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斯大林告状,毛主席调查后说:不但不处罚,还要表扬他

1949年12月,新中国刚成立两个月,毛主席就开始了访问苏联之旅,斯大林也以最高规格接待。

在欢迎宴会上,毛主席与斯大林相谈甚欢,没想到,斯大林突然话锋一转,问:“听说你手底下有个叫黄逸峰的人?”

新中国的干部成千上万,毛主席一时想不起来这个“黄逸峰”是谁,就问斯大林为什么要提到这个人。

斯大林说:“这个黄逸峰很厉害啊,敢瞧不起我们苏联专家。”

毛主席看斯大林的表情不像是在开玩笑,但他也不会只听斯大林一面之词就下结论,就表示回国后会调查清楚,给斯大林一个答复。

3个月后,毛主席回到北京,向周总理询问:“你认识黄逸峰吗?”

他还真问对人了,周总理当然认识黄逸峰,因为黄逸峰还救过他的命呢。

黄逸峰1906年出生于江苏东台县,1925年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了著名的“五卅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扣押了很多共产党人,其中就包括周恩来。

黄逸峰当时正担任上海市闸北区市民代表会议主席,得知周恩来的处境后,尽力周旋,最终把周恩来救了出来。

后来,黄逸峰继续为党效力,担任过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南通特委书记、全国铁总秘书长等职务。

那么,他与斯大林又是如何产生矛盾的呢?

抗战胜利后,内战眼看不可避免,国共两党都想要争夺东北这块战略要地,我党就派黄逸峰前往东北负责铁路修复工作,为解放军提供交通保障。

然而,东北铁路的修复工作量非常大,我军当时的技术又不成熟,不可避免地需要苏联方面的支持,斯大林就派遣苏联的专家团队抵达沈阳,与黄逸峰接洽,提供帮助和指导。

黄逸峰本来以为,双方都处于反法西斯同盟,合作起来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没想到,苏联人的傲慢却出乎他的预料。

第一次见面,双方就闹得不太愉快。

见面时,有苏联专家说,东北铁路的宽轨应该按照苏联的标准来设计,这样可以与苏联方面做到无缝接轨,方便日后提供物资运输。

这个要求显然不合常理,黄逸峰就坚定地表示:“既然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建造,就应该按照中国的标准来设计。”

被反驳的苏联专家觉得脸上无光,就开始搞事情,说苏联的援助物资已经在国内检查过了,希望中国方面不要再检查了,节省时间。

黄逸峰非常生气,但出于大局考虑,还是和气地说:“入境检查是国际惯例,并不是我们对苏联同志不放心。”

苏联专家更加恼怒,扬言说,铁路建成后要拿走一半的收益作为报酬。

这个傲慢无礼的要求,自然又遭到了黄逸峰的反对。

这次“交锋”还只是开始,黄逸峰与苏联人的“恩怨”还有后续。

辽沈战役打响后,黄逸峰担任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司令,苏联也派出了铁道部副部长科瓦廖夫率领的专家团赶来增援。

科瓦廖夫的到来,对辽沈战役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为了表示感谢,黄逸峰就设宴款待。

没想到,一个苏联专家在宴会上醉酒闹事,竟然调戏一名中国女服务员,黄逸峰闻声赶来,制止了他的行为。

科瓦廖夫也很惭愧,连声道歉,并将这个闹事的专家遣送回国。

没想到,这个专家是个小鸡肚肠的人,回国后就向斯大林歪曲事实,说黄逸峰态度傲慢,看不起苏联专家。

斯大林信以为真,于是就有了后来毛主席访苏时,斯大林当面向他“告状”的事。

毛主席向周总理了解完事情的经过后,认为黄逸峰做得没有问题,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不但不会处罚他,还要表扬他。

后来,黄逸峰担任过上海铁路局局长、华东交通部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务,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8年11月27日,黄逸峰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参考资料:《文武将军黄逸峰》《党史文汇》《社会科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