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安徽蚌埠现盗洞,考古队进驻现场,一年过去却没发现任何陪葬品

原标题:安徽蚌埠现盗洞,考古队进驻现场,一年过去却没发现任何陪葬品

2005年6月份,蚌埠市博物馆馆长接到群众举报:双墩村北面出现了一个深达9米的盗洞,博物馆馆长立马组织专业考古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当看到盗洞之后,经验丰富的考古队员立马就认识到,该盗洞出自非常专业的盗墓贼之手,很显然这片地基下古代遗址和墓葬大概率已惨遭毒手。本着事无巨细的原则,当地考古队员迅速进驻现场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发掘。直到2006年4月份,考古队员于此处并没有发现任何一件陪葬品,那么,这座古墓到底有何稀奇荒唐之处吗?

蚌埠市双墩村以北两公里的地方有两座9米多高的土墩,据老人回忆:这两座大土墩应该埋藏着哪位大人物的身后居所。1993年,蚌埠市考古学家来到该土墩进行初步勘查。当时考古专家认为:该座土墩应该为西汉初期古墓。由于该片墓葬占地面积极大,所以蚌埠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并没有对这座墓葬进行发掘。一晃12年过去了,2005年6月份,这两座土墩中间出现了一个深达9米的盗洞。蚌埠博物馆馆长立马请示领导对这座土墩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批准,2005年7月初蚌埠市考古队正式进驻现场,国家文物局从洛阳请来了两位考古专家协同发掘。

直到2006年4月底,蚌埠市考古队并没有从这处墓葬当中找到任何一件陪葬品。考古队员当时已经有些怀疑:这片地表下到底有没有西汉古墓?又或者说古墓里陪葬品早已经通过那个大盗洞被转移的一件不剩?直到2007年5月底,封土堆下一块直径为60米的圆形白土层进入考古队的眼帘。在场的工作人员还有考古专家立马意识到:这座墓葬很可能还在地表之下,同时墓坑中间有许多深浅不一土色构成放射线,呈网状形排列开来。总之这处古墓处处透露着古怪,直到2007年5月底,考古队继续向下发掘时发现了一圈人偶。

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蚌埠市考古队从这处古墓遗址提取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陪葬品。据初步判断,这处墓葬应该是春秋末期钟离国贵族墓葬。1993年那位考古专家认为这座土墩下埋藏的应该是西汉初期古墓,从墓葬年代上来说差的有些远。但不管怎样,经过快两年的精心发掘,这座古墓整体形制,陪葬品的排列,墓室、甬道等等细节全部重见天日。那么为何此前当地考古队花了近一年时间,连续向下挖掘却一件陪葬品都没有发现呢?其实,该座封土堆埋藏的古墓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整个墓葬形制非常怪异。

一般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墓葬大多呈长方形或者圆形,这座墓葬居然呈现的是椭圆形,且从地表往下越来越窄,形成一种“倒鸡蛋”形状。更通俗点来说,考古队员起初沿着盗洞向下挖掘,只是将墓葬外围的封土堆、夯土层,还有一些不重要的堆砌物挖了出来,然而墓主人的主墓室还要往下。考虑到蚌埠处于南方地区,每年都有较长的梅雨季节,因此考古队员一边要向下发掘,一边还要忙着修筑防雨大棚,大大拖延整体考古进度。直到将那些泥土人偶全部发掘出来之后,墓主人主墓室才逐渐显露出端倪。

很明显,这位墓主人生前是春秋时期一位了不得的人物,他的墓葬不仅有封土堆盖着,还要向下延伸至20米左右。这处墓葬中,考古队员还发现了大量人形尸骨,以及7个青铜鼎。再加上这座墓葬还暗合了古人对于天文太阳图腾的崇拜以及研究,因此这座古墓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是简单的向下挖就能准确找到主墓室。

参考文献: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