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导 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为完善馆内无障碍环境建设、便于大家特别是残障朋友更好地感受党和社会的关爱,感知井冈山历史,共享今日幸福生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遴选出馆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经典作品,以史为魂,以声传情,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波澜壮阔的历史斗争画卷,让我们一起从美学中看党史,感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口述艺术作品
油画
《伍若兰浩气长存》
文字版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伍若兰浩气长存》
类别:油画
作者:董启瑜教授
馆藏: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2月1日,部队在江西寻邬的吉潭镇同尾追的敌人激战后,转移到圳下休整。不料第二天天还未亮,军部突被敌军重重包围,朱德指挥部队与敌军展开激战,朱德的妻子伍若兰,紧跟在朱德身边。但她为了掩护朱德和军部其他首长脱险,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毅然把敌人引向自己。当朱德和军部领导在天亮前安全突围后,而她却因身负重伤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伍若兰同志对革命坚贞不屈,最后,在赣州英勇就义,年仅26岁,还是身孕四个月的母亲。她留给后人的最后一句话是: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革命一定会成功。若要我低头,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
画面描述:
这是一幅竖构图的油画作品。作品为伍若兰半身肖像,描绘了伍若兰就义前英勇不屈的风采。画面中,身穿蓝色红军军服的伍若兰双手被敌人用绳索绑在身后,她身体朝向八点钟方向,头高高仰起,看向十二点钟方向,精神利落的短发落到双肩。衣服虽然都是被鞭打的痕迹,但仍旧整齐。她傲然站立在赣州城门前,无所畏惧的眼神看向天际,显示出一位巾帼女将不屈的姿态。伍若兰的身后是藏匿在灰暗氛围下的城墙和乌云密布的天空,一缕阳光刺破了阴霾正照在她的身上。
艺术导览:
这幅油画表现出伍若兰同志对革命成功的信心和对敌人永不屈服的意志品质。作品以一种唯美的语言,演绎一个血雨腥风下英烈赴死的形象。两种审美心理相冲突的话语,被作者结合于一个画面当中,其产生的艺术审美效果尤为强烈。单纯的构图,柔和的笔触,澄净的色彩,用于描绘惨烈的故事,这是大手笔的手法与气度,是有涵养有底气的艺术语言。
1962年春,朱德重访井冈山,把在山上采到的兰花命名为“井冈兰”,并赋《咏兰》诗一首:
井冈山上产幽兰,
乔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
寻芳万里几回看。
这是一代伟人对兰花的赞美,更是对伍若兰的赞美。
朗读版
作品图片
(全文完)
策划:康煜、袁海晓
执行:朱晓艳、胡亮、宋锦华、程宝飞
文稿:万梦怡、曾倩、刘艺
修改:周兴海、胡亮
历史顾问:饶道良
朗读:马金
垫乐:刘科
音乐指导:肖继仁
主办单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井冈山大学美育中心
承办单位:吉安市青原区红五星残健共融公益中心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