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博物馆!副中心这个“一馆一园”大工程明年开放!最新实探——

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北京城市副中心官方微信

通州小布北京通州发布:bjtzfb)

了解到:

土黄色的楔形古“城墙”,横跨千年之约的“历史之眼”……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北侧,运潮减河南岸,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一眼穿越两千年前的汉代风华。

昨天(8月29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巡礼首场主题采访启动,探访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及保护展示工程。

路县故城遗址项目自启动以来,备受关注,此次终于揭开神秘面纱。目前,这座汉代古城遗址上,正在建设公园和博物馆,预计2025年对外开放。

1

遗址博物馆:展陈由三部分构成

路县故城遗址

大运河畔,土黄色的楔形古“城墙”静静矗立,一座形如玉璋的博物馆正在加紧筹备。探访首站走进了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该馆大部分功能置于覆土之下,覆土之上的造型仿照路县故城的一段城墙,长卷下覆土部分掀起一角,取名“历史之眼”。

路县故城遗址是在2016年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已获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这座汉代古城的遗址上将建起公园和博物馆,生动展示路县故城的考古发现。

△博物馆效果图

作为配套工程,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01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两层,建筑面积0.85万平方米,地下两层,建筑面积1.163万平方米,主要功能用房包括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展示陈列用房、教育与公众服务用房、业务与研究用房、行政管理区和附属用房。

这座与遗址共存的博物馆里,近2000平方米的原址保护区域中,三口古井、一座窑址被“装”进了一个“保护罩”里,一系列创新技术打造的别致建筑向公众掀开“历史之眼”。

北京市文物局综合事务中心王维珂介绍,博物馆的展陈将由遗址展厅、基本陈列展厅和临时展厅三部分构成。其中,遗址展厅展示挖掘出来的原址,基本陈列展示从2016年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文物藏品。

△“历史之眼”效果图

致敬历史遗迹,该项目在设计上别出心裁。

京建院建筑师高燕杰介绍,该项目设计方案通过国际征集确定,以最小干预原则将大部分功能置于覆土之下,仅以地上二层最小化体量的一字展廊,立于覆土景观之上,充分塑造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巧,绿荫环抱、与遗址交相辉映的意境。

2

遗址公园:复原汉代古城格局建设慢行系统

土黄色的楔形古“城墙”外,绿意尽收眼底。葱葱郁郁的草木间,汉代城址的方形轮廓清晰可见。探访第二站就是路县遗址公园

据介绍,该公园总体保护范围共113公顷,根据市文物研究所近十年考古计划,配合文物发掘,分三期建设。

其中,一期工程共39.2公顷,已于2021年12月完成。二期故城核心区域正在建设,总面积28.6公顷。这里将采用种植容器苗和装配式木栈道、玻璃栈桥等方式,随考古挖掘进度移动,营造互动式考古体验。

目前,项目形象进度约80%,预计与博物馆同步实现竣工,具备开园条件。三期为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中远期建设内容,待项目建设范围腾退完成后开始实施建设。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科长刘杰介绍,

路县遗址公园以“先保护后发掘、边考古边展示”的“公众考古”理念开展建设,是城市副中心历史与文化交融、生态与休闲并举的重要节点。

镜河水系穿公园东部而过,与行政办公区南部的千年守望林遥相呼应。同时,完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遗产体系,完整展现副中心的“千年本源”。

而且,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汉代城址,公园将展示良好的绿化环境和悠久的人文环境,为市民游客提供一处良好的感受历史、休闲游憩的场所,服务城市副中心,提升城市魅力。

与其他市属公园相比,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特色鲜明。刘杰介绍,这里将通过生态种植等方式复原汉代古城格局,再现汉代路城路网系统。同时,建设环城墙的慢行系统,通过地形形成绿岛、增加乔木种植等方式,形成绿色生态的遗址考古公园氛围。

不仅如此,公众全过程参与考古活动。结合考古现场,打造公众全过程参与考古的遗址公园。结合考古挖掘的文物和相关文献,提取元素,利用景观手法展现汉代路城格局和百姓文化生活。

这是一座馆园一体的遗址公园。未来公园和文物展示工程将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管理,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将一体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刘杰说。

3

文物发掘:多项“首个”不容错过

走进考古院临站,记者看到了大批出土的文物。据介绍,目前遗址内开展考古发掘面积470平方米,正在陆续清理明清时期至魏晋北朝时期房址、灰坑等,出土陶器、瓷器、钱币建筑构件等珍贵文物。

路县故城城址是北京地区首个在城市基本建设考古中完整保护下来并建立遗址公园的大遗址。

根据考古发掘出遗存的空间分布,明确路县故城遗址是以汉代路县城址为核心的、由城址本体(城壕、城墙及其围合区域)、城郊遗址区和墓葬区等构成的大遗址。

在路县故城城郊遗址区内清理出了两汉时期的水井,这是北京地区首次考古发掘并记录的汉代井群。路县故城的水井类型全面、丰富,有木构井、陶井圈井、瓦片井、砖木混构井等。

其中,木构井是目前所知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的汉代实用木构建筑遗物,对于汉代考古与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路县故城遗址发掘的方形、七边形木构井是目前所知北京地区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同类型遗存。以后来此参观,这些内容不容错过。

路县故城遗址的“首次”还有很多。遗址区内还出土了木篦、木桶、木盘以及锛、耙等工具木柄等,这些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汉代木制实用器皿。该遗址还首次集中发掘出土大量的战国、西汉时期的陶文。

据了解,路县故城遗址区内已发掘出带有战国、西汉时期陶文(分刻划、戳印两种)的各类器物,是北京地区出土陶文器物最多的遗址。

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孙勐表示,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本身就意义重大,对路县故城城址整体进行原址保护,将进一步扩大路县故城影响力。

★更多重要新闻点开看:

通州将迎中雨+6级大风!最新预报 2024-08-30

河畔时光周末音乐会演出来啦!惠民公益票价,就在北京艺术中心 2024-08-30

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中小学课间10分钟延至15分钟! 2024-08-30

微信重要公告!这些朋友圈不能发 2024-08-29

通州这个镇招考啦!共招20人,快报名 2024-08-29

壮观!城市副中心站扬起首面“京帆”!明年具备通车条件 2024-08-29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 关一文

图片来自北京发布、文旅通州、通州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编辑 刘彤彤

审核 程俊娣

复审 孙华良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通州发布(ID:bjtzfb)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融汇副中心APP

安卓系统长按识别

苹果手机长按识别

北京通州发布

微信号:bjtzfb

通州官方权威信息发布

觉得不错,请点亮“赞”和“在看”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