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最早是由于原始人类为了避免去世的同伴免遭野兽啃食,将逝者的遗骸埋入地下,由此而产生了土葬。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后,土葬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丧葬方式,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如今这种传统的丧葬方式,已经快要被新兴的火葬取代,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流行土葬了。
虽然火葬这种丧葬方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可是最近这些年却有不少专家学者反而呼吁土葬,比如北大教授吴飞,他就曾多次公开呼吁恢复土葬,认为火葬是将人当垃圾处理,缺乏人文关怀,显得极不尊重。那么,恢复土葬又有什么好处呢?为何这些专家学者跳脚呼吁土葬?
火葬作为一种新兴的丧葬方式,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主要是因为火葬有着不少优点。比如说,火葬能够节省大量土地,不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相对于土葬来说,火葬虽然消耗了一些能源,但是比土葬更加绿色环保。更重要的一点是,土葬有着繁琐的丧葬礼仪,而火葬的过程则比较简单。
虽然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火葬的这些优点,可是在一些专家学者眼中看来,土葬的优点更多。比如北大教授吴飞,他认为火葬相较于土葬来说,其实并没有明显优点,因为火葬在燃烧的过程中不但消耗能源,还污染空气,而土葬才是真正的绿色环保,埋在地下数十年就会被大自然分解。而且,土葬最重要的一点是具有人文关怀,这一点是火葬所不具备的。
这位北大教授的观点,主要源于《周礼》,而周公在《周礼》中就提倡“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周礼》与《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历朝历代的礼制都深受影响。因此,土葬不但有一套十分复杂的礼仪制度,而且还被上升到后代是否孝顺的高度。在古人眼中看来,人死之后不但要土葬,而且要厚葬,不然就是不孝。古代的厚葬之风,就是源自于此。
现代人都知道,厚葬之风其实是一种陋习,但是在古人眼中看来,子孙后代孝不孝顺,就要看有没有给先人厚葬。对于古代的有钱人来说,厚葬自然不成问题,也不会因为厚葬对子孙后代的生活产生影响。而对于古代的穷人来说,厚葬确实对生活影响挺大,会让本就穷困的生活雪上加霜。可是即便如此,厚葬之风依然盛行,哪怕没有金银元宝,也要放一些压棺的铜钱进去。
在传统文化中,土葬有着一套十分繁琐的葬制礼仪,据说这套礼仪是由周公创造的,然后又由孔子发扬光大的。孔子曾经为门下弟子讲解丧制,使得这种繁琐的葬制流传天下,不但耗费金钱,也十分的消耗精力。这套丧葬礼仪有多繁琐?说出来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惊讶,如果严格按照古代的丧葬礼仪,走完整个礼仪流程起码要花费数年时间。
古代的丧葬礼仪复杂到什么程度?连几时几分出殡,几时几分下葬都有具体要求。真要说起来,披麻戴孝这些反而不算什么了,真正麻烦的是守孝。在古人眼中看来,父母亲人去世后要守孝三年,这三年除了给父母守孝之外,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娶亲,基本上啥也干不了。如果有官职在身的,还要向朝廷禀明,辞去官职回家为父母守制27个月,这叫丁忧。
可能有人要说,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中科举做了朝廷命官,难道就因为要给父母守孝,就要辞去官职吗?当然,你也可以不主动回家丁忧,只不过要是被朝廷御史知道后,恐怕就不是辞官这么简单了。不孝和不忠一样,都是最被古人所痛恨的,如果有大臣隐匿不报,轻则罢官夺爵,重则打入天牢。
专家学者们之所以呼吁恢复土葬,除了因为土葬具有人文关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土葬传承的是传统文化。可是古代的葬制延续的是封建礼仪那一套,虽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显然已经是不合适了。别的不说,就说守孝三年啥也不做,试问现在有谁能够做到? 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现在人们都在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而土葬礼仪繁琐,整个流程都大操大办,也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相比之下,火葬的花费反而要低许多,更能减轻人们的经济压力,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火葬的原因之一。因此,既然土葬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潮流了,也就没有恢复的必要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