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的黄花塘,历史上只是一个小村庄,却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1943年1月10日至1945年9月19日,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地区,历时两年零八个月,为新四军军部驻扎一地最长时间。
新四军军部驻黄花塘期间,是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末期并向反攻阶段转变的时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新四军军部担负起历史责任,率领官兵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统率和指导华中敌后三年最艰苦的斗争。1943年3月17日,在陈毅统一指挥下,彭雪枫率部发动了山子头自卫反击战。新四军一师在苏中地区展开攻势,于1944年3月发动车桥战役。此役取得重大战果,实现了苏中形势的根本转变,揭开了华中地区对日局部反攻的序幕。新四军的其他几个师在各自所在地区坚持斗争,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1945年8月,新四军不失时机开展大反攻,基本肃清了长江以北、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的日伪军,淮北、苏北、淮南、苏中四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领导并开展整风学习运动。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后,军部领导在以往整风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学习引向深入。1943年4月10日,华中局发出整风学习的指示,决定把整风学习作为全军的中心任务。同年8月16日,军部和华中局在黄花塘集中师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整风,粟裕、刘炎、谭震林、罗炳辉、黄克诚、邓子恢、彭雪枫、张爱萍、曾希圣、刘长胜等都参加了整风。此次整风运动,历时一个多月,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个人主义,改造了思想方法,增强了全局观念,达到了预期目的。
发动组织大生产运动。在大生产运动中,新四军军部成立了直属生产委员会,按照后方机关、地方武装、作战部队、医院工厂等不同情况成立了分会,制订了以农副产品及日用品的自给、半自给为目标的生产计划,生产项目有开荒种粮种菜、饲养家禽家畜、种植青麻烟草,开办各种工厂、作坊、修理所,还组织开展了运输业务等。1944年初,军部机关不仅做到食油、蔬菜自给,而且每人每月还能吃到猪肉1斤、其他肉类半斤,牙刷、牙膏、毛巾等生活用品也基本实现自给。与此同时,群众性的生产运动也得到健康发展。
大力开展军政训练运动。为了迎接全面反攻、增强部队战斗力,新四军军部1944年冬起开展了军政大训练运动。军部根据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对全军的军政训练作了具体部署,规定从1944年冬季至1945年3月为第一期整训,要求各部队首长亲自组织、深入动员、加强领导,保证完成整训任务。与此同时,各部队、各地区还紧抓民兵和自卫队的扩大、整组和训练,健全乡以上武装委员会,以村为单位进行军事、政治训练。在此基础上,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参军热潮,不仅主力部队得到大量补充,地方武装也得到了充实和扩大。至1945年7月,新四军主力部队发展到21.5万人,地方部队发展到9.7万人。
“浴血奋战在罗霄山下,血染着我们的旗帜……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如今,走进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慷慨雄壮的新四军军歌仿佛在耳畔久久回荡……历史文献、革命文物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新闻图片、资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段峥嵘岁月。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铁军精神已经融入了盱眙人的骨血。
融媒体记者:陈君 李忠忠
融媒体编辑:秦冉冉 李燕
审核:余海潮
复审:王金波
审定:高以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