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社会要走出历史悲情意识,对日本最需要三个“清醒”

6月24日,苏州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两位日本公民遇袭,中国公民胡友平在阻止嫌疑人犯罪过程中受伤严重,经送医抢救无效于26日不幸离世。6月28日,日本驻华大使馆降半旗致敬胡友平,并表示:“胡友平女士以一己之力从歹徒手中保护了无辜的妇幼,相信她的勇气与善良也代表了广大中国民众。”

胡友平的见义勇为,让人想起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聂帅救孤的故事。那时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社会的反抗情绪十分强烈。可纵使这样,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依然秉持人道主义精神,救助和照料父母双亡的两位日本小姑娘。

后来聂荣臻把救下来的两位日本小姑娘送还日本军营,并写信道:“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中日两国人民本无仇怨,不图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为今之计,中日两国之士兵及人民应携起手来,立即反对与消灭此种罪恶战争,打倒日本军阀、财阀,以争取两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与幸福。”

这说明哪怕在容易二元对立的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依然坚守超越仇恨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和平信仰。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昔日的中国,日本同样不是曾经的日本,两国建交以来的合作,造福了两国人民。

在此之际,本号今日刊发2023年写的文章《九一八事变92年:中国对日本最需要的三个“清醒”》,希望当今中国既能牢记历史教训,继续发展和壮大自己,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能逐渐走出历史悲情意识,不要活在历史的阴影之中,吸取近代日本侵华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弱肉强食思维的教训,以和平、平等、正义、命运与共来改进现行国际关系体系,坚守道义信仰,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道德感召力。

九一八事变92年:中国对日本最需要的三个“清醒”

文/邓峰

本文写于2023年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2年。92年前的今天,在明治维新后快速崛起的日本被军国主义的侵略思维所裹挟,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开启侵略中国之路。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92年后的今天,中国综合国力早已反超日本,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是日本经济总量的3倍多。时移世易,尽管日本人均GDP依然远远高于中国,日本在诸多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具有领先优势,但今天中国和日本的综合实力对比,与92年前已经有根本性反转。这反映了过去92年中国在经历一系列苦难后,励精图治,终于再次实现国家的崛起。

此时此刻,在九一八事变92年之际,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该怎么面对历史问题?怎样去处理对日关系?在新的内外形势下,中国要有三个维度的清醒认识。

第一,牢记历史教训,继续发展和壮大自己,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近代日本侵华战争让中国大地生灵涂炭,上千万人伤亡,严重破坏当时中国的发展。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恰如纳粹德国在欧洲的罪行。牢记历史教训既是对前人苦难的同情和告慰,又是对正义、和平的坚守。任何为侵略战争叫好的人,任何否认历史是非、置民族浩劫于不顾的人,都不能不令人怀疑他的良知是否已经泯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日本侵华战争的事实残酷揭示出世界秩序的丛林法则和实力原则。当年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一度寄希望国际联盟(或可视为联合国的前身)调解争端,结果以失败告终。那是一个大国纷争、弱肉强食的时代,那是一个殖民主义、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正义、和平早已被丛林法则和实力原则侵蚀,寄希望国际联盟的调解无异于缘木求鱼。二战后,人类社会建立起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丛林法则和实力原则。但从冷战的历史和今天的俄乌战争来看,丛林法则和实力原则依旧在影响世界秩序。这再次说明在人类社会未实现大同之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遭遇不公时当然应该寻求国际社会的声援,但归根结底还得靠自身强大,只有自身不断发展和壮大,才能有足够强大的能力维护正义与和平。否则,如果自身不强大,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国际社会的声援,那无疑是在拿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作赌注。

正义与和平在任何时候都是努力方向,因为那是人之为人的价值追求,是一战、二战的血淋淋教训。但正义与和平只有以强大实力作为后盾,才能历经风雨而不倒。

第二,在勿忘民族苦难、牢记历史教训的同时,中国社会要逐渐走出历史悲情意识,不要活在历史的阴影之中,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轻装上阵。毕竟,牢记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教训绝不等于一直活在历史的阴影之中,逐渐走出历史的阴影也不等于忘记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教训,要辩证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可非此即彼。

中国当然需要敦促日本正视历史问题,不要被右翼思潮裹挟,甚至应该联合曾被日本侵略战争伤害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守护历史的是非曲直。但毕竟日本侵略战争已经成为历史,二战结束之后中日两国乃至世界形势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的中国不再是昔日的中国,日本同样不是过去的日本。自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和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来,数十年的交流、合作早已在造福两国百姓的同时让彼此建立密切的联结。正因这样,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崛起的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时应该逐渐走出历史悲情意识,分清历史和现实的区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好分寸,没必要让历史问题过度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发展。

第三,中国要吸取近代日本侵华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弱肉强食思维的教训,以和平、平等、正义、命运与共来改进现行国际关系体系,坚守道义信仰,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道德感召力。这既是以史为鉴,又应该是一个受难的大国崛起后的道义抱负。

1978年,在新的形势下,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思曾在《浅论中日关系的鉴往知来》一文写道:“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与日本在人种和文化方面最接近,而日本对中国所造成的民族灾难和心理创伤也最严重。纵观历史,中日两国的相互认知和感情一直处在不断波动的过程中,俯视、仰视、平等、鄙视相继出现,循环往复……中国国内经常听到的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民族生性缺乏平等意识,只懂得尊崇和服从强者,轻慢弱者;日本人之所以现在还不尊重中国,是因为中国还不够强大。这种观点说,等到中国的实力足够厉害,在国际上跟美国平起平坐乃至超越美国,日本人就会乖乖地服气,就像现在对美国那样,对中国俯首称臣。不过,中日关系180年的历史事实,难以支持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立论。日本崛起之后对中国弱肉强食的态度和政策,不仅深深伤害了中国,也最终给日本招致了民族灾难。所以,在180年的中日关系历史中,最应当吸取的教训,是国家间关系不能只遵循实力原则,外交政策不能诉诸狭隘民族主义,而必须遵守国际行为规范与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明传统和崇高道德抱负的国家,多年以来都在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在崛起后除了要本着现实主义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在底线问题上坚守原则,亦要借鉴古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大事小以仁”的智慧。尤其是在面临美国遏制压力的当下,中国要集中注意力审慎应对,构建统一战线,争取更多的国家在中美竞争过程中不要二元对立。当然,这样做最终是为了防止中美坠入“修昔底德陷阱”,是为了和平发展。

正如复旦大学教授唐世平所言,中国应争取与东亚地区形成越来越紧密的经济相互依赖,让东亚地区不加入美国的“对华遏制统一战线”,便能稳住基本盘。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国家实力之外,还要发挥外交智慧和道德感召力。这就要求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性,从更宏大的视野和国家发展大局来与日本交往。

这是一本为美好社会理想构建政治地基的探索之作)

END

推荐阅读

新书绪论 | 给民主另一种可能,扬长避短的新方案

特朗普首辩领先拜登背后:这恐怕才是美国大选最深层的问题

新加坡模式的隐患:李光耀生前重大警示会否成真

特朗普卷土重来,美国大选是2024年全球最大风险?

潘光旦:真正的自由不是散漫和放纵,而是自知和自制

北大教授钱理群:伪精英的六种病征,他们一旦掌权,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