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张学良晚年自述:原先从不迷信,但在枪杀杨宇霆后我却信了

20世纪90年代,垂垂老矣的“少帅”张学良移居美国,他与著名史学家唐德刚闲聊时,曾谈及关于杨宇霆之死的更多细节。

张学良说了这么一句话,令唐德刚记忆犹新:“我原先从不迷信,但是在杨宇霆之死这件事上,我却信了……

杨宇霆生于清末的辽宁沈阳,其父辈祖辈都历经过闯关东。由于家庭贫困,杨宇霆从小就养成了性格独立的品格,在学业上更是过目不忘,被老师奉为“天人”。

虽说家境贫寒,但凭借着稳重的处事风格和过人的才学,杨宇霆居然考取了秀才。当他想更进一步时,清政府却突然宣布废除科举,正式杜绝了天下学子“金榜题名”之路。

这些末代秀才唯一的出路就是跑去新式学堂,学习新文化。杨宇霆也不例外,他与一众同窗学友一起来到奉天学堂,学习物理、化学、几何、代数。

这些新文化与传统的八股有着天壤之别,原先的优秀学子纷纷打起退堂鼓,但杨宇霆却依旧坚持。日久天长,毫无基础的他居然名列班级前茅。

毕业后,杨宇霆考取奉天陆军学校,后被选派东渡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深造。除学业优秀,杨宇霆还与不少政要建立起联系,就连孙中山先生都与他有书信往来。

学成归国后,杨宇霆之前积累的人际关系发挥重大作用。他先是来到长春担任陆军第三镇炮队队官,之后调入东三省讲武堂担任教官。又在师兄徐树铮的关照下,前往北京担任陆军部科员,逐渐崭露头角。

同为东北老乡的张作霖发现注意杨宇霆,委派他担任二十七师参谋长。其实,杨宇霆虽然一直自称“奉系元老”,却根本无法与汤玉麟等人相比。

只不过,刚进入奉系的杨宇霆便得到张作霖的信任与重用。

为了不辜负大帅的信任,杨宇霆还把自己比作诸葛亮,把张作霖比作刘备,二人一定要共创基业。

往后数年,杨宇霆为奉系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如1918年,杨宇霆得知直系北洋政府购买一批价值4,000万元的军火,要在秦皇岛交货。果断向张作霖建议,应该立即“趁火打劫”。

张作霖反复权衡利弊,最终同意让杨宇霆完成此事。结果,杨宇霆十分轻松地就将这一大批军火带回沈阳,这便是震惊中外的“秦皇岛大劫案”。

据说,拉回来的军火让张作霖武装七个混成旅。没有这起“黑吃黑”的买卖,当时的奉军根本成不了气候。身为“头号功臣”的杨宇霆,自然成为张作霖的心腹之一,

后来他又陆续为张作霖办成几件大事,这几件大事办完后,杨宇霆在奉系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谁都没有料到,当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后,杨宇霆居然栽在了少帅张学良的手里。

自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杨宇霆力促东北军破敌,实现了张作霖入主北京的梦想。

但他不清楚的是,自己已然树大招风,受到许多人的猜忌与仇恨,其中就包括张学良的至交,东北军元老之一的郭松龄。

彼时的杨宇霆备受张作霖恩宠,郭松龄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当张作霖意外身亡后,郭松龄不断向张学良打小报告,称杨宇霆愈发拿他这个少帅不当回事。

一次,有官员去找张学良请示工作,却连门都没有敲开,只好去向杨宇霆报告。

杨宇霆直接怒气冲冲跑到张公馆,抬脚就把门踹,大声对着张学良喊道:“你再这样下去,干脆抽大烟抽死算了!”

不仅如此,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俨然成为东北军的一号人物,家里每日高朋满座,云集各地政要。就连张学良有事也得亲自上门拜访,却时常受到对方的冷落。

若杨宇霆只是单纯的飞扬跋扈,张学良还能忍受。但经过一番暗中调查,少帅发现杨宇霆居然想利用日本人爬上“东北王”的宝座,他还觉得张作霖的死与杨宇霆脱不了干系。

这一切已经预示着张学良与杨宇霆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少帅想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彻底除掉这一心腹大患!

1928年,张学良经过慎重考虑,与南京国民党政府达成《易帜协议》。同年底,国民党政府委任张学良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杨宇霆却没有任何官职。

1929年初,日本人向张学良提出修建“满营五铁路”,张学良对此深恶痛绝,却又不好明面发作,只好以外交辞令婉拒。

贼心不死的日本人,转而拉拢时任东北军总参谋长的杨宇霆与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用他二人的势力牵制张学良。

据说,常荫槐和杨宇霆沆瀣一气,私底下瞒着张学良扩充军队,还偷偷地订购了三万支步枪。张学良得知此消息后大为恼火,更加坚定了除掉杨、常的决心。

1929年1月10日晚,杨宇霆、常荫槐来到张公馆找少帅摊牌,他二人语气不善,再次向张学良提出要答应日本人修建铁路的事宜。

张学良向他们反复强调自己不愿意与日本人为伍的想法,但杨宇霆甚至步步紧逼。没一会,冲进来几名卫士,以阻挠国家统一罪,对杨宇霆、常荫槐二人执行枪决。

随着两声枪响,杨宇霆、常荫槐离开人世。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蒋介石软禁,20世纪90年代前往美国定居。

在美国期间,张学良结识了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与对方聊天时,张学良曾提起过1929年1月10日晚,即杀害杨宇霆前的几分钟,他曾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决定是否如此行事。

起初,张学良定下的规矩是硬币正面朝上则杀,结果三次皆为正面。此时的张学良已经有所犹豫,他又重新改变规矩,若硬币反面朝上则杀,结果三次又是反面。

一向开明的张学良,此前根本不相信任何鬼神迷信。但六次一样的掷硬币结果让张学良耿耿于怀,直到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向唐德刚讲述此事。

张学良之所以会杀害杨宇霆,只有本人才清楚其中细节。

但不可否认的是,杨宇霆生前极力反对东北易帜,甚至在东北易帜当天,拒不参加集体合影。证明此人过于小家子气,且犯下破坏国家统一的罪行。

从这点来看,张学良枪毙杨宇霆虽有些突兀,却也合乎情理与法理。

参考文献:

[1]张伏露.张氏父子关于东北路权展开的对外交涉——以“满蒙新五路”交涉为例[C]//张氏帅府博物馆、辽宁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张氏父子与近代东北铁路建设.[出版者不详],2019:238-246. DOI:10.26914/c.cnkihy.2019.095664.

[2]书剑为酒.国家干城之材终为军阀制度之殉 张学良为何突杀杨宇霆[J].坦克装甲车辆,2018(22):53-55.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18.22.01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