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大公报>全史(1902-1949)》首发仪式在津举办

2023年6月17日,“《<大公报>全史(1902-1949)》新书首发式暨新闻史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共同主办,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

2023年是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建院二十周年,6月17日当天又是《大公报》创立121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于天津师范大学召开吴廷俊教授《<大公报>全史(1902-1949)》新书首发仪式意义重大。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辽宁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六十余位专家和《大公报》报人后人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公报>全史(1902-1949)》由“报史”“年表”和“报人”三卷构成,共五册,合计300万字。三卷内容相辅相成,“报史”卷本着“论从史出”的治史原则,更新了以往《大公报》史研究的诸多观点;“年表”卷为撰史准备了翔实的史料;“报人”卷为《大公报》人立传,共收入56人,其内容更为生动、丰满。

《<大公报>全史(1902-1949)》突破了以往《大公报》断代史的研究,对《大公报》47年历史进行全史研究,是迄今为止有关《大公报》史最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

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先生认为:“这部300万字的煌煌著作,是几十年潜心研究的成果。专著刷新和订正了《大公报》研究,代表了《大公报》史研究最高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对《大公报》的研究弥补了前人研究的很多缺口,研究成果远迈前人。”

据了解,《大公报》诞生于天津。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公报》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立言为公,文章报国,为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回归祖国、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公报》作为世界上仍在发行的、历史悠久的中文报纸,对近代和当代中国的社会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天津大公报社旧照(今四面钟对过,和平路与哈密道交口)

红军在哈达铺邮政所发现的《大公报》

- END-

文图提供 | 陶微微

编辑 | 张晓晨

民生热点| 权威信息

温馨提示| 贴心服务

👇戳下面 分享,让好友看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