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八达岭长城高峰论坛丨吴国强:弘扬长城文化 光大长城精神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吴国强

长城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这也是我们长期研究的一个成果,我们认为:“长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完整的代表”。这句话最先是北京大学的文化泰斗、我们长城学会的副会长侯仁之先生提出来的。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长、著名古建筑专家、有万里长城第一人之称,我们中国长城学会的发起人之一的副会长罗哲文先生讲了同样的话;当代文化大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们长城学会会长许嘉璐先生也这样讲过。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为什么不是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呢?任何文化现象的出现,都有它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长城亦不例外。首先,长城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56年,比老子出生还要早80多年,更比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更早;而且,中国历朝历代几乎都在修长城,一直修了两千多年,持续时间之长,为世界之最;二是长城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最大的人文工程建筑,总长度达半个地球,是世界之最。长城不但贯穿中国东西,而且南方也有长城,山东、河南、湖北、青海、甚至湖南、云南等地都有长城,分布于15~17个省市自治区,它的体量之大,分布之广也是世界之最。

长城自它诞生那天起,就开始记录着历史,创造着文化,因此,长城的每块砖石,每方泥土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长城文化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不仅是汉族,五代时期鲜卑族,宋辽时代金长城,清代的满清,以及我国西域各族人民都参与了修建长城。因此,长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完整代表。

什么是长城精神?通过长期研究,反复论证,我认为许嘉璐先生总结概括的最好:祈求和平、维护一统、促进交融、聪慧勤苦,4句话16个字,高度概括,比较全面。爱好和平,这是中国人的民族基因,弘扬和平精神也反映当前中国和平崛起的中国梦;尤其是当今世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提倡和平,维护世界和平,对于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维护一统,既是中国大一统的历史事实,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人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也是中国人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促进交融,即是中华民族团结的凝心聚力共同体,因此,长城能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聪慧勤苦,是中国人的传统和美德,是中华文明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史中经久不衰,永立世界之林的根本。许先生进一步说,长城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魂。对照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我认为许先生这样说,是非常有道理的,是正确的。因此,弘扬长城文化,光大长城精神,不仅在战火纷飞,反抗侵略的战争年代需要,在社会主义建设,在全国人民努力实现振兴中华的中国梦的新时代,都是十分需要的。

关于长城的红色历史,我在前段时间学习党史、军史时,突然有点新发现:就是中国人的长城抗战史,不仅仅是1933年3一5月国民党军队的“长城抗战”,除此之外最少还有5次长城抗战。这涉及到日本侵华史,原来说是8年抗战史,后来加上从“九一八”开始是14年抗战史。我看这还不够,最少还要加上1894一1895年的甲午战争,日本侵占我国宝岛台湾,中国人,尤其是台湾人民一直没有停止抗日活动。这样算来,抗日战争最少持续51一52年。对不对,请大家讨论。

在长城沿线或长城内外的抗日战斗、战役最少有6次:第一次是1932年下半年,叫“平东洋”抗日义勇军,是共产党员、当时中国大学学生白乙化领导的,主要活动在辽西、内蒙和当时热河长城一带,曾发展到3000人,消灭不少日本鬼子,1933年初,在冷口长城被国民党第32军缴械遣散了。

第二次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长城抗战”,1933年3月一5月,国民党军队25万人主力,坚守古北口一一山海关一千多华里的长城,仗打得非常惨烈,国军29军大刀队曾给敌人造成很大杀伤,但最后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是1933年下半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参与和支持下,由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多达10万人,历时数月,曾收回三座县城和大片国土,但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队内外威逼之下归于失败;第四次是1936年在乌兰察布魏长城上,由傅作义将军领导的绥远抗战。第五次是南口战役,1938年8月8日一26日,在得胜口、南口、居庸关、白羊城、镇边城、横岭一线长城上的抗战,国军打得很顽强,在人数、武器均为劣势的情况下,坚持了半个多月。 第六次长城抗战,就是八路军长城抗战,从平型关大捷,到华北诸个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一直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时间最长,范围最大,战果最辉煌的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因此,从1932年长城抗战一直到现在,都是红色长城的历史。

为什么到现在都是红色长城的历史?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一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那时的长城被侵占,在流血在流泪,和我们国家一样受尽屈辱。是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起来,万众一心,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挽救了民族的危亡。因此,是共产党人把长城文化推向新的高度,再看我们的历代领袖是如何看待长城和长城文化的。1935年10月,红军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贺兰山最高峰的秦长城时,毛主席即兴作出《清平乐-六盘山》伟大诗篇,表达了即将到达抗日前线的喜悦心情,以及缚住苍龙的决心;1984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习仲勋都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发出伟大号召,以此鼓励国人用长城精神,开启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长城学会就是在这种奋进的形势下成立的。当时学会在人民大会堂成立时,到会参会祝贺的就有1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其中不少是我们的领导,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任会长,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副委员长担任名誉会长。现在的会长还是曾任九、十两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嘉璐;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弘扬长城文化发表多次讲话,并把建设长城文化主题公园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因此说,从长城抗战开始,一直到了现在,长城文化是红色文化。

有一个建议:国家长城文化主题公园,一定要有长城红色历史的内容,要有八路军长城抗战的内容。因为长城抗日战争期间,是长城精神升级的重要时期,是共产党对长城文化极大丰富和创新的过程。

编辑:刘一然

图片:李晓鹏

近期必读

长城聚首,壮美中华!八达岭长城高峰论坛来啦

四时之美,最好新秋!快来延庆八达岭长城,感受秋景秋韵!

庆丰收 促和美丨喜迎丰收节~延庆香营瓜果飘香——

今冬,五大冰雪赛事鏖战延庆小海陀!后冬奥激情无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