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名人】高士谈

(来源:蒙城发布)

蒙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蒙城县融媒体中心推出《蒙城名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了解蒙城的名人故事,传承优秀文化。

高士谈(?一1146),字子文,一字季默。祖籍蒙城。高琼的曾孙,英宗宣仁高皇后的堂弟,北宋诗人。为人温文尔雅,多与诗友唱和。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任忻州户曹参军。入金以后,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宇文虚中一案牵连而被杀。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冬十月,金国军队分东西两路大举侵犯北宋。一路自西京(长安)入太原,一路自南京(今商丘)入燕山。金国大将粘罕率兵取道朔、武、忻、代四州,到了忻州城下。忻州太守贺权一仗未打,便打开城门,鼓乐齐鸣,欢迎金人进入,当时,高士谈正任忻州户曹参军,便随太守贺权投降了金军。粘罕非常高兴,没有进城,直接进抵石岭关,并往南进攻太原,随后太原失守。第二年十二月,金军占领了汴京。又过了一年即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四月一日,金军掳宋二帝北归。钦宗一行由汴京出发往郑州,再渡黄河到了山西,顺着忻州、燕山、云中一路到达燕山。大军过忻州时,高士谈便随钦宗一起到了燕山、上京。

高士谈是文人,和他交往的大多是由宋人金的士人。其中宇文虚中是高士谈一生交游中的重要人物之一,生与之相交,死与之相关。宇文虚中(1079-1146),初名宇文黄中,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成都府广都(今成都双流区)人,宋朝爱国大臣、诗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宋徽宗赐其名为“虚中”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历仕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迁为黄门侍郎。南宋建炎二年(1128),充任祈请使出使金国,被扣留后降金,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他为金规划取江南之策,又为金制订官制礼仪,参与金国机要,被称为“国师”。宋徽宗死于五国城以后,宇文虚中密谋劫持金熙宗,扶送宋钦宗南归。事情败露,被捕入狱。金人为网罗罪名,在宇文虚中家搜出许多宋国图书,以此作为谋反的证据。宇文虚中对自己被判谋反罪不服,抗辩道:“死自吾分。至于图籍,南来士大夫家家有之。高士谈图书尤多于我家,岂亦反耶?”高士谈谋反本无证据,宇文虚中的这句话竟然给高士谈引来杀身之祸!金熙宗六年(1146),高士谈和宇文虚中一起被杀害。

金初文坛一片废墟,完全借助于那些由宋人金的文人支撑,这就是所谓文学的“借才异代”。其中主要有宇文虚中、高士谈、蔡松年等,他们入金以前,都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掌握纯熟的诗文技艺。强烈的异域感和难以排解的去国情思郁积于胸中,流露于笔端,诗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高士谈作为金初“借才异代”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去国怀乡的情感基调、追陶慕苏的人生理想、借助凄寒悲凉意象营造的感物兴怀。

高士谈的诗歌多以去国怀乡为情感基调,表达强烈的故国之思和浓厚的思旧之情。《不眠》即是这类诗作的代表:“不眠披短褐,曳杖出门行月近中秋白,风从半夜清。乱离惊昨梦,漂泊念平生。泪眼依南斗,难忘故国情。”时近中秋,月白风清,半夜难眠的诗人体味着去国的痛苦和漂泊的孤独,“泪眼依南斗”更活画出思念故国的苦况。

高士谈诗中还表达他追陶慕苏的人生理想。金初,入金的汉族士人在政治文化心理上对金朝都有不同程度的疏离感,坚守中原正统文化观的特殊心态,使他们清高自傲,并从内心鄙视女真贵族。金统治者虽然对汉人采取怀柔政策,但很多女真贵族嫉恨和提防被任用的汉人。这种心理上的隔阂,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上的压迫,加重了汉人的羁留感和痛苦感。为了排解这种难言的苦闷,高士谈以倦游客自谓,希望归隐田园,这类作品以《所居之南,下临短壑,因凿壁开窗,规为书室,坐获山林之趣,榜日野斋,且作诗约诸友同赋》为代表:“我本麋鹿姿,强服冠与簪。束缚二十年,梦寐游山林。”这首诗的结构取法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人格价值取向上,他认同陶渊明的归田和超然尘世之外,但由于特殊的环境和身份,诗人无心做官,又不敢辞官,在进退失据的两难境地中,苏轼的淡泊旷达为高士谈提供了精神上的归宿。他竭力追求旷达,多次表白看淡功名酒伴平生的愿望。高士谈除化用苏诗外,还有《次韵东坡定州之立春日诗》《集东坡诗增程大本》《晓起戏集东坡句》等诗,他对苏诗的熟悉已到信手拈来的程度。但他只是用苏轼诗韵和诗句来浇胸中的块垒,并不是学习和运用苏诗的技巧。这也代表了金初诗人从思想感情和精神上向苏轼靠近的特点,以陶苏境界为精神家园,寄托着高士谈的人生理想。

在艺术上,高士谈的诗很少刻意描摹,借助凄寒悲凉意象的营造来感物兴怀是他常用的表达手法。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有秋风秋霜、落叶残红、夕阳、残雪、孤鸟、归鸦、塞日斜、塞草寒、潇潇风雨、荒荒边塞、鼓角边城暮、关河古塞秋等,这些清冷凄寒、寂寥荒凉的意象与北方自然气候有关,更源于诗人心理上对文化气候的不适应,以及对政治环境的不认同。《秋晚书怀》把悲秋和思归结合起来,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肃肃霜秋晚,荒荒塞日斜。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楼。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诗人通过肃肃秋霜、荒荒边塞、秋晚斜阳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凉、冷落、孤寂的氛围。松、菊、孤鸟归鸦等传统的人文意象的使用,把传统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带入金源诗坛,体现了金初诗坛“借才异代”的特点。

高士谈于金初诗歌的荒原上,用其浓郁的感情和独特的意象,在金源诗坛上播种耕耘,并把中原的诗歌传统和艺术手法植入金源,与其他由宋入金的诗人一道,为金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较高的起点,也为后来“国朝文派”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士谈著有《蒙城集》,已佚。元好问所编《中州集》选有其诗。《蒙城县志》还载有五律一首《赞双锁山五空桥》:“五空桥下浪如飞,两岸垂柳映日辉。巾帼英雄今何在,莺歌燕舞迎春归。”高士谈还是金代著名书法家,《书史会要》卷八载:“高士谈善草书。”

蒙城广播电视台(蒙城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刘 淼

编审:张花

审核:张治国

蒙城县官方发布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jrmc@163.com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因为你 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