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公以致永 “廉”续千年 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蔚然成风

“这枚永清图鉴,历经楠溪江水的洗礼,成为几千年来永嘉郡廉洁文化的缩影。让我们一同去解密这一枚永清图鉴包含的廉洁密码,触摸廉洁力量的脉动……”日前,在温州市“嘉风永清”廉洁文化现场会上,结合现代数字技术,参观者感受到了永嘉屿山永清苑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的清风洗礼。

从重现先贤廉吏的丰功伟绩,到迭代升级廉旅融合,瓯越大地上,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廉洁文化传播“新矩阵”正在构建,从廉洁文化中汲取智慧、振奋力量,建设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清廉生态,正为温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社风清淳 以公义昭昭夯实廉洁之基

“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笔下的乌牛义渡码头,如今水波依旧,石碑静静伫立,诉说着山水清晖下的廉洁脉络。

位于现今永嘉县乌牛街道码道村的古渡口是温州有史可考的8处义渡之一,均是由民间捐资兴建,供行人免费或低价渡江过河的渡口。义渡往来渡江数百年,在被现代交通工具替代之前,一直是温州百姓渡江出行的重要渠道,展现了古时温州社会亲仁善邻的清淳社风。而义仓、义塾的建设,更是把一个“义”字横贯瓯越、历久弥新。从支持灾民生产度荒的公益粮仓,到面向贫寒子弟免收学费的民间学校,“公义”“善仁”的精神内涵早已化为瓯越文化中的一抹根骨底色。在这样的社风底蕴催生下,永嘉郡内历代名士辈出,廉吏赓续,千百年来沉淀的精神瑰宝由一而众,蔚然成风。

政风清明 以忠正勤洁诠释廉洁之道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一首《咏温州》可窥古时温州之繁华。与此并行不悖的是,代表清廉公正的清官文化兴起,并逐渐影响后世多个朝代。前有王羲之“墨池沉金”,后有徐定超弹劾十多顶“花翎”落地……家国情怀激荡,也劲吹廉洁清风。

清廉自持的背后,是温州廉洁文化的高度发展。从精忠报国的陈虞之,正气凛然的刘安上,再到勤政为民的朱腆、洁身自好的郑伯熊,一代代先贤廉吏的文章节义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精神指引,并用“忠正勤洁”四个特质,诠释了对廉洁之道的追求,也在温州的廉洁文化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家风清正 以世代相继恪守廉洁之路

温州历来重视家风家训的建设和引导。前有周旋在《四戒》中告诫子孙“慎勿苟利、勤俭持家”;金昭在《六论》中强调“见事贵乎明理,处事贵乎心公”;后有徐定超家训中的“人禽争几何,舜跖分劳逸”“日引而月长,豁然增知识”等等,强调了树立志向、明确远见、建立恒心的重要性……如今,这些谆谆家训、磊磊家风,还正以各种形式春风化雨而来。

在全市多个省级“百村万户亮家风”项目示范点,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挖掘当地家规家训中的廉洁元素,讲好家风故事。“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为人正直,用心做事”“勤、俭、孝”……一行行浓缩着朴素处世理念的家训,一个个新时代清廉家庭的故事,正在瓯越这片大地上接棒吹起“清廉传家”的阵阵清风。历经千百年磨炼和沉淀的清廉家风家规,继续发挥着新的光和热,持续营造着清廉和发展同行,风气与山水共美的良好风尚。

接下来,温州还将不断擦亮“瓯越清风”的廉洁文化品牌,进一步厚植廉洁文化土壤,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持续构建辐射全域、多元融合的廉洁文化矩阵,不断提升温州廉洁文化的辨识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