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从晋国军队的各组成部分,了解周代诸侯国的战争实力

国人与野人

周代是有着众多条条框框的规则限制的朝代,连带着下面的诸侯国也得如此。西周时期,从天子军到诸侯军,一直坚持着“国人为兵,野人不能兵”的制度。在这里有一个历史背景需要提到:西周时期的从军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有时候的战争即使是国都庶民都不能参与,只有贵族子嗣才能参与作战。待到西周和春秋,这一制度渐渐腐朽退出历史舞台。一部分是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一部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是战争需要,还有思想文化的一部分是战争不再像以前那么神圣符合道德礼制、贵族不再那么愿意从军。野人当兵的热潮被掀起来。

在这提一下国人和野人的区别,及怎么去区分。邑外曰郊,郊外曰野,野外曰林,林外曰坰。郊以内是国,郊以外是野,国人和野人也是这样来的,相当于国人是城镇户口,野人是农村户口。国人在国家内部享有各种政治权利,还能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同时“执干戈以卫社稷”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在西周和春秋早期,国人的多寡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石。野人在当时的奴隶制国家当中,其实就是中立地带,是原始的部落,也有许多征服者和战俘等。国野之分存在于天下各处,周王畿和各诸侯国皆是如此。

军队的社会成分

但在春秋早期,铁犁牛耕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手段出现,传统的井田制度遭到破坏,与井田制息息相关的兵制也随着时代改革起来。例如鲁国实现“初税亩”,兵制有“作丘甲”。而晋国也实行了改革,不过他们是因为其君主被俘、威望大跌才进行的,“作爰田”和“作州兵”,前者是扩大了耕地的面积和粮食的产量,后者则是让本不需要服兵役的野人也需要去服兵役,为国征战。这一招为晋国军队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为晋国的再次强大奠定了物质基础。

春秋时期的军队分为军、师、旅、卒、两、伍六级编制,晋国亦是如此。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组成军队的社会成分是:卿、大夫、士、庶人、工、商、臣、隶、圉。其中圉是监狱里面的罪犯。卿、大夫、士三类是军官,庶人是普通士兵,工、商、臣、隶、圉五类是服务于军队解决杂物的仆从。晋国军队也是跟随大流,分为车兵和步兵,作战方式也是分为:步兵作战、车兵作战和步车协同作战。

军队的三部分组成力量

晋国军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国君所掌握的地区所征集来的正规军,一部分是下封给卿大夫所掌管的采邑中征集来的采邑兵,一部分是卿大夫们的私人武装力量。正规军,是国家军队的主力,受国君直接调动,有绝对的指挥权,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平时为农、战时为军,另外一批则是最精锐的,常年担负着保护晋国公室的责任。

采邑兵则是采邑制度下的采邑中征集来的兵车,采邑被赐予卿大夫,卿大夫以采邑向国家提供车马、粮草、甲兵等。采邑不由国君控制,而是由国君通过卿大夫进行间接控制,国君只是采邑人民名义上的君主,真正管理他们的卿大夫们。战争爆发后,采邑兵听从卿大夫从国君那得来的号召参加战斗,而实际指挥他们的主要还是其采邑主卿大夫。某种程度上来说,采邑是个国中国、割据力量,还是可以名正言顺世袭的那种。

卿大夫的私人武装,他们与正规军类似,是主要保护卿大夫及其家族的,他们有的是卿大夫的族人,有的是奴隶,有的是家臣,等等。基本上每逢战争,只有卿大夫参战,这支军队都会跟随走上战场,作为国家军队听从国君的调遣。而且这支军队的力量不俗,对于国家战争和国家军队是非常重要的。晋国军队由这三部分力量共同组成,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影响不同,其三支力量在国家军队中所占的比例也在变化。到最后,形成臣子强君主的情况。《史记·赵世家》:“六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

这种趋势和情况在哪个诸侯国内都存在有,有的挺过来了,有的没挺过来,晋国便是属于没挺过来那种,秦国、楚国、燕国、齐国等就是挺过来的那种。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先秦军事制度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