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大沽口炮台记录了八旗子弟的英勇与顽强

撰稿:佟明明

大沽口炮台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重要战场,是首都的海上门户,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清军武力装备较差,但不妨碍清军的英勇和顽强,大沽口炮台记录了八旗兵的慷慨与悲壮。

大沽口炮台在天津滨海新区大沽口海河南岸,是入京咽喉,津门之屏障。具体说大沽口炮台地处天津市区东部约45 公里处(天津市塘沽区东炮台路1号),紧邻天津市塘沽区开发区,距天津市塘沽区中心约8公里。

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湾,西与东丽区接壤,南与黄骅市为邻,北与宁河区、唐山市丰南区相邻。

1988 113日,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天津市政府拨款修复了威字炮台,在香港回归之际,天津市委、市政府在炮台遗址立大沽炮台遗址纪今碑,镌刻中国人民不畏列强,抵御外侮的英勇史迹和光荣传统,以纪念在历次大沽口保卫战中为国捐躯的先烈,时时警醒后人不忘国耻

大沽口炮台历史文化遗存是天津历史文化名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是到滨海寻找历史的人们应该关注的。

大沽口炮台遗址现在是国家AAAA 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14月,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建成。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主展厅1700平方米,由序厅、京箫海门、沽口御侮、国门沦陷等部分组成,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陈手段,客观而生动地展现大沽口炮台历经外敌入侵、几经兴废的悲壮历史。

清咸丰八年(1858 )增设海口六营,于大沽口南北两岸修筑大炮台五座,南岸三座,北岸二座,以威、镇、海、门、高五字命名。炮台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周围筑堤墙,沿墙修盖土窖,布满了枪门炮眼,堤外挖有壕沟,置有木栅栏。到光绪十年(1885 ),大沽共有炮台52 座。

大沽口保卫战以清军胜利告终这场战争发生在咸丰九年五月二十五日1859 625清军共打沉英、法军舰3 艘,重创3艘,英法联军共计伤亡460余人,英国侵略军司令贺布也受了重伤,而清军仅仅死亡32 这场战争,仅仅是清军取得胜利战争中的其中一场,清军在与西方列强周旋的时候,并非屡战屡败,清朝不是印度与越南,清军在某些方面是具有战斗力的。

战斗爆发前,为防英、法舰队再次入侵,清政府任命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会同礼部尚书瑞麟重建大沽防务重新建造了南、北各三座炮台,共安火炮60 门,其中12000斤钢炮2门,10000斤钢炮9门(相当于英军68磅炮),5000斤钢炮2门,西洋铁炮23门。

1859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在近代军事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清朝著名将领、军事家僧格林沁本人曾经总结了这场战役:该夷此次之败,率因骄傲欺敌。其意以为炮台营垒,垂手可得,水战失利,继之步卒。是该夷不信中国敢于一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