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南京:从江东霸业到民国往事,从六朝古都到十朝都会

江原文史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东晋时的南京;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南朝时的南京;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南唐时的南京。

……

从东吴建都,到东晋南迁,又历经宋齐梁陈南朝的更迭,这里被历史定格了一个名字“六朝古都”。后又有南唐、大明王朝(太祖时期)、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建都于此,因此又被称为“十朝都会”。这个城市就是南京,历史上,它还有更多被人记住的名字,如:金陵、建业、建康。它位于长江之畔,滚滚东去的长江之水,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和落寞;它位于钟山脚下,长眠于此的历代帝王先贤,都是这个城市历史最好的注解。

南京俯瞰图

江东霸业

南京的城市历史,要从三国时期的东吴说起。

一、父兄基业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群雄并起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亦起兵响应,《三国演义》中描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率军首先攻入洛阳,喜获传国玉玺,然“福兮祸所伏”,孙坚在返回江东途中遭刘表设计围堵,命丧荆州。此虽为小说家笔墨,然不妨我们理解江东霸业的奠基人孙坚。

孙坚死后,其长子孙策领江东,孙策能征善战,率领江东子弟连续攻克丹阳、会稽、庐江、豫章等郡后统一江东。然而,正当孙策准备起兵北上之际,在丹徒狩猎时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孙策死后,其弟弟孙权继位,治理江东。孙权时年虚岁十九,自此继承“父兄基业”,开启了其五十余年江东霸主的生涯。

二、初生牛犊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后,文以张绍为领袖、武以周瑜为统帅,在程普、鲁肃、陆逊等一众文臣武将的辅佐之下,内修国政、外战夷敌,不断强国固本,不但安定士族人心,稳定了江东局势,更是三次进攻江夏郡,击败黄祖,最终吞并江夏大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征,大败刘备后,意欲攻占江东之地。此时江东阵营主战主和两派相争不下,孙权果断决定,与刘备合兵,决战曹操。随后,周瑜用黄盖之谋,火攻曹营战船,大败曹军,是为“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历史局势,孙权的文治武略始自少年,难怪曹操曾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孙权称帝

公元219年,孙权夺取荆州,杀害关羽,孙刘联盟瓦解,孙权为稳固形势,引导矛盾,致信曹操并俯首称臣,劝谏曹操废汉帝自立。然而,曹操火眼金睛,一眼就看穿了孙权的用心,在曹操心中,称王称霸、“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但是称帝篡位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就会付董卓、袁术之末路。

然而,在孙权劝曹操称帝的第二年,曹操死了。曹操一死,曹丕就坐不住了,胁迫汉献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国号为魏。刘备紧随其后在四川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孙权倒是沉得住气,在曹丕称帝后第九年,在武昌称帝,国号为吴。

四、定都建业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的同一年,便将首都从武昌迁到了建业,至于孙权定都南京的说法众说纷云,其中一说是:最初建都武昌,是为了对抗刘备的蜀汉,之后定都南京,是为了抗击更加强大的曹氏政权。然而,无论原因如何,自东吴孙权始,南京从此开启了六朝的历史。

孙权在南京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期间,重视农耕生产,兴修水利,屯田戍边,在他的领导和治理下,江南经济逐渐富庶,国家实力不断强盛。

公元252年,英雄迟暮,孙权逝世,享年七十一岁,死后埋葬在紫金山脚下,至今古墓仍在,可被后人凭吊纪念,这就要感谢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了。孙权死后的一千多年,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定都南京(时称应天府)。朱元璋为自己陵墓选址紫金山脚下,位置就在孙权墓附近,有大臣建言,将孙权墓移走,朱元璋倒是很豪爽的说:“孙权亦是好汉,留他守门”。

这听起来更像一则故事,故事也罢,史实也罢,都已融入南京人的茶话闲叙之中。亦如《三国演义》主题曲所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孙权

东晋南渡

东晋是在南京定都的第二个王朝,要说东晋历史,还要从后三国时代说起。

一、三马食槽

史书记载,曹操夜间做得一梦,梦见三匹马同食一槽,预示了后来的司马篡魏和三国归晋的历史走向。

三马,即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司马懿在曹操担任丞相之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受到重用,在曹操死后,帮助曹丕顺利取代汉献帝登上皇位。曹丕死后,托孤司马懿和曹爽,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彻底掌控曹魏政权,曹家自此没有能力与司马氏对抗,司马代曹只是时间的问题。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强化家族势力,司马昭更是杀害了魏帝曹髦,留下千古骂名,诚如史书所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三国归晋

司马昭弑君曹髦之后,鉴于当时的形势,未敢直接篡位,立曹奂为帝,自己拥兵自重,伐蜀攻吴。公元263年,魏军攻克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但司马昭并没有等到灭吴的一天,便在公元265年去世,其子司马炎顺势篡夺曹魏政权,自立为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随后于公元280年,攻入建业(南京),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司马昭建立晋朝后,为了巩固政权,分封王室宗亲以消弱士族力量,然而事与愿违,随着王室宗亲力量的不断壮大,也都纷纷变得不安分起来,最后酿成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持续十六年之久,诸王之间相互攻伐,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社会经济遭到重创,国家力量不断衰弱,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

三、衣冠南渡

“五胡乱华”的直接结果就是西晋王朝的覆灭,公元316年,西晋都城被匈奴大军攻破,西晋王朝历经四帝仅存51年便不复存在。

西晋灭亡后,时任丞相的琅琊王司马睿受到王氏及群臣的一致拥戴,于公元317年在建邺称帝,改建邺为建康,史称东晋 ,开启了南京城的第二个王朝。

东晋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中国北方,随着东晋定都南京,北方士族及大量臣民开始南迁,直接带来了南方的不断繁荣。此次“衣冠南渡”之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开始向江南地区转移。

四、魏晋风骨

东晋王朝在南京偏安了103年,虽然期间多次试图北伐,然而并无建树。东晋期间,虽司马氏仍居皇位,然大权被名门士族所把持,尤其王氏家族最为强大。司马睿东渡登基、主要靠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东晋建立后,王导主内,运筹帷幄,王敦主外、总掌兵权,几乎控制了朝中四分之三的官员,故而有言“王与马,共天下”。

我们熟悉的书法大家王羲之便是王家后人之一,王羲之也是“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之一。两晋虽然动荡不安,但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从“竹林七贤”到“隐逸诗人陶渊明”,无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在南京的秦淮河畔依然有“乌衣巷”旧址,诚如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所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繁华总会落寞,随着东晋王朝的覆亡,南京将进入南北朝时期。

司马懿

南朝风云

先有东吴建都,后有东晋南迁,东晋以后,以南京为政治中心的中国南方地区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此时,中国北方处于少数民族统治时期,权力不断交替,先后经历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历史上将这一大分裂时期合称为南北朝。

一、权力更迭

东晋末年,权臣刘裕废帝自立,建立刘宋,历经八帝,享国59年。公元479年,权臣萧道成篡宋,改国号为齐,史称萧齐,历经七帝,享国24年,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最短命的。公元502年,权臣萧衍起兵造反,胁迫齐帝禅位,改国号为梁,史称萧梁,历经四帝,享国55年。公元557年,权臣陈霸先代南梁自立,改国号为陈,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号与皇帝姓氏一样的朝代,南陈历经五帝,享国32年。

宋齐梁陈四朝共历经169年,却产生了24位皇帝。这期间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被废被杀是家常便饭。

二、昏君辈出

与不断更迭的政权相对应,这也是一个昏君辈出的朝代。南朝除了开国皇帝以外,能称得上明君的并不多,然而昏君倒是一抓一把。比如,宋前废帝刘子业,生性暴虐,喜怒无常,看其叔父刘彧不顺眼,便将刘彧关进猪笼子里,强迫他像动物一样爬行、进食,这位叔父因为体态肥硕,被他称为“猪王”,就是这位“猪王”,后来被逼造反,杀死刘子业,自立为帝。比如齐武帝之孙萧昭业,天天盼望登基当皇帝,于是,他找了一个女巫,诅咒自己的父亲和祖父早死。萧昭业继位后,每日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猎鹰、斗鸡、赛狗无所不好,没当几天皇帝,就被宗室萧鸾起兵造反弑杀了。

再比如陈后主陈叔宝,陈叔宝即位时,隋文帝杨坚已经统一北方建立隋朝,意欲南下。陈叔宝却深居高阁,整日花天酒地,不闻外事,亡国的命运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文化繁荣

宋齐梁陈时期,尽管政治不够稳定,经济和文化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南京作为政治中心,人口集中,士族大夫聚集地,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秦淮河畔、歌舞升平,也是那个时期经济繁荣的写照。

南朝的文化,上承魏晋,下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诗歌以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为代表,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影响了一代诗风。同时,这也是一个文化交融的时代,佛教文化在梁武帝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盛行,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梁武帝

十朝都会

南京,六朝古都之说,应始自隋唐。唐诗有云“金陵百万户,六代帝王都”。隋唐上承南北朝,每当有诗人途经南京,脑中毕竟会浮现出魏晋南北朝时的金陵风华。南京,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帝王之气仍在,在随后的历史中,又先后有四个朝代在此建都,所以南京也被称为十朝都会。

一、南唐往事

在今天南京市江宁区仍存“南唐二陵”遗址,这里埋葬着南唐李昪和李璟二帝,南唐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藩镇节度使自立为王,以北方为中心先后建立的五个政权被称为五代,以南方为中心并存的十余个政权被称为十国,合称“五代十国”。

公元937年,李昪在南京建立南唐政权,南唐建国后,李昪制定了“息兵安民”的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李昪去世后,其子李璟即位,李璟好诗文、多才艺,常与宠臣饮宴赋诗,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不断衰退。李璟去世后,李煜即位,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誉盛名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赵匡胤已经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后北宋大军进攻南京城,李煜出城投降,南唐覆灭。

二、大明王朝

在今天的南京城,似乎与明朝相关的历史遗迹比比皆是:梅花山上,埋葬着明太祖朱元璋及马皇后的明孝陵依然是今天南京的热门景点之一,每年秋季,位于明孝陵的石象路色彩斑斓风景如画,是众多游客必去的打卡地之一;中山东路的南北两侧,明故宫遗址依然矗立在那里,俨然在眺望着六百多年前的王朝盛景;鸡鸣寺路,每年春天樱花盛开的季节,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景拍照,位于鸡鸣寺路上的鸡鸣寺,每年又会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此求取姻缘,据说,当年明太祖重修鸡鸣寺,并亲自为其御笔题词。

公元1368年,平民皇帝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即位后,大力削藩,导致燕王朱棣造反,攻陷南京城,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取而代之,是为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政权,将都城迁往北京。不过在整个明朝历史中,南京作为留都,依然设置有六部等中央办事机构,其在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也是无可替代的。

三、太平天国

在今年的南京城,关于太平天国的遗址依然可以寻访:玄武区长江路上,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由西花园、大殿、暖阁组成,是中国保存较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紫金山天文台内,现存太平天国天堡城遗址,天堡城与地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筑于绝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门外,炮台坚固,上下呼应,易守难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敲开了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大门,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随后,清朝不断走向衰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其中以太平天国影响最为深远。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溯江而下迅速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于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在此定都。可能是南京城的物产过于丰富,歌舞过于生平,天王洪秀全达到南京后,便莺歌燕舞,不肯北上,给了清朝喘息的机会。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在围困天京三年之后,破城而入,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宣告结束。

四、中华民国

要说今天南京城关于中国民国的遗迹,可谓是数不胜数。在紫金山南麓,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每年的旅游旺季,中山陵都是人流量位居前十的旅游景点之一;依然在紫金山脚下,美龄宫和梧桐大道组成的南京“最美项链”,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爱情故事的最好见证;长江路上,总统府旧址犹在,这里见证了中国近代发展史。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之后,在经历了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军阀混战、两次北伐战争后,蒋介石走向了历史舞台。暂且放下国共战争不讲,这都是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中华民族血泪史,从1937年开始的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无数的先烈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李煜和小周后

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经历了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在这里,一砖一瓦、一树一木都可以见证历史;在这里,一朝一夕,一人一事,都可以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们不必再有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悲愁;在这里,我们可以有伟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的豪迈和畅想。

正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南京城的故事还在继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