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文化园地 | 诸葛军垒祁山堡

祁山堡位于礼县城东五十余华里处的祁山镇,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北攻曹魏的征战屯军之地。

诸葛军垒祁山堡

蜀汉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军北上,第一次出祁山攻魏,街亭一战,蜀军溃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蜀汉后主建兴九年(231),再次出兵祁山,在上邽(今天水)、卤城(今盐官)等地与魏兵周旋,于木门道射杀魏将张郃,六年之间,五伐曹魏。再将第一次出祁山攻魏计入,人称“六出祁山”。

祁山堡地处礼县、西和、天水的三岔路口,为宽阔平地上突起的一座孤峰。峰高数十丈,方圆里许,四面如削,高峻奇拔。这里东、西两边山岭起伏,西汉水从北向南流去,地理位置十分险要。为秦陇入川蜀之要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相争之地。堡西北连绵十多里的山岭,都称之为祁山,是曹魏镇守西陲的屯兵之地。近年来,人们在祁山堡及祁山一带挖掘出不少汉代的箭簇和行军壶。

相传,祁山堡始建于西汉。东汉刘秀击败独霸陇上的隗嚣后,“得陇望蜀”,从这里出兵,南下消灭了盘踞四川的公孙述。南北朝时期,人们为了纪念曾在这里创下赫赫功绩的诸葛亮,始建武侯祠于祁山堡之上,该祠后毁于战火。现存祠堂建于明代,分三殿三院,有房二十余间,均系土木结构,后殿破敝,中庭有关羽塑像。前殿是诸葛亮塑像,正襟危坐于神龛之上,羽扇纶巾,神态自若。偏殿有蜀汉大将塑像。山门壁和前殿左壁上,分别立有明万历和清光绪年间人们凭吊的诗文石碑二十余通。

祁山堡武侯祠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地群众对诸葛亮十分崇敬,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为祁山庙会,四乡群众纷纷上山凭吊。祁山半山腰有一个半月形的开阔地带,约数十亩大,中间有一土台,传说是诸葛亮当年的点将台。由点将台往下看,依西山有九个小山丘,叫麦粮堆。据说当年诸葛亮打仗时粮草不济,司马懿得知后欲乘机进兵,诸葛亮便在这里堆起土堆,覆盖麦草,远看如粮堆,司马懿误以为蜀军粮草运到,就退兵了。堡南,有蜀军集驯西凉马的圈马沟,诸葛亮试马的上马石。堡东,有通往卤城(今礼县盐官)的卧龙桥,越过卤城,可到魏将张郃被诸葛亮伏兵射杀的木门道。诸葛亮运筹堡上,居高远瞩,调兵遣将,布阵设防,创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战斗业绩。

文章来源:选自《陇南史话》

审核/高步芳 责编/王 强 编辑/杨 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