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8/22

原标题:历史上的今天8/22

①南北朝时期北齐名将斛律光逝世

572年8月22日

斛律光出身于将门之家,其父斛律金,官至北齐大司马、左丞相、咸阳郡王,因在军中吟唱《敕勒歌》而名扬古今。其弟斛律羡为都督幽州刺史,负责抵御突厥入侵。

斛律光为长子,马面彪身,神爽雄杰,不善言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初为侯景部下,时彭乐谓高敖曹说:“斛律家小儿,不可三度将行,后夺人名”(《北史·斛律光列传》)。北魏末年,斛律光随斛律金西征,擒敌将莫孝晖,时年十七岁,高欢将其擢升为都督。后为高澄引为亲信都督,不久为征虏将军,累升卫将军。

东魏武定四年(546)十一月,高澄至晋阳打猎,见一大鸟在云际飞翔,斛律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大鸟如车轮般盘旋而下,落地后方知是一只大雕。高澄取而视之,对斛律光大加赞赏。丞相属邢子高见后慨叹道:“此射雕手也”(《北齐书·斛律光列传》),所以当时号称为“落雕都督”。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斛律光被封永为乐县子。是年正月,东魏司徒侯景叛东魏降梁。十一月,东魏慕容绍宗进攻侯景,两军对垒于涡阳(今安徽蒙城),慕容绍宗大败,退回谯城。斛律光和张恃显责备慕容绍宗,慕容绍宗对二人说:“吾战多矣,未见如景之难克者也。君辈试犯之!”二人披甲将出时,慕容绍宗又告诫二人:“勿渡涡水”(《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二人军于涡水北,斛律光率轻骑射侯景,侯景隔水对斛律光说:“尔求勋而来,我惧死而去。我,汝之父友,何为射我?汝岂自解不渡水南?慕容绍宗教汝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斛律光无以应。侯景派田迁射斛律马,穿胸而入,斛律光换战马藏于树后,但仍被射中,只得退回军中,张恃显被擒,斛律光只好逃至谯城。后兼左卫将军,进爵为伯。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是为文帝宣帝。加斛律光开府仪同三司,别封西安县子。北齐天保三年(552年),斛律光随文帝宣出塞,讨库莫奚于代郡。斛律光率先破敌,多斩敌军首领,同时还缴获大批杂畜。回军后,斛律光任晋州刺史。

时北周有天柱、新安、牛头三个戍堡,屡次骚扰边境。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斛律光率步骑5000袭破之,又大破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俘500余人,杂畜千余头。北齐天保九年(558年),又率军取北周绛川、白马、浍交、翼城四个戍堡。同年任朔州刺史。

北齐天保十年(559年),斛律光任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二月,斛律光率1万骑兵击北周开府仪同三司曹回公,斩之。柏谷城主薛禹生弃城而逃,斛律光遂取文侯镇,立戍置栅而还。

北齐乾明元年(560年),斛律光任并州刺史。同年,北齐改元皇建,斛律光进爵巨鹿郡公。时乐陵王高百年为皇太子,孝昭帝高演以斛律光世代醇谨,又是功勋王室,便纳其长女为太子妃。

北齐太宁元年(561年)十月,斛律光任尚书右仆射,食中山郡干。次年五月,斛律光任尚书令;七月,升为司空。河清二年(563年)三月,斛律光率步骑2万于轵关西筑勋掌城,并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九月,周武帝宇文邕派柱国杨忠率领1万步骑兵与突厥联军自北道南下攻北齐;派大将军达奚武率3万步骑兵自南道出平阳(今山西临汾),成南北夹击之势,约定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会师,合攻北齐。十二月,杨忠部进入北齐境,连克20余城。并于陉岭(今山西代县西北)山口突破北齐防线。旋与突厥木杆、地头、步离三可汗所率10万骑兵会合,自恒州(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分三路继续进攻。时值大雪,北齐武成帝高湛冒雪由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兼程赶至晋阳,斛律光也奉命率领3万步骑兵驻守平阳,以御达奚武军。

河清三年(564年)正月,北齐以全部精兵发起突击,大败杨忠和突厥军。时达奚武军到平阳,还不知杨忠已退兵,斛律光遗书于达奚武说:“鸿鹄已翔于寥廓,罗者犹视于沮泽”(《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九》)。达奚武得书遂率军撤还,斛律光率兵追击,入北周境,俘2000余人而归。斛律光至晋阳去见武成帝,武成帝见新遭敌军入侵,抱斛律光头而哭。当初文宣帝在世时,北周常惧北齐西渡,以至每到冬天,都守河椎冰。武成帝即位后,启用宠爱之人用事,至使朝政渐紊,反而北齐要每天守河椎冰,防北周入侵。斛律光对此非常忧虑,说:“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九》)!

三月,斛律光升为司徒。四月,斛律光率骑兵北讨突厥,获马千余匹。九月,武成帝高湛为改善与北周的关系,曾派人将住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的北周权臣宇文护之母送往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不久,突厥在塞北集合兵力,遣使告诉北周,约定再次联兵攻齐。宇文护感念高湛送母之恩,不想再讨北齐,但又怕违背了和突厥的约定而更生边患,不得已,乃征内外诸军20万人东进。十月,宇文护军至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派尉迟迥率精兵10万为前锋直指洛阳;大将军权景宣率荆襄之兵前往悬瓠(今河南汝阳);少师杨铡进攻轵关(今河南济源西)。

十二月,北周军乘胜进攻洛阳,三旬未克,宇文护分兵切断河阳(今河南孟县)道路,以阻遏北齐援兵。北周诸将轻敌,以为北齐军必不敢出,因而戒备不严,仅派少量侦察人员作例行侦察。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救援洛阳,因畏惧周军兵力强盛,不敢前进。高湛无奈,与并州都督段韶一起自晋阳南下,亲督诸军解救洛阳。段韶与诸将登邙阪(今洛阳东北)观察北周军形势。至太和谷(今河南洛阳东)与北周将遭遇,即传令诸营结阵以待。以段韶部为左军,长恭部为中军,斛律光部为右军,周军不意齐军突至,军心不稳,仓卒上山迎战,段韶且战且退诱敌深入;俟其疲惫发起反击,大败北周军。周军全线溃退,达奚武、宇文宪、王雄等被迫撤军。王雄驰马冲入斛律光阵中,斛律光光退走,王雄紧追。斛律光左右一时皆散,只剩一奴一矢。王雄执槊,与斛律光相距不过丈余,对斛律光说:“吾惜尔不杀,当生将尔见天子”(《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九》)。斛律光沉着发箭,正中王雄额头,王雄抱马而逃,回营后死去,北周军大惧。斛律光乘势掩杀,斩3000余人,尽收其甲兵辎重,尉迟迥、宇文宪仅以身免。斛律光以死者积为京观。武成帝至洛阳策勋班赏,升斛律光为太尉,又封冠军县公。

天统元年(565年)四月,后主高纬即位,斛律光转大将军。天统三年(567年)六月,其你斛律金去世,斛律光与其弟斛律羡一起辞官。是月,后主下诏将斛律光兄弟复职。闰六月,后主以斛律光为太保,袭爵咸阳王,并袭第一领民酋长,另封武德郡公,徙食赵州干。

天统五年(569年)八月,北齐将独孤永业攻扰北周,北周人杀孔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守将能奔达以城降北齐。九月,北周武帝命齐公宇文宪与柱国李穆等率军击北齐,筑崇德等五城后围攻宜阳,并断绝宜阳粮道。十一月,后主升斛律光为太傅。

武平元年(570年)正月,斛律光奉命率步骑3万救宜阳。军至定陇,与屯兵鹿卢交的北周将张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彦、开府司水大夫梁景兴等相遇。斛律光身先士卒,英勇出击,宇文桀军一触即溃,大败而逃,斩2000余人,北齐军直入宜阳。斛律光虽屡破北周军,但未解宜阳之围。与周军对峙10旬,乃筑统关、丰化(均在今河南宜阳境)二城,以通宜阳粮道而还。斛律光退走时,宇文宪率5万周军追击,斛律光纵骑反击,俘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韩延等。宇文宪又令宇文桀、大将军中部公梁洛都、梁士彦、梁景兴率步骑3万,于鹿卢交断路拦击,斛律光与韩贵孙、呼延族、王显等合击,大破之,斩梁景兴,获马千匹。二月,斛律光因功被封为右丞相、并州刺史。

十二月,斛律光自平阳率步骑5万进抵汾北,筑华谷、龙门(今山西河津西)二城,与韦孝宽对峙。斛律光至汾东,与韦孝宽相见,斛律光说:“宜阳小城,久劳战争。今既入彼,欲于汾北取偿,幸勿怪也。”韦孝宽回答道:“宜阳彼之要冲,汾北我之所弃。我弃彼图,取偿安在?且君辅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调阴阳,抚百姓,焉用极武穷兵,构怨连祸!且沧、瀛大水,千里无烟,复欲使汾、晋之间,横尸暴骨?苟贪寻常之地,涂炭疲弊之人,窃为君不取”(《周书·韦孝宽列传》)。斛律光进围定阳(今山西吉县),筑南汾城以逼之,相附者万余户。字文宪闻讯,即解宜阳之围,驰救汾北,宇文护亦出屯同州(今陕西大荔),与之呼应。

武平二年(571年)正月,斛律光在汾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13城,拓地500余里。韦孝宽自玉壁发动攻击,也为斛律光所败,俘斩周军数以千计。斛律光又被封为中山郡公,增邑一千户。

三月,北周宇文宪自龙门渡河,攻拔北齐军新筑之五城,斛律光被迫退守华谷。为策应斛律光,北齐太宰段韶、兰陵王高长恭率军下南抵御北周军,攻克柏谷城(今河南宜阳南)后返回。四月,北周将宇文纯攻拔宜阳等9城,斛律光率步骑5万救之。六月,斛律光与北周军在宜阳城下交战,取北周建安等四戍,俘千余人而还。

斛律光未至邺城,后主便下令散兵,斛律光认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北齐书·斛律光列传》)。于是密通表请使宣旨,军队仍然前行。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斛律光仍驻营待使。后主忽闻斛律光军至,心中甚为不满,急令舍人召斛律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十一月,封斛律光为左丞相,又另封清河郡公。

斛律金死时,斛律光为大将军,子斛律武都和弟斛律羡皆为开府仪同三司,出镇方岳,其余子孙也皆封侯贵达。斛律家一门一皇后、二太子妃、三公主,尊宠之盛,当时无人可比。所以斛律金生前常告诫斛律光说:“我虽不读书,闻古来外戚梁冀等无不倾灭。女若有宠,诸贵人妒;女若无宠,天子嫌之。我家直以立勋抱忠致富贵,岂可藉女也”(《北齐书·斛律金列传》)?后斛律金想辞官回家,却没有被齐帝批准,斛律金常以此为忧。斛律金死后,斛律光也怕惹来祸患,所以“居家严肃,见子弟若君臣。虽极贵盛,性节俭,简声色,不营财利,杜绝馈饷。门无宾客,罕与朝士交言,不肯预政事。每会议,常独后言,言辄合理。将有表疏,令人执笔,口占之,务从省实”(《北史·斛律光列传》)。

齐后主昏庸无能,宠信小人,使北齐政治非常腐败。时尚书右仆射祖珽,权倾朝野,斛律光对其非常反感。一次斛律光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便乘马过其前。斛律光大怒,对人说:“此人乃敢尔”(《北齐书·斛律光列传》)!后祖珽在内省,言声高慢,正好斛律光路过,听到后,又非常和气。祖珽知道后,便收买了斛律光的从人,问道:“相王嗔孝征耶?”从人回答道:“自公用事,相王每夜抱膝叹曰 :‘盲人入,国必破矣’”(《北齐书·斛律光列传》)!时穆提婆要娶斛律光的庶女,但被斛律光拒绝。后齐帝赐穆提婆晋阳的田地,斛律光又在朝中说:“此田神武帝以来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北齐书·斛律光列传》)?从此,斛律光和二人结怨。

由于斛律光善于用兵,所以北周名将韦孝宽对其颇为忌惮,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 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是一斛。还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 ”。祖珽又趁机添油加醋:“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 。”并叫儿童歌之于路。然后在齐帝面前诬陷斛律光:“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声震关西,丰乐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尚公主,谣言甚可畏也”(《北齐书·斛律光列传》)。又以斛律光违令率军入京之事为借口,说斛律光蓄意谋反。

武平三年七月二十八日(即公元572年8月22日,《资治通鉴》记载为六月戊辰,有误,本文以《北齐书·后主纪》和(《北史·后主纪》)所载七月戊辰为准),斛律光被后主诱至凉风堂,刘桃枝从后面扑向斛律光,但没扑倒,斛律光说:“桃枝常作如此事,我不负国家”(《北史·斛律光列传》)。刘桃枝与三名勇士用弓弦将斛律光勒死,时年五十八岁。然后后主下诏称斛律光,将其弟斛律羡及子侄十五岁以上同时杀害。唯幼子斛律钟只有几年岁,才得以幸免。后官至北周崇国公、隋朝骠骑将军。

斛律光死后,祖廷派祖信去抄没他的家产,然后问其抄得何物,祖信说:“得弓十五张,宴射箭一百,贝刀七口,赐槊二张。”祖廷又厉声问:“更得何物?”祖信说:“得枣子枝二十束,拟奴仆与人斗者,不问曲直,即以杖之一百”(《北史·斛律光列传》)。祖廷闻后大为惭愧。

斛律光“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督众,唯仗威刑。版筑之役,鞭挞人士,颇称其暴。自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所慑惮”(《北齐书·斛律光列传》)。出征时,“军营未定,终不入幕,或竟日不坐。身不脱介胄,常为士卒先。有罪者,唯大杖挝背,未尝妄杀。众皆争为之死”(《北史·斛律光列传》)。所以斛律光被杀后,朝野皆为之痛惜。周武帝闻斛律光死,大喜,下令大赦境内。北齐承光元年(577年),北周发兵灭亡北齐,周武帝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著诏书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北齐书·斛律光列传》)!

②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961年8月22日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得后周政权后,有鉴于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武将拔扈,不利于中央集权,乃与宰相赵普密商,决定削夺大将兵权。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出现;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建隆元年(960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宋太祖就连声说“你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并逐步付诸实施了。

在北宋中央集权方面,最重要的是兵权,也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范浚在《五代论》中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些话揭示了唐末五代以来,在政治局面变换中,兵权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从小军官到殿前都点检,又从殿前都点检跃上皇帝宝座的赵匡胤,十分懂得军事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宋朝一建立,他就吸取后周灭亡的教训,加强了对禁军的控制。

建隆二年太祖鉴于当时已控制局势,就着手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把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因为殿前都点检是宋太祖黄袍加身前担任过的职务,从此不再设置。由石守信接替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起初太祖以石守信等人都是自己的故友,并不介意,赵普就向他数次进言说:“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万一有作孽之人拥戴他们,他们能够自主吗”?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果然宋太祖采取措施要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

“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一席话,软中带硬,使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锅,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宋太祖缓缓说道:

“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

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③中国道士丘处机逝世

1227年8月22日

丘处机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今属山东)人。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人物之一.

金代登州栖霞(山东)人,字通密,登州栖霞人,号长春子,后赠号长春真人。年十九出家宁海昆仑山(今牟平东面)。师王重阳,和其它师兄弟合称「全真七子」他们是: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瑞、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随王重阳一起创立道教全真派,丘处机在王重阳去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市)隐居潜修七年,成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

《医源资料库》:丘处机 ,著名道士、养生家。字通密,自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曾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诏前往西域雪山,应其“有长生之药否”之问时,答以“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敬天爱民之本”“清心寡欲为要”,并以戒杀、清心寡欲等养生之理劝喻太祖。太祖深深折服,并予虎符及玺书赠之。后定居北京,建白云观,卒葬后殿中,墓今尚存。养生专著有《摄生消息论》一卷等。

④“江阴八十一日”江阴城全部殉国

1645年8月22日

江阴八十一日是指1645年夏江阴人民为抵制剃发令,在江阴典史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领导下进行的反清斗争。因为前后长达81天之久,故被称为“江阴八十一日”。

巷战不已,清兵用火攻击败了他们。老百姓慷慨赴死,都以先死为幸,没有一人顺从。清军下令从东门出去的不杀,又下令十三岁以下的童子不杀。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缢的不计其数。内外城河、绊河、孙郎中池、玉带河、通塔奄河、裹教场河处处填满了尸体,叠了有好几重,光投四眼井的就在四百多人。

后全城殉国,无一人投降。清军折损三个王爷,大将十八名;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清端重亲王)和尼堪(清敬谨亲王)、清恭顺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江阴方面,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江阴遗民仅五十三人躲在寺观塔上保全了性命。

此役,10万江阴百姓面对24万清军铁骑,两百多门红衣大炮,血战孤城,抗敌81日,击毙清军7万5千余人,其中亲王3名,大将军18名。最后城破无一人降,清兵屠城,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被后世称为“江阴抗清三公”。后世传纪对江阴的评价:“有明之季,士林无羞恶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为得意;而封疆大帅,无不反戈内向。独阎、陈二典史乃于一城见义。向使守京口如是,则江南不至拱手献人矣。”此言甚当,沧江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军数万人,重挫了清军锐气,钳制了清军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在城破以后,仍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

清初,扬州、嘉定、江阴等城,发源于老百姓的英勇抵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华夏反侵略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

江阴战役,满清“七王”、“薛王”、“十王”都死于城下,折损大将十八名;参加攻城的还有后来晋封为亲王的博洛(清端重亲王)和尼堪(清敬谨亲王)、清恭顺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万大军携二百多门大炮围城,死者六万七千余人,巷战死者又七千,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在江南各地望风披靡之时,阎应元、陈明遇以微末下吏凭借江阴百姓的支持,竟然面对强敌,临危不惧,坚持了近三个月,实在是南明史上光彩夺目的一页。清军在江阴防攻战伤亡最惨重,城破后屠杀最烈。

明末乙酉抗清后,江阴获“义城”之名。江阴人民立“忠邦峰”,怀念保邦死难者。

战后,为了安抚江阴百姓,满清统治者采取了怀柔政策,

乾隆在乙酉守城战131年后,对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分别赐谥“忠烈”、“烈愍”、“节愍”。

阎应元殉国192年后,清廷为安抚江阴百姓,下诏在江阴和其故乡通州为其修祠各一座,皆命名为“阎公祠”。

嘉庆时期,由时任江苏学政(江苏学政是明清两代管理全省科举和学务的重要官员,我们熟悉的宰相刘罗锅刘墉,南菁书院的创办者黄体芳等都曾担任过江苏学政一职。自明朝万历42年起,江阴开设了“江苏学政衙署”,主要接纳来自8府3州的考生,在当时全国只有三处衙署:安徽太平府、陕西三元县、江苏江阴县。)、礼部尚书姚文田题匾额“忠义之邦”,高悬城门,并且增加江阴的考试录取名额。

道光二十二年,知县金咸在修建城墙时,将此四字刻成砖匾,砌嵌在南门的城门之上,光前裕后。此后100多年,过往的行人仰头看时,无不以先祖的英烈之举而顿生自豪之情。“人心齐,民性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代表了江阴人的性格特点。

到了抗战时期,帝国主义者最怕中国人民讲忠义,在江阴保卫战时,1937年日寇入侵江阴,城楼被炮火袭击,砖匾碎裂,仅存“忠邦”二字,被人捡回藏匿。现存于江阴忠邦亭。

抗战胜利后,某方姓人任县长,为了重竖此碑,他终日奔走,又制成一“忠义之邦”碑,落款处加了“县长方骥龄重建、复旦大学文学士孙俊在书”字样,择日置于城门之上。不料此举触动了党部书记长(相当于现代的县委书记),该人特赴南京,竟请来了蒋总裁的亲笔手书,落款为“中正书”,苍劲端庄、力透纸背。于是蒋委员长之碑替下了原来的方县长之碑,高挂城头。最初的 “忠邦”二字残片,则被存放在中山公园忠邦亭内妥善保管。

⑤清代诗人龚自珍出生

1792年8月22日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龚自珍生于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母亲段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龚自珍应会试落选,28岁的龚自珍会试落选,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

从1821年(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1829年(道光九年),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

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

1839年6月4日(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离京。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

⑥清朝咸丰皇帝死于热河行宫

1861年8月22日

咸丰帝奕詝,爱新觉罗氏,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卒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庙号文宗。葬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之定陵。

⑦清政府筹办水师学堂

1880年8月22日

清政府从李鸿章奏,派吴赞诚驻天津筹办水师学堂。北洋海军的建立,急需海军技术人才。李鸿章请来因病离任的福州船政大臣吴赞诚为督办,仿照福州船政学堂兴工修建,于次年8月落成。学堂设在天津机器东局之旁,“堂室宏敞整齐,不下一百余椽,楼台掩映,花木参差,藏修游之所无一不备。另有观星台一座,以备学习天文者登高测望,可谓别开生面矣。”学堂以严复为总教习(校长)主持教务,聘用英国军官教练。学堂招收自13岁以上、17岁以下,已经读书数年,读过两三经,“能作小讲半篇或全篇者”入学。学制5年,分设驾驶、管轮两科。前4年学习英文、几何、代数、三角、驾驶、测量等课程,并习汉文,训演外国水师操法。最后一年上练船实习。毕业后分往北洋海军任职,或选赴外国留学。这座新式学堂成为培养海军技术人才的基地。

⑧上海青帮著名人物杜月笙出生

杜月笙原名月生,后因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故出自“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近代中国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悟字辈,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杜月笙于清光绪十四年农历七月十五日(1888年8月22日)盂兰盆节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厅(现为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附近,母、父在他四岁以前相继去世,由其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即到上海十六铺鸿元盛水果行当学徒,不久被开除,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

1911年,杜月笙加入八股党贩毒,得到上海法租界华探头目、黑社会青帮老大黄金荣赏识。1925年与另两位青帮名人黄金荣、张啸林开设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毒品交易,杜与黄张三人并称上海滩三大亨。同年任上海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法租界纳税华人会监察。

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4月11日晚,他诱杀了上海共产党工人带头人汪寿华,使得次日共产党工人武装被迅速镇压,即四·一二事件,国民党方面称为“清党”。同年底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杜月笙亦参与协助周边维安工作。

1929年开设中汇银行。1930年任法租界公董局华董,取得较高社会地位。1933年成立自己的帮会组织“恒社”。1934年起先后任上海市地方协会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等职。

1934年国民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杜月笙亦带头响应,本身也戒掉长期的鸦片烟瘾。

1937年抗战爆发,杜月笙积极抗日。淞沪会战期间,动员恒社门生组织别动队协助国军作战,并暗中帮助军统网罗人员、收集情报,并协助戴笠建立“人民行动委员会”,策划多次暗杀汉奸活动,包括与日本合作拟出任伪浙江省长的张啸林和伪上海市长傅筱庵,策反王克敏离间汪阵营。上海陷后,杜前往香港,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身份,将红十字会组织设于柯士甸道的自宅中,通过捐款、运送物资等各种方式支援抗战。香港被日本占领后,前往大后方重庆居留,设立中华实业信托公司,自任董事长。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曾短暂担任上海市参议会议长。

1949年4月,杜月笙赴香港。担任过新界青山酒店董事、中国航联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董事长。1950年与京剧名角孟小冬在香港结婚。居港期间杜月笙气喘病情不断恶化,于1951年8月16日病逝于香港,享年63岁。

杜月笙过世后,于1952年10月下葬于台北县汐止市大尖山下。墓地坐东南朝西北面向上海,位于今天秀峰国小后方,墓园上有蒋介石题字“义节聿昭”,墓园本有牌坊,上有张群题字“誉闻永彰”,后在秀峰国小扩建中将牌坊拆除,而题字则镶嵌到墓园。杜月笙墓旁有其夫人姚谷香墓为伴。

⑨邓小平诞辰

1904年8月22日

邓小平的祖籍在江西吉安卢陵。其一世祖邓鹤轩,于明洪武13年(1380年)以兵部员外郎的身份迁入四川,一直定居广安,繁衍约20代。邓氏家族豪杰满门,其中有“文行魁蜀”邓显,吏部尚书晋大学士邓士廉,明万历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和湖广接察司副吏邓吉昌,清乾隆翰林院士、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等。邓小平出生后,父母按字辈为他取名邓先圣。“先圣”进私塾发蒙时,私塾先生对此名字十分不满:孔子乃称“圣人”你怎么能“先圣”呢?于是先生便将他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20年。直到参加革命后,才由邓希贤本人将名字改为邓小平。

邓小平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其童年和少年时代又十分平常。邓小平还不满6岁时,就到了协兴乡小学读书,11岁便考入了广安县的高小,14岁的时候考入了广安县中学。邓小平自幼资质聪明,在家里是个受父母疼爱的好儿子,在学校又是个勤奋用功的好学生。进中学不到几个月,他就被父亲送到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1920年7月,该学校毕业生中,年龄最小的就是邓希贤。当时,小平同志还不满16岁。

邓小平的故乡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和镇牌坊村,小村极为普通。

邓小平的故居是一个普通的小院,即是四川人常见的那种土木结构,白灰粉墙,木栏花窗的瓦房。整个院子呈凹形,即四川人说的撮箕口形。当中是堂屋,两边偏房各有数间,中间有小坝子。坝子四周有青翠葱茏的芭蕉、笔柏,屋后有茂密的竹林。一条水泥路直通门前,一看便知这条路是专为参观者而修的。在正屋大门的上房,悬有一个木匾,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邓小平旧居”。

室内陈设十分简单,左边偏房有邓小平少年时代睡过的床和一张旧茶几,右边几间房有邓小平父母睡过的床和一尊石磨等。正房陈列的邓小平的照片比较丰富,有好几百幅。这些照片,从赴法勤工俭学开始,到红军时代、抗日、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各个时期都有。还有在联合国大会上慷慨陈词的伟人英姿;在日本,美国外事活动中的“小平风采”。还有一张照片,是邓小平家50年代的全家福。这些照片,生动地记录下了邓小平60多年光辉卓越的革命生涯。1950年春,邓小平主持中共西南局工作时,就曾经派二野司令部警卫团的一个营来广安协助征粮剿匪和开展民主革命运动。16年后,“文革”恶浪使广安遭受劫难,广安农村劳动日一个仅值几分钱,群众生活十分穷困。邓小平得知深感忧虑。一次他接见外宾,谈到中国农业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时说:“我的家乡广安人平均占有粮食200多斤,一个农民年平均收入不到50元,我的家乡就是那个样子!”邓小平把家乡群众的忧虑时刻记在心上,其关切厚爱之心溢于言表。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再次复出工作,他忙于政务,支撑大厦,但仍然牵挂着家乡人民。1978年2月召开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年逾古稀的邓小平接见家乡人大代表时,深情地说:“我快60年没有回家了,很想回去耍一耍,家乡变化很大吧!”。

邓小平曾经多次打算回家乡,但都未能成行。然而,他鬓发已白而乡音未改,拳拳桑梓情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最令人难忘的是,从1978年至1986年不到十年间,邓小平两次接见家乡的领导。1978年2月,邓小平率团访问缅甸、尼泊尔等国,2月1日,他从缅甸回到成都,准备2月5日赴尼泊尔访问。在成都,他亲切接见了县委、县政府的同志,详细询问了家乡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农田基本建设、抗旱救灾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了重要指示。1986年2月,邓小平到重庆视察,在成都过春节,2月13日(大年初五),邓小平和王震在住地金牛宾馆再次接见了县委、县府的负责人,对家乡建设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他对家乡的同志说:“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

邓小平的谆谆教导,使家乡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广安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广安城区。邓小平家乡变化日新月异,万门程控电话已经开通,广(安)渝(重庆)高速公路正快速建设、全国规划容量较大的电力能源工程项目——240万千瓦的广安电厂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工,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川东北矗立。

邓小平在日理万机中在家乡人民留下的墨宝。1982年12月25日,邓小平亲自为家乡新建的“萃屏公园”题写了园名。1984年8月30日,他闻讯家乡人民劈江截流建电站,便欣然命笔写了“凉滩电站”站名,也就是在邓小平的亲切关怀和鼓励下,3000多名建设者大干快干,提前180天,于1985年6月在渠江中游建起了一座水电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