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三星堆“獠牙神像”是干啥用的?

三星堆“獠牙神像”是干啥用的?

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

日前,在成都开幕的“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以《三星堆青铜神坛上的獠牙神》为题,分析了跨坑拼对成功的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和出土于三星堆八号祭祀坑的青铜神坛上小型青铜“獠牙神像”。

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通高2.53米,由1986年发掘二号坑出土的铜鸟足人像、2021年三号坑出土的爬龙铜器盖以及2022年八号坑出土的铜顶尊撑罍曲身人像、铜持龙立人像、铜杖形器等几个部分组合而成。其中,神像两足倒立,足朝上,神面,上下各有两颗獠牙。上方是铜持龙立人像,手持铜杖形器。

王仁湘特别指出,在这个铜杖形器的上半截,有一个圆筒状榫口,榫口上留有穿孔,他认为上面原来应当有接续的部件。王仁湘猜测,这上面或许曾有一个与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铜鸟相似的物件。因为在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铜鸟上,同样有着杖形器上的铆钉穿孔,且铜鸟立在圆座上,圆座腰部内凹有四圆孔,下为圈足,曾经就有推测认为可能原本是套接在某器物的顶部。

如若真能拼对,王仁湘认为这就是一件龙头凤尾法器。“关于凤头龙尾或者龙头凤尾的创意,至少从西周开始就有。湖北当阳曹家岗春秋龙头凤尾漆棺画上,就有比较明确的龙头凤尾示意。而在东周时期,龙头凤尾的玉佩就更多了。”王仁湘认为,这也说明了商周时期,凤头龙尾这样的形象是有一致性的,“如果能够证实三星堆的凤头龙尾的青铜器能够拼接成功,对反过来解释龙头凤尾形象的流变,也有重要作用。”

另外,出土于八号祭祀坑的青铜神坛四方,也各有四尊小型青铜人像。人像以“垂足而坐”的坐姿,端坐于小几之上,几下则是镂空圆形云台。这四尊小型青铜像的面容也是“獠牙”造型。

关于獠牙形象,王仁湘认为最早大量出现于距今约8000年的高庙文化。高庙文化以独特的白陶为重要特征之一。白陶上刻有的凤鸟、八角星和兽面神像图案。在兽面神像图案上,有着或方形或圆弧形的嘴,嘴中龇出的正是獠牙。

“獠牙崇拜在南北都比较普遍,北边和高庙文化差不多同时期的兴隆洼文化,再往后的仰韶文化彩陶上,以及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都有獠牙形象出现。”王仁湘认为,这种上下各一对、上牙居内下牙居外的獠牙形象,其风格应该有一定联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刘可欣李雨心图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