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文史天地|彰显忠义精神的伍效高【贵州历史文化随笔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伍效高( 18941984年),贵州普定人,民国时期贵州省工商实业家。伍效高逝世后,涂月僧撰挽联:“ 办学堂兴工业令誉满乡邦备极衰荣了无遗憾励忠公主团结遗言堪典范为人正直终有定评。”可以说这副挽联,很忠实地评价了他的一生,同时也让世人知道了他为何能誉满乡邦

伍效高任外庄经理时的照片

每每回望民国以来的普定人物,伍效高先生的忠义精神总是“如水行地,如日在空”,泽耀着每一个普定人。虽然时过境迁,但作为民国时期贵州较有影响力的工商实业家、教育家,伍效高先生的事迹所蕴含的忠义精神,至今仍然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给人以启迪与力量,并渐渐成了普定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忠义为本崛起于微寒

翻开《定南伍氏族谱》,伍效高先祖乃是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由楚入黔。入黔始祖仁、伦二公以军功授封武威将军之后,定南伍氏曾出现武解元、岁贡等文武人物自其九世祖以后算,考入武痒、文痒、禀生、附生者共39……不过,到伍效高之父伍西堂这一辈时,文武之家的定南伍氏,已多沦为男耕女织的小户伍西堂农忙时下地,农闲时打铁、推豆腐,一生吃斋念佛家境虽然困难,不能供子弟求学深造,但仍忠义传家,教导子弟忠孝仁义。伍效高虽说羡慕新式学堂里的读书声,但由于是家中长子,不得不在十余岁时就当起摇鼓货郎走村串寨,赶乡场挑起家庭生计的重担。16岁,伍效高举债贩猪,不想三岔河时突遇山洪暴发猪全部被冲走。惟人在慌乱之中抓住河边树枝得救,幸运地逃脱一,但贩猪生意却血本无归。为帮伍效高偿还所借本钱其父西堂老人毅然卖掉家中仅有几亩薄田,对效高先生说:“小户人家卖田卖地,以后生活必然辛苦,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我们做人,绝不能失信于亲朋卖田地还债余的钱还可再做些小生意,若将来有幸发达,再谋其他 。”

伍效高年轻时,一度带动乡里亲朋,搭伙结伴组成马帮外出经商。当时由贵州西南出黔入滇,越南、缅甸的商道有三条一走龙里、贵定、都匀、独山、麻尾方向安顺、紫云、望谟、册亨,入广西百色;一走安顺、镇宁、关岭、紫云、兴仁、兴义入云南。后二条路途多为亚热带丛林,较为艰险,但关卡较少,税少利丰,资金不丰者,多以这两条道出黔。一次,伍效高三人赶马结伴同行,途经野人山,同伴中有一人被毒蚊叮咬患病,加上瘴气笼罩,终致病亡于途。伍效高死者清点钱货,收殓入棺,灵柩寄放寺中遂继续携带死者钱货入缅出售。售后所得钱款,代死者新货回安顺。回归途中,他从中接灵护送还乡。归乡后,将原货新货交易款项、余货死难者遗物如数清点后,交付死者家属

正因为伍效高做生意讲信义,后来很多人都愿意与他往来。普定先走出去经商的邓羲之、丁纯武等人,都因伍效高的信用,先后结识了他,并在普定外出经商的圈子中形成了互帮互衬的良好关系,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后来,普定外出经商众人一合计,遂在安顺开了一个商号:恒兴益。因为普定人的信用,恒兴益一度成为安顺四大商号(另三大商号分别为:公合长天福公、恒丰裕)之首。

忠孝在前与人为善

伍效高走上出黔经商的发展道路后,总能审时度势,干成不少两头赚的买卖。一次回乡,见家乡特产较为便宜,运出黔后必能大赚一笔,遂将出黔需要的差旅费、税费也一道买了货物。回到家后,方才发现因一时兴起,竟然忘记了要预留出黔所需的差旅费,于是在定南小镇几个可能有余钱本家借款。本家怕伍效高血本无归,遂婉言拒绝。没能借到出黔的差旅费用,伍效高与父亲 在家中愁眉不展,急得团团转。恰逢此时伍西堂的好友,乡贤徐美安到访,知晓伍氏父子的困境后,徐问:还差多少钱?伍效高小声地说,差800大洋。徐美安说,800大洋啊,这不是大事,我家里现在还有400大洋,一会儿去家里拿。正在三人想去何处再借400大洋时,同为好友的傅子雍(音)到伍西堂家串门,得知伍效高出黔贸易的费用不够后,又爽快地借了伍效高400大洋。此次货物顺利出黔,为伍效高今后的商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此以后,伍效高每逢回普定,凡是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定是买三份,多出来的两份,一份给徐美安,一份给傅子雍。这事在普定县域一直传为美谈,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羡慕地说,徐、傅二公安逸哦,能得伍效高孝敬到死……

民国十八年(1929) 农历十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在广西百色发动起义,成立红七军,开辟了右江根据地。由于战事频频,谣言四起,货运中断、商场闭市、学生停课,人心惶惶,人们不敢接近起义军,市面一派萧条。原拟运往或途经百色的货,不得不在沿途堆积停运,凡在百色有投资者莫知所措,纷纷致电滇、黔各主营庄家。在商家一筹莫展之际,伍效高在南宁邀请同业商议对策后,由自己与许荣峰同往红军设在广东会馆的司令部交涉相关事宜。在伍效高多番斡旋和努力下,根据地商界前后上交税款共约60多万银元,而他本人又主动提前垫付了10多万元,以示诚意,对苏区政府解决当时经济困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此后,他被白崇禧以通匪罪抓进监狱,并称要判处死刑。后经南宁、百色、梧州三地商家联名铺保,他自己通过关系,奉送白崇禧8万银元才得以保释。

民国廿一年(1932)农历腊月廿九,伍效高在汉口突然被人通知,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的蒋介石要在停泊于武汉的中山舰召见他。伍效高先生接此通知后,一度忐忑不安,不知何故蒋介石要召见自己,思来想去找不出理由,心想:人正不影子歪,只揣测是否因前时自己带头状告武汉缉私团贪赃枉法之事。

与蒋介石的会面中,蒋果然过问武汉缉私团贪赃枉法之事,并对先前伍效高在汉口街头被泼镪水一事表示关切。伍效高却很不在意地说:“这只是一个误会。一个外地人到本地做生意,而生意又比本地人做得好,本地人理所当然的会想不通,只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种误会,很容易就会解决。所以请委员长千万不要费神去追究。伍效高没想到的是,那些对他下狠手的21家土膏行老板和帮会头子,就被蒋命人扣在他与蒋会面的隔壁舱房内。蒋与伍效高的对话,被他们听得一清二楚。这些人听了伍效高与蒋的全程对话后,对他深明大义、不记前嫌、不落井下石的宽广胸怀,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在伍效高与蒋结束对话,走下中山舰时,21家土膏行老板和帮会头子竟然在岸边一溜跪下伍效高赔礼道歉。自那时起,武汉三镇的社会名流不论老少,都愿意与伍效高结交,而他的生意,也越来越蒸蒸日上。

忠尽家国义传千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早年即怀抱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想的效高先生,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决心将理想付诸实施,通过兴办实业,为抗日救亡尽到自己的义务。

为了制造手榴弹支援抗日,伍效高创办开阳新生炼铁厂生产生铁,供新生五金机械厂生产30多万枚手榴弹,免收政府的加工费,为艰苦的抗日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工厂还生产汽车配件、车床、铣床、冲床、刨床、抽水机、玉米脱粒机等。随后又创办新生纺纱厂( 生产的棉纱取名黔灵牌)、辰溪炼油厂。

为抵制洋货,伍效高和陈毓祥先生等合资创办南洋烟厂(后改为贵烟二厂)。以后又集资1000万元,创办聚康银行,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解决贵州食盐供应问题,1942年末,他又集资5000万元,创办贵州仁记利民盐号”,任董事长。

为了提高贵州的交通运输事业,伍效高先生约集股东10 余人,组建西南运输公司,个人就投资百万,伍效高任董事长,推举从美国回来的李葆和先生为西南公司总经理,主要负责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洽谈业务。民国卅六年(1947年初首批进口卡车40 部、轿车20部。因进口的汽车要在黄浦港上岸,所以李葆和在上海设立了一个办事处,随后他在上海茂名南路成立了中国柴油汽车公司(现改名为上海鼓风机厂),西南公司在贵阳的部分一直经营到解放后与公私合营的同德染织厂合并为止。

投入巨资创办普定私立建国中学

伍效高在回贵州创办实业的同时,便时时长叹,以建设事业,范畴极广,治头治脚,均非一蹴可跻,因思普定文教啙窳建设要图,应以教育为矢。盖教育而后人才,有人才而后百事兴。能谋教育发达,放冀达到改造社会,建设地方之目的伍效高会同地方贤达商议,原拟从省城贵阳迁一中学至普定,以开地方中学教育风气。但经过几番接洽,均遭拒绝。遂由伍效高发起募款,普定城东嫡台坡半山腰未建好的普定文庙为基础,创建普定私立建国中学,开了普定中学教育之先河。学校开学伊始,为激起师生的爱国激情,伍效高奉父命于广州购置五百皮箱赠送建中师生,皮箱上书三行字:首行民国二十七年置;二行勿忘国耻;三行伍西堂赠。

为学生能增广见闻,全面发展,伍效高又捐建学校西堂图书馆,并大力购进图书仪器。西堂图书馆建成后,伍效高在省外遇到古本、珍本、孤本古籍图书时,不惜以重金购买后,带回学校以充实学校图书馆。据当时的校董、教师伍政宪、毛灿英著《怀念贵州爱国工商实业家伍效高先生》记载:“西堂图书馆的大部头藏书有十多部,如四库全书、万有文库、丛书集成、大学丛书、二十四史、贵州通志、安顺府志、遵义府志、各家诗文集等。有些图书就算省城图书馆也难以收藏。据当时统计,除零星散册的图书和报纸杂志未编入藏书目录之外,西堂图书馆所藏的书就有三万多册。”为满足教学需要,西堂图书馆后又附设了理化仪器室。所有仪器设备皆由伍效高亲手购置,多是由香港购进,故实验仪器品种比较齐全。而有些仪器更是德国制造,质量较佳。

而,办学谈何容易。民国卅1941)后,由于抗战形严峻,全国上下无不生存艰难,学校股东们的生意有因战争破产,有因战争游走在破产边缘,为自保生存,不得不壮士断腕,纷纷声明退出学校董事会,不再为学校注入资金。伍效高为不让学校夭折,便独自撑起学校资金投入,使学校继续维系下去。截普定私立建国中学1951年被政府接收时,伍效高在建国中学上的投入合计黄金7500余两,其中无偿支出合计黄金2600余两。

民国卅五年(1946)春夏之交,伍效高回校视察师生教学情况,见师生于荧荧之光的桐油灯下学习,便萌发了让师生在光明之下学习的想法。想到做到,于是伍效高在8将发电设备准备就绪,并请毕业于南京高级工业专科学校的黄先立负责技术,在贵阳聘请国、林两位师傅照管。 9月开学后,电厂开始送电。电厂是普定县第一个发电厂名效力电厂。从此建国中学师生开始在光明的电灯下顶灯夜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伍效高这种家国情怀的忠义精神,与今天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感人事迹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崇高气节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版式:刘 丽

校对王封礼

责编:郭 军

统筹: 姚胜祥

审核:罗 尧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