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春秋战国”是什么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从小我们就知道朝代顺序表里面的是: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在这一句里面春秋战国这两个时期在历史记载中可谓是独具特色,春秋五霸、百家争鸣、战国七雄无一不说出那个时代的华章。

那么“春秋战国”到底是什么朝代?春秋为何称为春秋,战国为何称为战国?

周朝的分裂与东周的开始

其实春秋战国就是指的东周,而东周的开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当时的周幽王昏庸无道做了许多荒谬的事,烽火戏诸侯,废长立幼等导致了宫廷内乱和诸侯的不满。

随后周幽王被杀,周平王弑父夺位,并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洛阳,然而这一举动引发了诸侯的不满,各自拥护自己的天子,于是形成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到后来晋文侯联合诸侯诛杀周携王,结束了这一局面,但这也使得周天子的地位大幅下降,各地诸侯纷纷崛起,成为实际的统治者。

周平王迁都洛阳后,证明东周时期正式开始,也就是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减弱,各诸侯国开始在各自的领地内发展势力,互相攻伐,争夺霸权。

春秋时期:礼仪战争的时代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前476年结束,其实这一时期得名于孔子编写的鲁国史书《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242年历史。

在春秋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春秋五霸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等通过改革内政、增强国力,在战争中崭露头角,确立了霸主地位,在这个时期涌现了很多名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

首先是先轸,春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跟随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辅佐晋文公和晋襄公,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在城濮之战中,他领导晋军以32500人的兵力大败楚军42000余人,这场战役标志着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军事崛起。

孙武是另一个春秋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他著有《孙子兵法》,这可是个兵家著作,当时在吴国更是受到重用。在柏举之战中,孙武与伍子胥策划夜袭越军,最终大败越军。

吴起则是春秋时期另一位重要的军事家,他在魏国和楚国都有重要的军事成就。在魏国,他改革兵制,创立武卒制,使魏国军队战斗力大增。

战国时期:残酷争斗的年代

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国结束。这个时期的名称其实源自刘向编撰的《战国策》,记录了东周后期十二个国家的历史。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且残酷,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进入了你死我活的阶段,七国之中,齐、楚、燕、韩、赵、魏、秦成为主要的争斗者。与春秋时期不同,战国时期的战争目标是彻底消灭对手,夺取其土地和资源。

白起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他在伊阙之战中,全歼魏韩联军24万人,并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主力,赵军几乎全军覆没。

孙膑也是战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他辅佐田忌,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在桂陵之战中,孙膑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法,使齐军成功击败了魏军。

王翦是另一位战国时期的杰出将领,他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参与了灭亡五国的战役。在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和平定楚国的战役中,王翦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春秋和战国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春秋与战国的社会生产力差异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两时期的战争特点和规模。

在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青铜器在当时的各个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和军事方面。

然而,由于青铜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铜和锡,而这些资源在当时并不丰富,因此青铜器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各诸侯国的青铜产量也不高。

这种生产力水平限制了战争的规模和目的,在这个时期,战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胜利来彰显国力,而不是彻底消灭对方。

春秋时期的战争多以局部冲突为主,虽然战争频繁,但大多数战斗的规模较小,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多的是为了争夺地位和荣誉,而非土地和资源。

例如,著名的“长勺之战”就是春秋时期的一次典型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齐国和鲁国之间,虽然双方都有一定的损失,但战斗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显示各自的实力和威望,而非彻底摧毁对方。

进入战国时期后,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铁器开始大规模使用。铁器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得土地的开垦和耕作变得更加高效。

同时也使得兵器的制造更加便捷和廉价。这种生产力的进步直接导致了战争规模的空前扩大,各国之间的争斗也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

但是在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已经从彰显国力转变为彻底消灭对手,夺取其土地和资源。战国七雄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不断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这些战争不仅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而且往往决定了国家的存亡。

例如,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便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赵国和秦国之间,双方投入了数十万兵力,最终秦国通过计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长平之战的残酷性不仅体现在战斗的激烈程度上,更在于战后赵国的四十万降卒被秦国坑杀,这一事件震撼了整个战国时代,彰显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和灭绝性。

此外,战国时期的铁器技术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国家能够养活更多的军队,从而使战争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大。

例如,齐国的“田氏代齐”后,通过改革和发展农业,使齐国的经济实力大增,从而能够在战争中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兵力。

战国时期的战争不仅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而且战术和战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铁器兵器的普及,各国纷纷组建大规模的常备军,军事技术和战术也不断革新。

孙膑和庞涓之间的争斗,便体现了这一时期战争的复杂性和高科技含量,孙膑通过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战术安排,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两次击败庞涓,展示了战国时期军事谋略的高水平。

战国时期的战争还催生了许多军事理论和兵书,例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这些兵书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后世的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避实击虚”等战略思想,被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类战争和竞争中。

战国时期的战争不仅是各国之间力量的较量,也是社会生产力和技术进步的直接反映。铁器的普及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空前扩大,战争的目的从单纯的显示国力转变为彻底消灭对手,夺取其土地和资源。

战国时期的战争不仅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存亡,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结尾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各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特点。虽然都是东周时期,但周王室已经失去了实权,各诸侯国成为历史的主导者。

他们在战场上的争斗和变法,使得这两个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独特而重要的阶段。通过了解春秋和战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这些名将的故事不仅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也是中华军事智慧的象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