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008年华同志逝世,在葬礼的前后,出现了4个“没想到”

华同志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领导人,也是毛主席指定的“接班人”,他为政局和平过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又选择激流勇退,毫不恋权。

而在他2008年去世的前后,还出现了四个“没想到”,让人特别感慨。

一、没想到他的简朴低调贯穿了一生

华同志参加革命后,生活上始终保持着朴素的作风,从来没有谋过私利。

即便他担任过国务院总理、中央主席、军委主席,在吃穿用度上他也从不奢侈,并且亲属都没有因为他的关系而获得什么特权,哪怕是他的妻子上班也是每日骑单车,不得使用公车。

1980年6月,有人向中纪委举报,说华同志准备在故乡修建纪念馆,大搞“个人崇拜”。对此,华同志自己都是一脸茫然。

中纪委进行调查后,

发现是华同志的哥哥要在老家修葺屋子,生活水平好了,谁不想把家里重新收拾一番呢,只是没料到添油加醋的风言风语会传得那么快、那么离谱。

事情弄清楚后,华同志为减少影响,让哥哥停止修房,一家人就又住在老屋好几年,直到华同志退居二线才继续动工。

对于一件这么普通的事,华同志就如此严肃对待,亲人们自然不可能从中得到任何好处。自从主动辞去身上的重要职务后,华同志的生活就特别简单,除了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雷打不动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以外,平日里很少出门。

有时出于生活所需去购物,被人认出来称呼“华主席”后,他还会笑着摆着说“认错人了”。有一个比较有趣地方是,

华同志特别喜欢跟小孩子玩,他曾经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看《铁臂阿童木》,还饶有兴致地讨论剧情。

在华同志看来,孩子们是中国的下一代,也代表着祖国的希望,所以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

而华同志个人晚年最大的爱好就是在房间里练习书法,闲时在院子里栽种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如果这时有人上门,会发现这位昔日的最高领导人跟老农没多少区别。

在华同志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已经有了预感,所以特别叮嘱家人,自

己的葬礼要一切从简,不能浪费国家的钱财,也不要影响到群众。

中央选择了遵从他的个人意愿,为了尽可能简单又凸显形象,特意指定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所来负责他的陵园规划。山西是华同志的家乡,也是他一直念念不忘的地方,中央这个选择也是非常用心。

设计团队特别重视,专门去参访了中山陵等重要领导人的墓地或纪念馆,从中吸取了不少优点。最后又结合了华老的人品、山西的地方文化特色,将他的墓做成了一个鼎的形象,实乃国之重器。

二、没想到他未葬在八宝山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全国规格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包括任弼时在内的众多国家领导人、革命英烈都被安葬在此。

本来依照华同志的级别,完全是可以葬在八宝山的,但他在临终前特别交待了这件事,希望能把骨灰埋在交城卦山,因为那是生长的地方,也是他最开始参加革命打游击的地方。

华同志跟毛主席一样,因公务繁忙极少返乡,建国后一共才回过三次交城,他特别希望能永远长眠于故乡。

所以他去世后,妻子和几个孩子向中央提出申请,同时也表示需按照“四不原则”:

不占耕地、不破坏风水、不影响历史遗迹、不与人民争土地。

中央最后通通批准了。

2008年9月,华同志的家人到达交城卦山选址,最后就挑中了一个普通的山头,这也符合华同志低调的作风。

如今在交城,华同志的陵墓已经成了知名地,即便很多不熟悉以往历史的人被问起,也会赞一句:

那是我们当地的名人啊。

能被家乡人永远记住,这也是华同志最欣慰的事了吧。

三、没想到葬礼会有那么高的规格

尽管华同志生前多次强调丧事一切从简,但他毕竟曾是最高领导人,所以中央还是给予了最大的重视。

他的葬礼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务院领导均有出席,许多昔日高级干部以及干部的后人也有前来致敬意。

部分国家高层不久前还在国内外参加活动,听闻华同志去世的消息后连忙赶回送最后一程。

这么高规格的仪式,体现的是中央对历史人物的实事求是,即便华同志已经离开了领导岗位20来年,但他的历史地位谁也无法改变。

四、没想到悼词当中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其实华同志在退下来之前,与邓公、陈云等老干部是有过争执的,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时间,两种思想路线有过很激烈的碰撞,虽然双方都是为了公事,但在旁人看来就不算太和睦。

所以最初不少人都以为悼词的用语会比较中性。令人意外的是,组织在追悼会上称赞华同志是

“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经受过考验的忠诚的共产党战士、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能被官方认定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都是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并且悼词还对华同志做出了正面肯定:

曾在党和国家的主要岗位上任职

。这是客观准确的阐述。

这四个没想到,都在侧面印证了华同志的品格。

华同志最令人敬佩的一点就是能为大局着想,他不计个人地位和荣誉,甘愿为了群众的幸福生活主动辞去职务,这种博大的胸怀少有人能及。

并且他说退就是真的退,再大的权力也是说放就放,但做了这些后并不意味着他就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换了一种身份继续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虽然他担任最高领导人的时间并不长,但他的付出谁也无法抹杀,历史和人民会给出公正的评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