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礼记”展导读③|礼乐华章——周代青铜礼器

看懂“礼记:中原夏商周礼乐文明展”今天,一起来读“礼记”展导读③|礼乐华章——周代青铜礼器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西周早期利簋铭文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商,决战于牧野。纣王兵败,周代商而立,定都于“宗周”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并营建“成周”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周统治者在分封制、宗法制的基础上,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国家秩序。

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

——《礼记·明堂位》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于洛邑,春秋战国由此拉开序幕。五百年间,列国崛起,群雄争霸,历史进入百家争鸣的新阶段,人文主义思潮亦空前活跃。

(请横屏观看 周代的时间和空间背景

作为礼的载体,两周青铜器见证了殷周之际政治文化的剧变,到西周时期等级森严、礼制规范的统治秩序,再到春秋战国群雄逐鹿的风云变幻;经历了从朴实庄重到风姿各异、从象征身份等级向功能实用发展的过程。

商代遗风

西周早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及其它内容基本延续晚商的传统,酒器仍是最常见的器类,以鼎、簋为核心的食器组合较之商代更为明显。在装饰纹样方面,承袭了繁缛、华丽风格的同时,开始出现相对简约的风尚。

西周早期 鹿邑长子口墓出土带盖铜鼎、铜方觚、铜方爵、铜方尊(附斗)

铜方尊内铭文:长子口

1992年发现的河南鹿邑长子口墓,是西周初年一座“中”字形大墓,出土各类器物1000余件。墓主“长子口”是周初被册封的商末贵族,出土的方形器是其权力与身份的象征。该墓出土的青铜礼器有些具有商代晚期风格,另一些则有着西周早期的特征。

礼制变革

“……饮惟祀,德将无醉”(《尚书·酒诰》),这是西周初年周公对康叔的告诫,也被视为西周王朝建立之初发布的一篇戒酒令。在此背景下,商代流行的觚、爵酒器组合逐步减少,乃至消失。盉的使用功能也开始向沃盥之器转变,鼎、簋等食器的核心地位愈加突显,大小相次的成列器物(所谓“列鼎、列簋”)开始流行,并出现盨、簠等新器类。铜器装饰由繁复的满身花纹向简洁明快的条带状花纹演变,呈现出一种“文质彬彬”的新面貌。

西周中期 平顶山应国墓地84号墓出土应侯爯盨及线图

盖、器同铭:

应侯爯(肇)乍(作)氒(厥)不(丕)

显文考釐公尊彝,

用妥(绥)倗(朋)友,用宁多

福,爯其迈(万)年永宝。

盨是根据此类器物的自铭来确定器名,作用和簋相似,盛放煮熟的黍稷稻粱等盛食器。此件盨上的凤鸟纹在西周中期盛行。铭文中提及的“爯”是应侯的虚名,是西周中期应国的一位国君。商代已有应国之名,周初封武王第四子于应,至公元前7世纪初为楚所灭,立国约350年。其望地在今河南平顶山滍阳镇一带。

钟鸣鼎食

“钟鸣鼎食”可以看作是西周贵族宴饗时的场景描写。关于用乐的“乐悬制度”是指钟、磬在乐队中的使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所使用的乐队编排不同。而“列鼎制度”则是指在祭祀和宴饗场合中,不同等级的贵族需按礼制的规定使用不同数量的鼎及相应的鼎食,同时配以相应数量的簋、鬲等器物,形成固定的礼器组合。考古发现,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的组合形式稳定而规范,这也是西周礼乐制度成熟的标志。

春秋中期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1号坑出土蟠螭云纹编钟

1993~1997年,在新郑郑韩故城的东城发现郑国乐器坑13座,共出土青铜乐器254件。坑内乐钟多为24件,以镈钟4件、钮钟二组各10件分层大小次第放置,同出有木质编钟架痕迹。这为研究久已湮灭的“郑声”音律、音列结构、演奏方法及音乐风格,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信息。(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城关双洎河与黄水河之间。东周时期,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长达539年。)

文明斯盛

进入东周,青铜铸造工艺及装饰风格则呈现出丰富多姿的发展态势。失蜡法、镶嵌、错金银等新的铸造工艺相继出现,敦、鉴、缶等新器类涌现,纹饰方面亦推陈出新,原有宗教性纹样开始向纯装饰性的方向演变,并出现了表现水陆攻战、采桑等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这个阶段的青铜礼器的艺术风格可用生机勃勃一词来形容。这也是中国青铜文明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东周青铜礼器图集(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春秋 王子午鼎 淅川下寺楚国墓地M2出土

春秋 倗盥匜 淅川下寺楚国墓地M3出土

春秋 蟠龙纹盘 泌阳市出土

春秋 蟠虺纹豆 辉县琉璃阁甲墓出土

战国 嵌孔雀石云纹方豆 汲县山彪镇出土

礼乐文明至西周成熟、完备,在东周发生过所谓“礼崩乐坏”的阶段,但蔚为大观的西周礼乐文明并未因此而中断,而是成为了真正影响此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

来源: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编辑: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