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得人者昌之秦穆公与百里奚

秦先祖本是西陲大夫,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始列诸侯,又经过几代的发展,至秦穆公时,已跨入强国之列。秦穆公志向远大,不甘偏西一隅,欲与东方各国试比高。当是时也,齐国霸业鼎盛,晋国吞并邻国,楚国横亘江汉,而秦国地处戎狄蛮荒之间,秦穆公想于此间图强称霸,绝非易事,需要很大的勇气,更需要得到贤才的辅佐。

百里奚入秦。百里奚家贫,青年时期外出求仕,妻子杜氏劈了门闩当柴烧,将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炖了为丈夫践行。仕途坎坷,谋食艰难,百里奚一身才学无人赏识,不得已沦落为饥者沿街乞讨,幸好得遇蹇叔收留了他。后来,几经兜转,百里奚出仕于虞国,可惜虞国国君贪财好利,不听劝谏,中了晋国“假途伐虢”之计,致使虞国被灭,百里奚随同国君一起成为俘虏。正值秦穆公迎娶晋国公主,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奴隶被带到秦国,他不堪受辱,逃往楚国。岂不知晋国的这位伯姬公主慧眼识人,正是因为看出了百里奚是个人才,有心为夫君纳贤,才以“媵人”的名义将他带到秦国,还没来得及向国君推荐,不知情的百里奚却逃走了。事后,秦穆公派人用五张公羊皮将他从楚国赎了回来,百里奚就这样来到了秦穆公身边。

百里奚划策。秦穆公初见百里奚,一看是个老头,便问:“老先生多大年纪了?”百里奚说:“我今年才七十岁。”秦穆公不禁叹了一口气,似乎有些失望。百里奚说:“你是不是嫌我老了?如果让我捉天上的飞鸟、擒林中的猛兽,我确实是老了一些;但如果让我为国君您出谋划策,我比昔日帮助周文王定天下的姜子牙还年轻十岁哩。” 此语一出,令秦穆公大为震惊,他用深情的目光凝望着这位落魄而又可爱的老头,感觉自己这回是找对人了。接下来,秦穆公便问计于百里奚:“寡人欲向东扩张,图强称霸,当如何?”百里奚说:“老臣以为,秦暂不为逞小利而东进会盟争霸,应以经略西北为重点,建立稳固的大后方,积蓄力量,待时而动。”秦穆公说:“秦远处西僻,经常受到戎狄的侵扰,东方各国也认为秦国落后,不把我当回事,怎样才能突破这个困境?”百里奚说:“岂不见天道沧桑,顺中有逆,逆中生顺,譬如东周,为避逆求顺,东迁洛邑,然诸侯烽起,致使王室衰微,大逆也就随之而生;眼下的秦国,逆中求生,需时时提防戎狄之进攻,亦不被中下诸侯所看重,看似困难重重,然而大顺就在其中。”秦穆公连忙问:“那怎样才能把这逆转为顺呢?”百里奚说:“秦虽处西僻,然坐拥关陇,易守难攻,此三皇肇始、五帝起源、西周发祥之地。今戎狄之国不下数十,若能一一兼并,则地广数倍,地广可以农耕,农耕可以容众,人众可以充军,人丁编练,广积财物,国力日强。待时机成熟,出岐山而东进,必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他日一统江山者,必秦也。”一席话说得秦穆公热血沸腾,他拉起百里奚的手激动地说:“我仿佛听到了岐山上的第二次凤鸣!”

秦穆公称霸西戎。秦穆公按照百里奚的战略谋划,向东结好晋国,向西分化、瓦解、兼并戎狄诸部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穆公胸怀宽广,爱民轻财,礼贤下士,勇于担责,知错能改,施政有方,为秦国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孔子赞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缧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