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馆藏文物精品图片展”——国际博物馆日特展

Puyang Museum

濮阳市博物馆

02 馆藏文物精品图片展》

Puyang Museum

濮阳因濮水而得名,濮水的旖旎与浪漫,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濮上文化。“颛顼遗都”、“澶渊旧郡”、“北门锁钥”、“河朔保障”,彰显历史的悠久与辉煌;颛顼、虞舜、子路、商鞅、吴起、僧一行等名人荟萃,谱写中华人文黄钟大吕;卫都帝丘、城濮之战、铁丘之战、戚城会盟、澶渊之盟等,演绎古战场的风云际会;西水坡遗址、高城遗址、戚城遗址、北齐李云李亨墓、宋耿乐汉墓等重大考古发现,揭开尘封千年的记忆。如今,汤汤濮水已消失在茫茫黄沙之中,但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强不息、和谐自然的人文精神,已化为涓涓细流,浸润着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

在“5·18国际博物日”到来之际,濮阳市博物馆特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图片展》,以飨公众。本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精选馆内藏品,旨在通过文物使公众了解濮阳历史,以及各时段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特点,让文物活起来。濮阳虽历经风雨剥蚀,但历史的印记却深深地镌刻在这座城市的发展史上。

第一部分 新石器时代

中华第一龙:1987年濮阳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市居民用水问题,在濮阳县西水坡修建引黄供水调节池,在施工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五万多平方米的仰韶文化遗址,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组用蚌壳摆成的动物图案。

西水坡遗址发掘现场航拍全景

第一组“蚌塑龙 位于一座墓葬中,墓主人为老年男性,身高1.79米,头南足北,仰身直肢葬,经骨骼测定年龄在五十三岁左右。墓主人两侧是用蚌壳摆塑的龙、虎造型。经C14测定,年代距今约6400年。墓主人东侧的龙,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颈,弓身,状似遨游于苍穹。“蚌塑龙 动态逼真,已经具备了汉以后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大部分要素和特征。它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形象最为逼真,年代最为久远的龙形象。

西水坡遗址 发掘现场

著名考古学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先生在考古工地目睹了蚌龙的风采后激动地说:“我总算为故宫七万条龙找到了祖龙,这不仅是中华第一龙,也是世界第一龙”。“中华第一龙”的美名由此传遍天下。1995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将濮阳命名为“龙乡”。2012年“二月二龙文化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又将濮阳更名为“华夏龙都”。这是我们每一个濮阳人的骄傲。

展厅里的中华第一龙

石磨盘及磨棒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时期,1978年河南省密县莪沟出土。

红陶折腹钵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1988年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发掘出土。

红陶双系罐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1988年濮阳县西水坡遗址发掘出土。

红陶鬶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1983年濮阳县马庄遗址采集出土。

第二部分 商朝~战国

夔纹铜戈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本馆旧藏。

玉虎形饰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993年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玄湖墓出土

玉戈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993年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玄湖墓出土。

灰陶鸭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1988年濮阳市西水坡遗址发掘出土。

耸肩尖足空首布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河南省浚县白寺乡火龙岗采集。

鎏金铜带钩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1982年安阳市汤阴县五里岗变电站东区出土。

第三部分 西汉~北齐

铜提梁壶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2010年濮阳市华龙区杨干城南征集。

星云纹铜镜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1983年濮阳市马庄遗址出土。

“大泉五十”铜钱范面范

王莽新朝(公元9—23年),本馆旧藏。

镂雕盘龙纹石砚

东汉(公元25—220年),1978年濮阳市南乐县宋耿洛出土。

绿釉庖厨陶男俑(2件)

东汉(公元25—220年),1999年11月濮阳市南乐县宋耿洛出土。

绿釉高足杯

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2005年4月濮阳县柳屯镇这河寨李亨墓出土。

第四部分 唐宋金 元明清

长沙窑青釉贴花执壶

唐(公元618—907年),1992年7月清丰文化馆拨交。

白地黑花人物枕

宋(公元960—1279年),本馆旧藏。

黑釉出筋罐

金(公元1115—1234年),1979年南乐县郁家村采集。

白地黑花凤纹罐

元(公元1206—1368年),1984年4月清丰县大屯乡裴营东地采集。

“大清乾隆年制”款青花缠枝莲纹瓶

清(公元1616—1911年),1992年本馆征集。

粉彩百子龙灯图罐

清(公元1616—1911年),2003年3月濮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移交。

INFO.

展览时间|2023年5月5日-2023年6月1日

展览地址|濮阳市博物馆

注意:线上展览仅显示部分内容

监制单位:濮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制作单位:濮阳市博物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