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⑧ | ​江西:碧水东流九江潮涌

江西:碧水东流九江潮涌

版面一览

9月10日《重庆日报》第6版

编者按

编者按:

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它印证了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熔铸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长江文明论坛即将召开之际,重庆日报联合青海日报、西藏日报、贵州日报、云南日报、四川日报、湖南日报、湖北日报、江西日报、安徽日报、浙江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长江流域省市区的党媒党端,推出“我从长江走来”大型全媒体报道,让我们一起回溯来处、讲述传承、探究明天,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长江文明!

九江长江一桥。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振堂 摄

翻开地图,九江是江西省唯一濒临长江的城市,独拥152公里长江岸线。傍水而建,依山而起,绿水青山是这座赣北城市最厚重的家底。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如何向江图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九江的新使命。

如今的九江,毫不动摇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青山为笔,以绿水为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不断激荡出智慧与才情,书写着一张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时代答卷。

(一)

行走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凭栏远望,江岸绿意葱茏。长江大桥上,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桥下,船舶往来频繁,汽笛声声。

夜幕降临,沉浸式灯光秀表演《浔梦琵琶亭》开场。“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浔阳江头,琵琶声再起,在实景表演中,白居易被贬江州的苦闷、游历山水的释怀生动呈现,一个历史名篇穿越千年被全新演绎。

自古以来,九江就是长江流域的优良港口。

152公里长江岸线,是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江西全省97%的地表水经九江汇入长江,每年注入长江的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7。九江肩负着“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的重大使命。

近年来,该市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扎实开展“禁捕退捕”“清河行动”等专项整治,全面启动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

1.79万名渔民上岸就业,长江江豚频频现身,鳤鱼、刀鲚等水生物种重现江湖;长江、赣江、修河、柘林湖等重点水体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一个个事实,彰显着九江“共抓大保护”的力度和成效。

在呵护“一江清水东流”的基础上,九江加快打造区域制造业中心、区域文旅中心、区域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聚力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该市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石油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

浔阳楼、锁江楼、琵琶亭等历史文化遗址修复开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一期、二期建设全面完成,多元文化底蕴与特色旅游资源交相辉映;

九江货轮上抵重庆、下溯洋山,九江港至上海港“天天班”、至日本大阪港“直航班”相继开通,始发集装箱航线达11条、省内外铁水联运站点开通27个,与中欧班列、中老班列实现无缝对接;

2022年,九江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6.9万标箱,跻身全球50大港口……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信心和决心。

(二)

7月28日,福建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云游”九江市九八抗洪展陈馆。

“救援官兵经过4个昼夜奋战,封堵溃堤40余米,围堰60余米。这是战士吴宏的决心书……”讲解员深情回顾着抗洪大堤上的感人瞬间。展陈馆中,一个垫肩、一个水壶、一条扁担,都诉说着军民携手同抗洪的点点滴滴。

长江,千百年来奔流不息,养育了赣鄱大地上的勤劳儿女。九江人民,受到母亲河的庇护,也曾饱受江水泛滥之苦。

1998年8月7日,九江城防大堤4至5号闸口被凶猛的江洪撕开60米缺口,滔滔洪水直逼市区,九江城和京九铁路危在旦夕。人民子弟兵迅速奔赴九江,支援堵口抢险,经过5个昼夜的奋战,重新在决口处筑起一座“钢铁大坝”,创造了在世界第三大河流、超历史高水位堵口成功的人间奇迹。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洪水无情,却将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九江是伟大抗洪精神的主要诞生地。今天的九江人民,始终牢记“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奇迹”,坚持从永不过时、跨越时空的伟大抗洪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创造出更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九江是一片红色热土,南昌起义从这里出发,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升起,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西线起点在这里开渡……革命先辈在这块红土地上谱写了不朽诗篇,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将诗篇续写成高质量发展的慷慨乐章。

今年上半年,九江全市签约34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新增经营主体6.8万家、同比增长10.7%,工业增值税增长40.6%,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46.8%、38.6%……

中共江西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航运中心,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朝着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目标定位、功能定位、城市定位,九江更加坚定地迈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铿锵步伐。

第四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主题盛典现场。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荣 摄

(三)

8月22日,七夕佳节的夜晚,庐山牯岭街人声鼎沸,节日气氛浓郁,第四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主题盛典浪漫开启。

主题盛典以“恋恋庐山 美美与共”为主题,从庐山诗文中出发,以不同年代的爱情电影故事和旋律为纽带,通过“情景推介·光影情书”的独特形式,带领观众感受经典爱情故事中的回眸心动、相守离别等动情瞬间,传递“爱情圣山”的独特韵味。

庐山,是长江流域著名景区之一,也是江西乃至中国对外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长安三万里,最恋是匡庐,李白盛赞“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苏轼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古以来,登临庐山的文化名人数不胜数,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

不只庐山,延续了两千多年的文脉,如同滚滚不尽的长江水,在祖祖辈辈九江人心中延续。历代有1500多位诗人在九江赋诗作词,作品总数超1.6万篇,其中列入中小学课文的就有21篇。

灵秀山水中迸溅出灵感源泉,悠悠文脉上乍现出思想闪电。如何让这些自然与人文资源拥有更加动人的呈现方式?刚刚过去的第四届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交出了一份成绩亮眼的答卷。庐山迎来了巨大的客流量,如何把“流量”变为“留量”,把“流量”转化为一个景区和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量”,值得探究。

当前,庐山正推动旅游实现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从粗放发展到品质旅游、从单一模式向多元业态、从“做大庐山”向做“大庐山”转变。庐山,已成为江西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

今年3月,江西省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江西省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万亿元。

放眼九江,以庐山为核心,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势头强劲。该市全力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持续推进庐山管理体制“一体化、集团化、专业化、市场化”改革,坚持山江湖城联动、山上山下一体,以“大庐山”为龙头,带动“环庐山”,舞活“泛庐山”,形成景区旅游、城区旅游、乡村旅游“三箭齐发”的全域旅游格局。

同时,该市积极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发展文化体验、数字文创、温泉养生、水上运动、研修游学、文化演艺等新业态。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依托文化和旅游、文化与数字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九江的文旅产业未来可期。

镇馆之宝

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

背只小鸟又凶又萌 它竟是“虎崇拜”

伏鸟双尾青铜虎: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系单体卧虎,重达6.2公斤,为存世最大的先秦青铜虎。虎身遍饰花纹,工艺精湛。最令人称奇的是,青铜虎背上有只小鸟,造型十分独特。

它,张口啮齿,獠牙外露,凸目圆睁;样貌憨态可掬,又不失威猛之势。

它,四足屈蹲作欲纵之状,偏偏背上又伏着一只尖喙圆睛、惬意安详的小鸟。

它,就是江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又凶又萌的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在今天,人们还另给了它一个好听可爱的名字叫“小鸟虎”。

挟裹着历史的风尘,伏鸟双尾青铜虎抖落一身的青铜绿,在当下的文博热潮中,引发人们对远古文明的各式猜想。它以睥睨的姿势,以虎的霸气,长啸出青铜时代的神秘与长江沿岸人类族群生生不息的迁徙与发展故事。

走近伏鸟双尾青铜虎,也许你还能听到它的密语,似潮涌不绝,浪涛拍岸。

这只兼具勇猛霸气与伏鸟柔情的青铜虎,何以成为江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伏鸟双尾青铜虎系单体卧虎,重达6.2公斤,为存世最大的先秦青铜虎。虎身遍饰花纹,脸、腹部饰卷云纹,背部饰云雷纹,鼻面、正脊、尾部与四腿下部饰变形鳞纹,四腿上部则为醒目的雷纹。

除了虎鸟和平相处的造型引人称奇,整只“虎”工艺细腻、形象生动,将虎的神性和人对虎的崇尚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是令人赞叹。这也说明,在商代江西青铜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虎崇拜,虎成为了最具地域文化的标识。

说到长江流域江西段的青铜文明,很多人都会提起这个时间——1989年9月。

是时,在位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镇的程家村,出土了商代器物1374件,其中青铜器475件,伏鸟双尾青铜虎就在其中。一次出土如此之多的青铜器,在南方地区仅有,在全国罕见。

当时,谁也没想到,位于江西赣北地区的新干大洋洲商墓会是中国已发掘商代贵族墓葬中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虽然是在南方发现,但该墓青铜器普遍具有中原商文化风格,地方特色也很浓郁。

另外,其中有个俗称“双面神人青铜头像”的青铜面具,阔嘴大耳凸目,看上去神秘诡异,是古时巫师举行祭祀活动时借以通天地的礼器,与伏鸟双尾青铜虎同属江西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墓中出土的这批青铜器不仅有硕大的单体老虎形象,在最具礼器特征的青铜鼎耳、鼎足上,青铜兵器把柄、杖首以及玉饰件上,林林总总还有56个老虎形象。

这些“老虎”有的写实,有的写意,丰富的形象在全国也少见,以大量卧虎形式装饰的青铜鼎则为江西所独有。

往期链接: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① | 江流“巴”声远 峡映“渝”意长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② | 江源文化起青海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③ | 西藏:用心呵护长江源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④ | 云南:江水奔流绘七彩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⑤ | 贵州:依水而生 因水而兴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⑥ | 四川:长江文化交融之地

聚焦长江文明 推动文化传承 我从长江走来 ⑦ | 湖北:长江孕育荆楚文化

江西日报记者 刘小荣 周亚婧 钟秋兰

编辑:罗婧颖

校对:刘洲

审核:何维

将重庆日报设为星标

权威信息 第一时间掌握

速看!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时刻表有变!

教师节特别报道|十年后的回访 坚守或离开,他们对乡村教育的热爱一点没少

本期视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关注重庆日报抖音号、视频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