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这种“雅鱼”君知否?

原标题:这种“雅鱼”君知否?

雅江魶鱼似鲵能缘木

这种“雅鱼”君知否?

娃娃鱼浮出水面呼吸。新华社资料图片

宋代《益部方物略记》对“魶鱼”有记载。

多种古籍记载“魶鱼”产自雅安。

□周德富

雅雨、雅女、雅鱼,这“三雅”被公认是雅安最具影响力的名片。现在人们所说的“雅鱼”一般是指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又名丙穴鱼、嘉鱼、丙穴嘉鱼,统称裂腹鱼。

其实,雅安出产的特种鱼并非只此一种,其中文献记载较多又值得一说的是“魶(nà)鱼”。

雅江魶鱼或为娃娃鱼

对“魶鱼”记载最早的是成书于三国时期的我国最早的百科词典《博雅》,其记载“魶,鯢也”;而记载“魶鱼”产自雅安的最早文献则是宋代的《益部方物略记》,其记载:“魶鱼,出西山溪谷及雅江(按,此指青衣江),状似鲵,有足,能缘木,其声如儿啼。蜀人养之。”宋代另一部文献《广韵》记载:“魶,鱼名,似鳖,无甲有尾,口在腹中。”明代文献中记载更多,也更具体。冯梦龙《古今谭概》记载:“魶鱼,出四川雅江,似鲵,亦能缘木,蜀人食(一作“豢”字)之。”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魶鱼,出严道荥经江(此指荥经河),四足,大首长尾,声如婴儿,能缘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蜀志》云,雅州西山峡谷出魶鱼,似鲇,有足,能缘木,声如婴儿,可食。《酉阳杂俎》云,峡中人食鲵鱼,缚树上,鞭至白汁出如构汁,方可治食,不尔有毒也。”李时珍在此引用的《酉阳杂俎》是唐人段成式的笔记小说,其原文为“鲵鱼似鲇,四足,长尾,能上树。天旱,辄含水上山,以草叶覆身,张口,鸟来饮水,因吸食之。峡中人食之者,先缚于树,鞭之,身上白汗出,方可食,否则有毒”。雅安本地志书中多记载魶鱼即娃娃鱼。乾隆版《雅州府志》记载:“魶鱼,有四足,长尾,状如婴儿,俗呼为娃娃鱼。”民国版《雅安县乡土志》记载:“魶鱼,长尾,有四足,能登岸,必沫湿之始行,俗名‘搬滩’,畏滩水急,不能上,故尔。状如婴儿,俗名娃娃鱼,亦珍品也。雅安河流均小,旧征鱼课,或珍美所致云。”民国版《荥经县志》记载:“魶鱼,俗名娃娃鱼。”

古人云“君子不食鲵鱼”

魶鱼肉嫩味美,古时,捕食者、购买者大有人在。雅安的渔民甚至因此而要上交鱼税。但毋食魶鱼的呼声,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却从来没有停止过。物种保护,生态平衡,这些意识古人较少有,古人更多是因为闻此鱼凄厉之声而生悲悯哀怜之情,所以他们往往在诗或文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倡导大家拒食魶鱼。

早在汉代,刘向的《说苑》就载有这样一段有趣的故事:

昔者南瑕子过程太子,太子为烹鲵鱼。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不食鲵鱼。”程太子曰:“乃君子否?子何事焉?”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上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且《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岂自比君子哉!志慕之而已矣。”

显然古人反对捕食这种鱼类,主要还是受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认为食用这种鱼是很不君子的。到了清代,这种呼声更为普遍。比如郑光祖《一斑录》:“娃娃鱼,又名孩儿鱼。偶有大至百斤者,无鳞,首略似鲤,尾略似鲇,有手足,似人,指缝联皮如鸭脚,能鸣声,似儿啼,能登岸上树。渔者网得为不祥,入滚水去其皮,治而烹之。鸣甚哀,见之惨然。”沈大成《孩儿鱼》:“鱼身而人形,缘木捕之急;最怜风雨生,呱呱林中泣。”如果说上述两则史料还是委婉倡导,而下引朱锡绶的《人鱼》则是正面直呼:“溪中有鱼,四足,无鳞,状如蜥蜴,大可数尺,声若婴儿,俗称孩儿鱼。味腻而腥,治法以稻薪藉地,投鱼薪中,沃以沸汤,鱼负痛跳掷,腥涎始净。但其痛极作声,惨于儿哭。天下多美味,何必是!”

古人反对捕食魶鱼,还有一个原因是觉得吃这种珍稀物种是一种生活奢靡的表现。清代嘉庆年间,治所设在雅安的建昌道有一个道台叫郑成基(字静山,顺天大兴人,来雅安前曾官安陆府同知),他对魶鱼很感兴趣,并想用此鱼招待上司,他曾写有一首《送雅河魶鱼于方伯董观桥》的诗歌:

雅安城外雅河水,蒙山山下平羌渡。

中有怪鱼形如鲇,四脚纷挐啼上树。

去年忆在锦官时,曾为方伯道其故。

归值残腊碧波寒,每嘱罟师无觅处。

东风又见桃花开,塞岭雪消春水来。

骤雨连朝满郊野,滩声昨夜响如雷。

渔人举网欣如愿,围如巨竹长尺半。

飞书特寄芙蓉城,幸不食言博一粲。

别君四月惊弹指,离绪千端殊不已。

题诗并志企慕怀,但觉相思情满纸。

这首诗后来收录在清人王培荀的《听雨楼随笔》卷二中。有意思的是,王培荀在诗后加了一段说明:“闻董方伯初任蜀藩,邀制府(指总督)饮,先启(写信)云:‘职陛见(谓臣下谒见皇帝)时面奏,蜀地风俗奢靡,愿厉以节俭,当自职始。欲治具(备办酒食)奉邀,无珍错(山珍海错,泛指珍异食品),无多品,未知肯赐顾否?’制府许焉。至则鱼肉菜蔬仅五器,制府为之欢然一饱,当时两贤之(指双方都为人所称道)。董公,名教增,江苏上元人,钦赐举人探花及第;制府,一等威勤公勒公保也。魶鱼,俗名娃娃鱼,有四足,能上树,作儿啼。观察(指郑成基)以十余万金置产业,所筑馆舍亦宏敞,殁后荡然。余曾寓居其第,已两易主矣。后人不知所往。”玩味这段文字,不难发现,王培荀对郑成基吃山珍海味、挥金置业、建构宏敞馆舍这种种奢华举动似乎颇有微词。从诗歌内容看,时任四川按察使的董教增似乎也是欣然接受了郑成基的邀请的。董教增真要是后来到雅安来吃了魶鱼,这与他当初招待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勒保(时任四川总督,征讨大小金川)的做法何其相左!看来董教增到四川之初设那顿饭局完全是为了作秀,是做表面文章,是给外人看的,是给上级和皇帝看的。

其实如果魶鱼真就是鲵即娃娃鱼的话,并非只有雅安才产,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古人有云“君子不食鲵鱼”,我们应该做君子。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尽力去宣传,要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晓它的珍稀和宝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