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古城极简史(近代部分)

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原平故事

民国元年(1912),中华邮政成立,铺递相继撤销。

同年,弓富魁组建万春剧社,时为蜚声全县的大戏班之一。

同年,原平镇有钱庄48家。较大的钱庄有福增瑞、福增和、福恒玉、万精源、惠和昌、万德亨、万发源、恒和瑞、福裕恒等。

同年,在新思想的影响下,原平镇一些进步人士冲破封建传统观念,在西街创办了一所女子学堂,以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学堂占地20亩,规模较大,设施齐全,女子学堂在之后的办学过程中曾多次得到晋北镇守使张树帜的经济支持。

同年1月17日,续西峰率忻代宁公团与大同革命军撤出大同。随后,公团全部撤至原平镇,续西峰、弓富魁等在原平镇与公团官兵共度民国建立后的第一个春节。

同年4月,德和成酒坊建成,职工9人,年产能力8千斤,产值960元。

民国二年(1913),铺递总站改设邮政代办所。同年,原平镇设邮政代办所。

同年,晋北镇守使、文殊庄人张汉捷,出资在原平镇创建“崞县第三区女子高小”。

民国三年(1914),崞县“仁义堂”旧部郭尚秘密联络西社村续双全等人,在原平镇组织戏班,以此为掩护,暗中策划反阎。不久,被阎锡山侦知,密派便衣宪兵潜入同川地区侦查,后在原平镇将郭尚逮捕,就地杀害。

民国五年(1916),俊兴成书局在原平镇开业,为私营性质。

民国六年(1917)春,山西省行政公署在原平镇设置电信局。

同年,原平镇代办所改为三等邮局。

同年,原平镇神召会教堂由美国牧师葛赖恩主持。日军侵占崞县后,教堂被烧,牧师被打死。此后,原平镇神召会解体,并入原平浸礼会。

同年1月,内蒙五原地区发生的鼠疫蔓延至山西。1月14日至3月3日,波及崞县。月余时间,崞县疫村达20个,死亡101人。原平镇于1月22日发现疫情,2月3日扑灭,死亡8人。扑灭措施为,各扫门前污秽,停办婚丧事宜,禁止聚集性娱乐交流活动,如演戏、庙会等。发现死亡,将死者深埋,家属隔离,封门消毒。凡染疫地点和交通要道,均派员驻守检查,以防扩散。

同年9月,阎锡山推行“村本政治”,实行编村制村公所,设村长、村副,村下设闾邻。一册《村长副须知》下发到村。村公所设立后,原平镇西街创办女子学堂1所,以提高妇女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

民国七年(1918),在张树帜的提倡和帮助下,原平镇建起高等小学校1所,校址设在原平镇旧堡西,学习设备齐全,校舍宽敞,可容纳6个班300余名学生。

民国八年(1919)10月,崞县县公署发布甄别烟民办法,禁止吸食、贩卖鸦片,全县五个区分别成立戒烟自治会,集中收容烟民,强令戒烟。原平镇也开始了强制戒烟活动。

民国九年(1920),华北大旱,山西包括崞县在内60多县受灾,民不聊生,原平镇上出现了不少沿街乞讨的饥民。

同年2月,德盛源酒坊建成,职工12人,年产能力9800斤,产值1176元。

同年5月,复祥瑞酒坊建成,职工9人,投资800元,年产能力7千斤,产值840元。

民国十二年(1923),崞县旅省同乡会将会员姓字、年龄、职务等编造成册,由武廷翔作序,“成文斋”负责印刷出版,每人留存一册。原平镇登记在册的共有31人,他们是李廷彦(字硕卿,委员)、赵秉钧(字伯衡,机器局)、田芝(字商山,省议会)、弓富魁(字海云,将校研究所)、弓世英(字子杰,将校研究所)、田梅(字雪山,将校研究所)、郭建业(字弼臣,将校研究所)、张兰(字佩芝,将校研究所)、赵步洲(字登仙,师范学校)、常步荣(字向卿,法政学校)、马骧(字班如,阳曲丙等小学校)、郭连胜(精武社)、李廷荣(字耀卿,巡警道署)、吕汉卿(字子功,巡警第三区)、常士华(字丽光,步兵一团一营排长)、郭杆成(字耀文,晋森木厂)、王增明(晋森木厂)、田兰(晋森木厂)、郭家鼎(字荆山,晋森木厂)、李世和(字润田,晋泰聚)、陈兆麟(字子祥,晋泰聚)张芝荣(晋泰聚)。

同年,原平镇街头粘贴了由崞县县公署颁布的《监督贩烟嫌疑人办法》,加大了惩治吸毒贩毒的力度。

民国十七年(1928)2月19日,于右任向阎锡山发出“请招弓富魁北归电”,电文如下:“阎总司令勋鉴!前线劳苦至念。弓海亭同志奔走革命多年,公所素知。前海亭对公虽小有不合,但自公出兵以来,海亭开怀尤殷。现京汉线及京绥方面均有海亭旧部,派人南来,接洽投诚。弟拟请公招海亭北归,使其尽力。特先电商,并希酌夺为幸。于右任叩号!”

同年2月20日,阎锡山复于右任请弓富魁北归电,电文如下:“南京于右任先生勋鉴!电悉,海亭奔走革命,夙所深知,重承雅命,即转嘱北归。弟锡山箇叩!”

民国十八年(1929)秋,崞县遭受雹灾、水灾和霜冻,粮食收成不足四成,受灾人口1275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原平镇有人外出乞讨。

同年,张家琪在原平镇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疗所,从事中医疗法。

民国十九年(1930)原平镇的郭凌霄(子高)在崞县中学第15班肄业。至此,原平镇最少有12名学生在崞县中学就读。他们是:李毓秀(钟甫)第1班,李增秀(瑞生)第1班,刘凤山(鸣岐)第4班,李生秀(豫生)第4班,郭家彝(耀三)第4班,张进忠(佐国)第7班,张映川(月华)第9班,赵增荣(子仁)第10班,赵殿魁(经甫)第10班,常寿山(石如)第10班,李智秀(子才)第13班。

民国二十年(1931),高小毕业的刘子干在原平镇的照相馆里当学徒,专门学习照相画像。1937年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在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

民国二十二年(1933),原平城内有摊贩8户。抗战开始后,大部分摊贩歇业。

同年,原平镇有商号170户,资本18万元。其中有私营粮店10家,分别是巨三恒、晋裕、双和成、永盛亨、福盛恒、兴泰店、巨成源、万庆成、和庆成、晋源通等。是年,经销各种粮食20万石,销售总额近10万元(银元)。

同年,基督教在原平镇设立教堂,属崞县城浸礼会派入。

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山西省电报局在崞县原平镇设立管理所。

同年12月,山西省军用长途电话局在崞县城和原平镇设立分局。

同年,原平镇内规模较大的酒坊有:德和成,年产4000公斤;复祥瑞,年产3500公斤;德盛源,年产4900公斤。

民国二十四年(1935)8月,中共地下党员祁世芳(化名弓弼,西荣华村人)由太原回到原平镇,以原平高小教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翌年4月被捕,押往崞县城西门外残暴处决。

同年,弓富贵任村长。

同年8月,北同蒲铁路干线太原至原平段通车试运行。

民国二十五年(1936)1月1日,北同蒲铁路干线太原至原平段通车运行。

同年,原平街市共有商号300余家,设有布匹、钱庄、杂货、粮行等店铺83家,为山西省粮、油产品6大集散地之一。但典当业却在走下坡路,仅剩晋源、福德有两家当铺。

民国二十六年(1937)3月1日,北同蒲铁路原平至阳明堡支线通车运行。原平火车站在原平镇城西,周边还有山西四行实物准备库、县立第三区高等小学、大营盘等。

同年9月7日,周恩来、彭德怀由太原经原平镇赴代县太和岭口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与阎锡山会商八路军入晋后的有关事宜。

同年9月9日,八路军115师先头部队从陕西东渡黄河,乘火车经侯马、介休、太原,到达原平车站。

同年9月14日,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及343旅乘火车抵达原平镇。是晚,林彪与罗荣桓、陈光见面。

同年9月18日,八路军120师乘火车到达原平车站。下车后,358旅一部暂驻楼板寨,359旅一部驻阳武村。

本月,驻原平镇的教八团调往晋西南洪赵(洪洞、赵城)地带,编为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二总队。

同年10月1日,晋绥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率部从雁门关前线撤至原平,日本关东军混成十五旅团便尾随而来,当即在原平城外发生了局部交锋。城西的第三区高等小学校大院内住进了中央军交通兵第二团的一百多辆军用卡车,日夜不停地向前方转运军需物资;城外驻扎了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第三师;城内的老百姓大部分逃往楼板寨、朝霞峪一带村庄,一些没有离家的也都整天关门闭户,躲在屋里。

10月2日,为了固守原平,姜玉贞旅的兵力部署是:谷树枫第391团固守火车站,张振铃第392团严把公路关,崔杰第413团为预备队。城内炮兵布列。当天,196旅官兵及未逃走的原平镇青壮年居民,按指定地点开始构筑城防工事。南关东南三面,沿民宅院墙外挖战壕,北面以交通壕与城墙相连。北关、东庄、西关也都构筑同样的工事。196旅旅部设在邢家牌楼东一小道与城墙交接处的北侧靠花园莲花池的大院内。

10月3日,战斗进行的相当激烈,血刃相交,炮火连天,连喘息的空隙也争不得分秒。姜玉贞命令:“誓死抗日,无令不离斯土。”

10月4日,除敌机对我阵地不断侦察外,其它各处都平静无事。日军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是:火车站、准备库、十三野战医院及西北部赵家围等制高点的野战工事。郭治庭家祖居城内东南角、城墙脚下,姜玉贞旅长的指挥部就设在他家的正房里。

10月5日,我守军击退日军的五次进攻,死伤惨重,但日军未能进入镇内。姜旅长接电报一纸云:196旅抗敌必坚持到6号,有国军郝梦龄部接防原平。

10月6日,拂晓时分,敌人就调来大批重炮向196旅阵地轰击,一小时落弹数百发,空中飞机数十架,对原平城一带狂轰滥炸,浓烟四起,天昏地暗。阵地被炮弹摧毁,士兵伤亡惨重,城堡西门及壁墙已被击破。我守军决定收缩防区范围,将火车站、准备库、高等小学校三处防区的守军,于当夜十点之前全部撤至城西居民区及大北关一线。是时,敌步兵约一联队已在炮火掩护下攻进堡墙,与我将士在东街发生激烈巷战,我军凭借屋墙与敌战斗拼杀。南北两门已被敌人封锁,重围196旅。

黄绍肱致蒋介石密电:敌在平汉正面不过一师,其余主力合关东军、北支军约三师以上,目的在迅速占领太原,自东日起攻击崞县,并以一部越攻原平。原平守军不多,迭次告急,本日恐难维持。……现决心派兵一部死守崞县、原平、忻口镇、忻县各要点迟滞敌人前进,以待后续部队到达,而后由两翼出击而歼灭之。

10月7日,终因敌我兵力、武器极度悬殊,部队伤亡惨重,被迫撤至城内,固守城垣。东面的西城壕、仁义巷、大小北关、朱源巷等一带居民区仍控制在我守军手里。此役,除大量杀伤敌人,同时俘获敌大尉1名,搜得日旗及我国地图多件,夺获大炮5门。同日,阎锡山电令姜旅续守3日。

阎锡山致大本营密电:原平之敌,微夜三度猛攻,均被击退,惟炮战终夜不息,鱼拂晓,敌以数倍兵力向我谷团三营实行冲锋,全线亦猛烈攻击,敌迫近至二十米达,双方停止射击,实行肉搏战,格斗之烈,向所未有,我方以手榴弹、白刃与敌激战至七时许,始稍停顿。阵地附近,尸体狼藉,敌较我伤亡加倍。在激战间,敌机投弹百余,我炮被击毁五门,阵地多被破坏。我官兵抱与阵地共亡之决心,精神仍甚旺盛。

10月8日,原平之战,更为激烈。日军以飞机、大炮、坦克再次发动强攻,姜旅官兵伤亡惨重。姜旅长率所余官兵,与敌临街对峙。日军占东半城,我军据西半城,两军隔一条南北大街,各在自己一面的商店橱窗或房屋的窗口用土袋作掩护,半截枪都伸在土袋外面。入夜,则互相发起冲锋,由肉搏厮杀发展成激烈的巷战,由巷战又演成逐院争夺。

10月9日,392团团长张振铃在牛市战中身负重伤;413团团长崔杰在北城门外阵地与敌格斗中阵亡。永合泉、牛市、北瓮圈、东庄一线的战斗,达到原平镇开战以来的最高烈度,我守军连续击退日军的十多次进攻。

10月10日,十三野战医院是6日住进南城街东镇公所大院和附近居民郭建业、王明绪院内的。战事紧急,姜玉贞命令转移医院,又命令防守部队在邢氏牌楼东西一线设防,连夜修筑防御工事。北城守军与工兵连战士一起用土袋堵塞了牌楼中心街道,并封闭了牌楼西侧邢家巷一带的所有通道。姜旅完成坚守10天的任务,阵地只剩西南角的一隅之地了。在此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姜旅长仍大义凛然,不畏强敌,给阎锡山打电报说:“我旅正与敌人逐院逐巷死拼,请长官放心。我已告忻口防地指挥官梦龄将军:在援军未到、新阵地未布置好以前,姜某绝对死守原平。望长官绝不因原平危急而生顾虑。”

10月11日,由阎锡山向姜玉贞发布了后撤的命令。姜旅长乘夜组织余部从城西南角控制的洞口逐次撤出。日军炮兵发现了姜玉贞他们,连珠炮弹一阵猛射,姜旅长一条左腿被炸掉,随身卫士一伤一亡。姜旅长愤极,高呼:“我已抗战成仁矣,望后死者继续努力!”姜玉贞旅长以下四千余名官兵在原平壮烈捐躯,写下各自戎马生涯中最为壮烈的一章。

国民政府授予晋绥军第一九六旅以“荣誉旅”的光荣称号,并明令褒奖。褒扬令称:“查姜玉贞旅长久历戎行,夙称忠勇。此次奉命抗敌,苦战经时,坚守围城,竟以身殉。眷怀壮烈,轸悼实深。应予明令褒扬,并追赠陆军中将,交行政院转飭军政部从优议恤,以彰忠烈。”

10月11日夜,日寇在付出极大的代价后侵占了原平镇,将镇内二三百商号和1200多户民房烧为一片废墟,未来得及转移的3000余名伤兵和数百名未逃离的居民惨遭杀害。小北关20多个群众被抓,当作刺杀活靶,一人喊,众人刺。开始,这些人有的躲,有的跑,有的反抗。其中一个叫宋元卯的,用手抓住刺刀,十个指头全被削掉。后来,日寇打开附近一个皮麻店,将20多人浑身都用麻皮缠住,使之不能躲,不能招架,被一一刺死,扔到了临时防空壕里。

同日,一伙日寇将北关17个群众赶到一处院内,令其排起队,割头比刀快。割的只剩一个叫荣补补的,一个日寇抓住他的肩膀大笑一气,踢了两脚走了。荣补补从此被吓成双手颤抖,直至终身。

10月12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直辖第5师团板垣征四郎到原平镇视察战场,中国军队的战斗精神使之震惊,遂提出为姜玉贞立碑以志纪念。

同年12月14日,晋察冀二分区六大队一营袭击原平镇日军,毙敌伤敌100余人,缴获步枪50余支。

同年12月底,经过战争重创,原平街市、城垣变得残墙断壁、满目疮痍。同时,原平镇的商业店铺大都毁于炮火之中。火柴、煤油、食盐、布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均被日伪合作社所控制,在沦陷区实行“配合”制,生活必需品远远不能满足供应。

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军步兵第九大队驻扎原平镇。四年后接替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移忻县,所属第一中队仍驻原平镇。

同年2月16日,晋察冀二分区四大队袭击原平镇,焚毁原平火车站,袭击班村据点,毙伤日军30余人。

同年4月13日,日军一个中队押送马车10余辆,由原平镇往崞县城运送军用物资,忻崞代支队长毛少先率部在田家庄伏击,歼敌100余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重机枪2挺、轻机枪1挺和军用物资若干。

同年秋,新楼子巷口天主教堂郭状元院设立小学,是原平保卫战后最早的学校。两三个月后随教堂搬到仁义巷。

民国二十八年(1939),日军在原平镇设立了据点。

同年,日伪县公署在原平镇设邮政投递所。

同年,原平镇在杨家巷开办了新民小学,同年又搬迁办到龙王庙小学,加学日语。

同年中元节,侵华日军驻原平镇陆军中佐大田熊太郎,在天地庙西南方位筑塔树立石碑一通。塔台高约丈许,可拾级而上。碑阳镌有“中国无名烈士慰灵塔”9个大字,碑阴有“原平镇战斗,中国无名战士四千三百余名慰灵塔,其灵魂永久追悼”等字样。这通石碑一方面是标榜日本侵略军的所谓“赫赫战功”,另一方面是侵略者从内心深处对一九六旅将士英勇无畏的精神所震惊。

同年,原平镇在杨家巷开办了新民小学,同年又搬迁到龙王庙小学。

民国二十九年(1940)2月,中共西崞县委、县政府贯彻执行晋西北行政公署“关于进行四大动员的决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扩兵、做军鞋、献金、献粮运动。全县各阶层人民不分信仰,不分贫富,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有钱出钱,原平镇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行动踊跃。

民国三十年(1941),原平一贯道创建人张崇山从绥远回到崞县后,对一贯道组织的发展工作进行了部署。他们以崞县城为基点逐步向农村扩展。张崇山到郑家营村,王世昌到丁家寨村,段灵瑞到南申村,吴琦玉到上院村,申品山到石河村,崔建权到原平镇,他们在各自所到之村建立了佛堂,开始工作。

同年2月5日,日军在原平镇附近施放毒气,130多名村民无辜致死。

同年8月8日,崞三区游击队员王如昌在白水村被俘。在被押往原平新民会后,乘敌不备,夺枪冲上大街,打死追敌5人,安然返队。

同年,日寇扶植皇协队,统治人民,对付抗日武装。

民国三十二年(1943)4月27日,原平据点伪军班长郝炳文等4人,携步枪4支,向八路军投诚,行至立道村时被日军包围,郝炳文等子弹打光后,拉响手榴弹自尽。

同年,在原平城东城墙外的田家坟,日军砍杀6名中国人。

同年,原平火车站日寇的给养所被盗,鬼子到处抓人,轰动了原平镇。

民国三十三年(1944),一贯道代命点传师增加到40多人。由于一贯道组织的扩大,其活动地区作了第二次划分,全县划为四个区域,即南乡(三区一带)、北乡(二区一带)、中乡(原平镇、一区一带)、河东(七区一带)。

同年,李玉林在原平镇通顺巷23号开设明义和药铺,资金2002元,从业人员6人。

同年,赵俊发在马家巷23号,开设瑞发荣药铺,资金1200元,从业人员3人。其时,张家琪、相敬轩、王栋成为原平镇名医。

同年,一贯道山西总头目薛洪到达崞县城、原平镇和沙城村时,每次班会参加人数都在300人左右。

同年夏天,一贯道大头目薛洪在原平镇秘密演讲,煽动许多人立了舍身愿。

同年冬天,王世昌被派往太原,崞县一贯道道务交由邢培良负责,把总机关设在原平镇,并以公开经营的“和合源”商店为掩护开展活动

同年,驻原平日本特务头子片山派出特工队,到神山村一带抓回群众2百余人,在原平镇宪兵队用酷刑逼供,并进行敲诈勒索。

民国三十四年(1945)4月15日,崞县基游队、武工队开展“樱花节”政治攻势,在原平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品时,抓获密探2人,促使敌伪人员纷纷弃暗投明。原平宪兵队密探孟某、苏某携枪反正。

同年,伪新民会先锋队成员赵建德是我地下党员,他在南关的家成为我地下党工作的联络站。

同年,八路军劫走了日本鬼子的文娱器材,对面看门的校工没有任何伤害,对老百姓没有骚扰和伤害,给民众留下了好印象。

同年,旧城街大寺庙内改建成铁路扶轮小学。

同年9月25日,原平据点日军三浦关根,携枪2支、子弹80发,投诚我方。

同年10月,日军投降,阎锡山派军接管原平镇。

民国三十五年(1946)3月12日,改编后的日军100余人由崞县城开往原平镇。次日,朔县、宁武日军380余人调集原平镇,扬言要配合阎军开拓辖地60里。

同年7月14日,在我晋绥野战二旅威慑下,盘踞原平镇的阎军仓皇逃往忻县城。

同年7月30日,原平镇分为五道街,即北关街、太平街、新华街、通顺街、解放街,并成立各街农民协会。

8月初,原平镇各街建立街公所,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支援解放战争、禁赌禁毒、贯彻土地改革政策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10月19日,盘踞在忻县城内的晋绥军三十九师三团、保安十六团窜犯崞县,原平市政府(其时,陈光任市委书记兼市长)撤离原平镇。

10月20日,原平镇基层干部和群众83人被窜犯的阎军绑架。

11月1日,贺龙指挥晋绥军区二旅37团、26团等部队进攻原平镇,经12小时激战,歼灭国民党阎锡山部第三十九师第三团、保安十六团及警察1500余人,解放原平镇。在解放原平镇战斗中,打死打伤阎军6百余人,俘虏819人,缴获迫击炮2门、小炮19门、轻重机枪48挺、冲锋枪23支、步马枪530支、掷弹筒16个、电台1部、汽车1辆、弹药一部。在这次作战中,我17团营长王茂才等18人牺牲。全县万余民兵按区村编队,参加担架队,抢救伤员、搬卸物资、运送粮草,为部队后勤供应提供了充分保障。

11月11日,小股阎军又到原平镇抢粮抢物,敲门闯户,到处乱翻乱挖。

本月,赵俊贵、康来来、郝贵双三位青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走向解放全中国的战场。

同年底,私营商业逐步恢复,原平镇达到166户,相当于战前商户的半数左右。

同年7月,原平镇成为七区人民政府驻地。李海宝任太平街村书记,刘召才任农会主任,王里里任街长,刘连生任民兵连长。特派员李生组织实施了原平镇土改分田地。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一贯道组织又进行了第三次区域划分,全县按“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为代号,分设五个组织系统,又按系统确立了活动区域。信,即为全县组织领导机关代号,活动区域划在原平镇一带。

同年正月初九,太平街文化娱乐团表演了多种节目,庆祝原平解放。

民国三十七年(1948)3月,太平街分配土地工作告一段落,农民得到土地后一片喜气洋洋的春耕景象。

同年12月,原平市改为原平区后,原平镇正式划为太平、新华、解放三道街。北关街归太平街,通顺街归解放街。

同年,任如喜、杨二柱、贾银马参加了解放太原战役。

土改后,在龙王庙设原平完小,分东支校、西支校、三支校,李旭田曾任校长。

图片由作者提供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