威的历史资料,以后其他各种史书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多源于《世本》、《史记》,故不一一备引。嫘祖既是黄帝正妃,所生二子其后又皆有天下,因此,嫘祖被尊为“人文女祖”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二)嫘祖是养蚕缫丝,制作衣裳的创始人,故能享受“先蚕之祀”。

《路史·后妃五》:“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傫祖,以其始蚕,故又祀为先蚕。”《通鉴前编外纪》:“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养蚕,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隋书·礼仪志二》:“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三(女弋)、御媛、御婉、三公夫人、三孤内子至蚕所,以一太牢亲祭,进奠先蚕西陵氏神。”《农政全书》巻三一引王桢《先蚕坛序》:“先蚕,犹先酒、先饭,祀其始造者。坛筑土为祭所地。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即先蚕也。”《农政全书》巻三一引王祯《蚕缫编》:“淮南王《蚕经》云:黄帝元妃西陵氏始蚕,盖黄帝制作衣裳因此始也。”

以上所引五条资料都提到“先蚕”,并对先蚕有明确的解释,即指最先发明养蚕的人,具体所指就是嫘祖,后世把“先蚕”奉之为神,故上自后妃,下至民女蚕妇都祭先蚕。

《易经·系辞下》说:“(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史记·正义》曰:“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其实《史记·正义》的解释并不准确。上古之人在发明衣裳之前,冬穿兽皮,夏穿树叶,并无长短可言,自从嫘祖养蚕缫丝,发明衣裳之后,人类的穿着才有了“质”的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才有了飞跃的进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发明衣裳,实际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嫘祖只是群众智慧的代表人物而已。

(三)嫘祖是“道神”、“行神”,祭祀她是为求道路之福。

《宋书·律历志中》引崔寔《四民月令》曰:“祖者,道神。黄帝之子(妻)曰嫘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

《汉书·临江王荣传》注引师古曰:“黄帝之子嫘祖好远游,而死于道,故后人以为行神也。”

以上两条资料都说嫘祖好远游,而且死于旅游的途中。清人李远度重修《南岳志》引《湘衡稽古》则说:雷祖从(黄)帝南游,死于衡山,遂葬,今岣嵝有雷祖峰,上有雷祖之墓。这是中国古代为旅游而牺牲的第一位旅游家,故被尊为“道神”、“行神”,而受到后人的祭祀,以乞求旅游的平安、愉快。现在旅游事业大发展,迫认嫘祖为旅游神也是名正言顺的。

根据以上所举三项事例来看,嫘祖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具有如此巨大贡献的“人文女祖”,她的原籍、故里又在什么地方呢?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只说她是“西陵氏女”。《史记·正义》说:“西陵国名也”,而西陵国实际是一个族团,又在什么地方呢?据学者不很准确的统计,从古到今在中国境内叫西陵的地方计有十四处之多。如四川的茂县、盐亭、乐山,湖北的宜昌、黄州、安陆、淸水,河南的西平、开封、荥阳,浙江的萧山、杭州,山东的费县,山西的夏县等地都有嫘祖的传说和遗迹,都说本地是嫘祖的故里。在以上十四处嫘祖故里传说中,以四川、湖北、河南几处最为活跃,且又颇为自信,故着重探讨一下四川、湖北、河南几处所谓的嫘祖故里。其他如山东、浙江、山西等地的“嫘祖故里”,或缺乏文献记载,或遗迹较少,暂且从略,容掌握充分资料后,再作探讨。

一、四川茂县、盐亭嫘祖故里说

汉代蜀郡有个蚕陵县,其地在今四川茂县叠溪,包括王国维《水经注校》在内的一些版本的《水经注》,在《江水》条下,误把蚕陵县刻为西陵县,于是这就成了茂县叠溪是嫘祖故里的文献根据。但国学基本丛书本《水经注》对此已有更正:“《益州记》曰:“自白岭回行二十余里至龙涸(按:‘十’近刻讹作‘千’),又八十里至蚕陵县(按:‘蚕’近刻讹作‘西’)。”国学基本丛书本《水经注》的更正是正确的,以误刻本《水经注》为据,认为茂县是嫘祖故里的说法是靠不住的。还有人要在“蜀”字上作文章,为茂县是嫘祖故里找根据。按《说文解字》对“蜀”字的解释是:“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头形。中(谓勺)象其身,《诗》曰:‘娟娟者蜀’。”特别是《尔雅释文》把“葵中虫”解释为“桑中虫”,把蜀解释为蚕,使持茂县说者更有了深一层的依据,进而又把蜀与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蚕丝联系起来,认为蜀国的得名就是由于当地人最早养蚕的缘故。其实在中国古代“蜀”与“蚕”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常常作为形似而实不同的比喻。《韩非子·说林下》曰:“鳝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鳝,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又《淮南子·说林训》:“今鳝之与蛇,蚕之与蠋,状相类,而爱憎异。”根据《韩非子》、《淮南子》以及《说文解字》的解释,都说明蜀并不是蚕,而是“葵中虫”,是一种令人厌恶的虫子。由此可见,“蜀”字同样证明不了茂县叠溪就是嫘祖故里。

四川盐亭县境内有西陵山,西陵村,故盐亭县也自称是嫘祖故里。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于该县金鸡镇嫘祖山发现了赵蕤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所撰写的《嫘祖圣地碑》后,其为嫘祖故里的呼声更高。《嫘祖圣地碑》云:“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叠溪场,尊嘱葬青龙之首。”细读碑文颇有令人词不达意之感。第一,碑文所记嫘祖姓王名凤,这是任何中国古籍都没有提到过的嫘祖姓名,据说在盐亭有王凤穴、王凤坡、王凤井、王凤沟、王凤岩、王凤桥、王凤堀等地名,说明在唐代盐亭县确有王凤其人,因精于养蚕缫丝而得到嫘祖的称号,但这个嫘祖却不是黄帝元妃那个嫘祖。第二,碑文说王凤“生于本邑嫘祖山”,说明在王凤出生之前,盐亭就有一座嫘祖山,这就更说明王凤并不是黄帝元妃嫘祖。第三,碑文说王凤“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叠溪,尊嘱葬青龙之首”,又与茂县叠溪的嫘祖故里联系起来了,但它却透露出一个信息,王凤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四川,因此她也不可能是黄帝元妃那个嫘祖了。有的学者根据碑文内容词不达意的缺点,怀疑《嫘祖圣地碑》是伪作,我倒认为它是真品,是一个文化水准不高的真品,它说明在四川盐亭确实有一位效法嫘祖的女子,在养蚕缥丝方面有过重大贡献,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提高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才受到当地人民尊重祭祀,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不能否定。

以上所举两例,一是四川茂县,一是四川盐亭县,两地都说是嫘祖故里。但是,《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的活动范围是:“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按丸山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岱宗即今山东泰山,空桐即崆峒山,与鸡头山同属一座山,在今宁夏隆德县东南。熊,即熊山,应在湖南境内,具体位置待考。湘,即湘山,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君山。釜山在今河北怀来县北(一说在河北徐水县西)。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总之,黄帝的活动区域并没有达到四川,而四川的嫘祖王凤又没出过四川,所以王凤与黄帝就没有结婚的可能,当然王凤也不可能是黄帝的元妃嫘祖,而盐亭也就不可能是嫘祖故里。

二、关于湖北的几处嫘祖故里

据《汉书·地理志上》记载,江夏郡有西陵县,在今湖北境内,《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认为“西汉置,治所在今湖北新州西”。此外又指出三国吴还置过两个西陵县,一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一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这就是说从历史上考查,仅湖北就有过三个西陵县。事实上在战国时期,在湖北还有个西陵邑。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曰:“西陵故域在黄州黄山西二里。”《战国策·秦策四》:“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按《战国策》所记载秦拔楚西陵县西陵邑,与《史记》所记是同一件事,但许啸天注《战国策》则认为此楚西陵是在今湖北宜昌县。根据《史记》、《汉书》、《战国策》记载说明,从战国到西汉、三国吴,在湖北确实有过西陵邑、西陵县,但具体地点各家说法都不一致。

现在湖北有五个市县,即宜昌市、远安县、黄州市、安陆市、浠水县都在争嫘祖故里。对这五个市县可分为两个区域来谈,即以宜昌为代表西区和以安陆、黄州市为代表的东区。

(一)西区宜昌、远安说

西区宜昌说的主要根据就是《史记·楚世家》和《战国策·秦策四》所记载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楚西陵、鄢、郢及火烧夷陵王墓之事。此处所说的西陵,尽管有的注释家认为应在宜昌,而且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历史地名辞典》也都说是在宜昌,但我还是相信《括地志》的说法,“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因为宜昌的西陵地名出现较晚,三国吴在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才把夷陵县改为西陵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为夷陵县,这说明宜昌的西陵,先叫夷陵后改为西陵,最后又恢复旧名夷陵。至于说战国时西陵邑,从白起先攻占西陵,一年后又攻占夷陵的战况分析,西陵、夷陵是两个地名,而不是一个县。夷陵在今宜昌,西陵在今黄州市,据此足以证明宜昌不是嫘祖故里。

在宜昌附近有个远安县,当地也有一些嫘祖传说,还有嫘祖庙会,庙会塑有嫘祖汉白玉雕像。远安县还办有“远安嫘祖文化网”,录制了音乐艺术片《嫘祖蚕娘》等等,但由于缺少文献记载,故其嫘祖故里说也难以成立。

(二)东区安陆、黄州、浠水说

东区是《汉书·地理志》所记汉江夏郡西陵县所在地。在这一地区自称是嫘祖故里的有安陆、黄州、浠水三市、县。《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说甘宁因对抗关羽有功,“拜西陵太守”,治所就在浠水县西南,说明浠水曾设过西陵郡,故在浠水也有关于嫘祖的传说,但浠水的西陵郡设置太晚,不可能是嫘祖故里。

安陆嫘祖故里说的根据是《路史·国名记》:“西陵,黄帝元妃嫘姓国,作纍同(应为嫘与“纍”同),今江夏安陆,故吴以安陵(陆)为西陵,有嫘氏、西陵氏。”罗泌认为嫘祖故里在安陆,因为安陆有嫘氏、西陵氏,但此说晚出,又无其他历史文献予以印证,难以成立。

湖北还有一个黄州说。此说也本于《史记·楚世家》。《正义》引《括地志》说:“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此说与《汉书·地理志》所记江夏郡西陵县的地理位置正相吻合,也是史书所见最早的西陵,所以我最早倾向于嫘祖故里在黄州的说法。后来见到《武威汉简》记载,在汉成帝时汝南郡有西陵县,又考虑到汝南郡西陵县距黄帝故里新郑较近,同属于仰韶文化区,而黄州的西陵县距黄帝故里新郑较远,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黄帝在千里之外的黄州向嫘祖求婚的可能性不大,故改从汝南郡西陵为嫘祖故里说。

三、河南西平、开封、荥阳说

《汉书·地理志》不见河南有西陵县的记载,但《武威汉简》提供了第一手权威资料,证明西汉成帝时汝南郡有一个西陵县,现引其简文再略作分析。

河平元年,汝南西陵县昌里,先,年七十受王杖。(英页)部游徼吴赏使从者殴击先,用诉,地大守上谳,廷尉报,罪名明白,赏当弃市。

这是一件违反国家尊老敬老政策的案件。一个(英页)部游徼吴赏,因指使部下殴打七十岁已受王杖名叫先的老人,而被判处死刑。说明汉政权严肃认真地执行了尊老敬老政策。这条资料可贵之处就是这位老人居住在汝南郡西陵县昌里,说明在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以前汝南郡确实有个西陵县。查《汉书·地理志》在汝南郡下只有西平县而无西陵县,令人不解。《水经注·源水》的记载说明了汝南郡的西平县与西陵县的关系。下面就先引《水经注·源水》的一段文字,然而再稍作说明。

(潕水)又东过西平县北,县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汉宣帝甘露三年,封丞相于定国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新亭。

上引资料文字不多,而信息量不少,但有的历史事件与本文无关,故暂且不论。在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封于定国为西平侯,与《武威汉简》所记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汝南郡有个西陵县相矛盾。请想:在公元前51年汉宣帝就封于定国为西平侯,而于定国的西平侯国后来为其子孙所继承,直到更始元年(公元23年)才被撤销,怎么会在于定国封为西平侯之后的23年,在汝南郡又出现一个西陵县呢?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即在汉宣帝甘露三年以后直到更始元年,西陵县与西平国共存,说明于定国的西平国是从西陵县分割出去的,东汉建国后才把西陵县与西平国合二为一,改称西平县。因为在西汉时是汝南郡下西陵县与西平国长期并存,才影响到三国时曹魏政权也出现类似情况,魏明帝封功臣西平人和洽为西陵乡侯,说明曹魏时在汝南郡也出现过西平县与西陵乡国并存的局面,西晋建国又把西平县与西陵乡国合二为一,仍称西平县。应该承认,以上所说是有推测成分,但我认为这是合理的推论,说明西陵在西平县有长期深远的影响。

下面再谈一下《水经注·潕水》所说的“西陵平夷,故曰西平”的问题。这句话涉及西陵与西平的关系,一般人都认为这说明西平源于西陵,但细读《潕水》下文,接着就说汉宣帝封于定国为西平侯,而西平侯国是从西陵县分割出来的,由此可知,在汉宣帝以前就已有西陵县,但前到什么时候,因史无明文不敢妄断。

现在该探讨一下西平县的古西陵县是不是嫘祖故里的问题了。《水经注·潕水》对此也提供了一些信息。《水经注·潕水》云:西平“故柏国也”,又云“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文中提到“柏国”、“吕墟”、“西陵亭”。按柏国是柏皇氏的封国,是炎帝的后裔。吕墟,即吕国的故地,或是吕国的废墟,而吕国也是炎帝之后。西陵亭则是西陵氏居住地无疑。嫘祖是西陵氏之女,也是雷氏,方雷氏之女,是炎帝的后裔。我们把西平的古地名、古姓氏串联起来研究,就会发现西平县境是炎帝族系的聚居区。柏国、吕国、西陵县、西陵亭前后名称虽有变化,其居民都是炎帝后裔没有变。柏氏、吕氏、西陵氏、方雷氏、雷氏等姓氏虽有变化,但他们都是炎帝之后没有变。我们知道炎帝后裔姜、吕、申、许、西陵和黄帝后裔姬、卫、管、蔡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还保持着互婚的关系,在远古时代炎黄二族之间属于互相通婚的婚姻集团。所以黄帝与西陵氏嫘祖通婚,并成为黄帝的元妃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据杨守敬《水经注图》中所标明的吕墟和西陵亭的位置,就在今河南西平县西27.5公里处的“师灵岗”。当地人早就有一种说法:“师灵”乃“西陵”的音转,师灵即西陵,如此说来,西陵氏嫘祖故里所在地就是西平县的师灵岗。

研究嫘祖故里离不开与黄帝故里的关系。《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注引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又引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世本·帝系》曰:“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之女,谓之嫘祖。”《史记·五帝本纪》所记即本于此。关于轩辕丘的地望,历代古籍都认为在今河南新郑。如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古迹》:“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出生于此,故名。”清乾隆二十九年《大清一统志》:“轩辕丘,在新郑县西北故城。”明、清《一统志》可以说是中国方志集大成之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都说轩辕丘在新郑,当无疑义,最近几年新郑市接连几次召开黄帝故里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黄帝故里故都历代文献汇典》,收录了有关黄帝故里的历史文献和与会专家的论文,充分印证和论证了有熊国在新郑,轩辕丘在新郑,黄帝故里在新郑。

确定黄帝故里的地望,对研究嫘祖故里非常重要。前已讲过,全国有那么多的所谓嫘祖故里,而且各有所据,我们就不能不认真考虑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在当时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居住在中原的黄帝跑到千里或数千里以外的湖北、四川去选妃子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河南西平县距河南新郑仅有120公里,属于炎帝族团的吕、雷、方雷、西陵等族与黄帝族团又是互婚族群,因此,居住在新郑的黄帝与居住在西平的嫘祖结为夫妻,是完全可能的,据此断定西平是嫘祖故里也是顺理成章的。当然要单从距离讲,开封、荥阳比西平距离新郑还近一些,但开封说仅有孤证,只有《轩辕本纪》说“帝娶西陵氏于大梁,曰嫘祖为元妃”。开封学者王宴春先生在开封市范围内做过长期调査访问,找不到嫘祖的遗迹和传说,现在他已放弃开封说。至于荥阳距离新郑最近,由于嫘祖是黄帝元妃,长期住在新郑,在其附近的荥阳确实有很多嫘祖的传说和遗迹,但认定荥阳为嫘祖故里则缺乏文献依据,故荥阳说也难于成立。2006年10月中旬,在西平召开“全国嫘祖文化研讨会”,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已到西平去“认亲”,这就是说在河南对嫘祖故里在西平的认识,已趋于一致。

对西平是嫘祖故里说还有一个有利的旁证,就是在西平县吕店乡董桥村发现了东西约800米,南北约600米,面积达48万平方米的仰韶文化遗址。这个遗址虽未正式发掘,但在地面上发现了很多的陶器残片、石器工具。考古专家根据所拾陶器、石器的形状及制作技术来判断,董桥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段,距今约有5000年至6000年,与黄帝、嫘祖活动时期相吻合,这就为西平县嫘祖故里说又增加一条有利的因素。

西平还有一个有利的条件,就是其地自古适宜于种桑养蚕,丝织业非常发达,在当地有很多嫘祖首倡养蚕植桑的传说。当地有蜘蛛山,据传是嫘祖受蜘蛛吐丝织网的启发,而养蚕抽丝并首创丝织业。在当地还有多座嫘祖庙和纪念嫘祖等活动,说明嫘祖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来在所有自称是嫘祖故里的地方,都有关于嫘祖传说和遗迹,但这一情况在西平与史书记载相结合就更有说服力。

根据以上所述情况,我认为嫘祖故里在河南省西平县,但作为试探性地学术研究,也不能把话说得很绝对,因为嫘祖毕竟是上古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其事迹是靠传说流传下来的,故史书追记其事迹时就难免互有出入,站在不同角度,使用不同资料,自然会得岀不同的结论。所以我认为研究上古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时最好不要有排他性的绝对化的思想,应该有兼听并蓄的精神,特别是对尊为“行神”、“道神”的嫘祖这样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她一生游览过很多地方,所到之处自然要留下一些传说和遗迹。

在中国古代还有一个人走地名迁的习惯。如在商代有南亳、北亳、西亳等地名,其实当时都叫亳,因为商人走到哪里,就把亳的地名带到哪里,后人为了区分亳所在地的不同地点,就在亳上加了个“北”、“南”、“西”的方位词以示区别。再如夏的斟寻、斟灌其地也非一处,也与人走地名迁有关。全国叫西陵的地方有多处,是否与西陵氏迁徙,嫘祖出游有关,值得考虑。

然而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了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只要有嫘祖传说和遗迹的地方,都可以发展旅游业,从开发旅游的角度讲,也是一件好事,说明嫘祖贡献大、影响大,所以各地人民才纪念她,祭祀她。我认为各地嫘祖故里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嫘祖旅游线,让游人既学到历史知识又能参加各地风光,何乐而不为呢?但话又要说回来,作为学术研究只能确定一处嫘祖故里,不能处处都是嫘祖故里,然而究竟何处是嫘祖故里,还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最终要有一个科学结论,不过,那不是现在而是将来。(来源:今日头条·万物史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