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春同志的革命征程充满了波折与传奇色彩。早年,他怀着对三民主义的热忱,对孙中山先生满怀敬仰之情。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于湘南这片土地上积极奔走,与众多共产党人携手并肩,引领着农民与工人阶级奋起抗争,向封建与军阀势力发起猛烈冲击,为民众争取应有的权利。
然而,1927 年风云突变,蒋介石倒行逆施,疯狂残害革命志士。这让张际春对国民党彻底寒心,他毅然决然地转身投入红色的怀抱,化身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1928 年,他投身于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之中。随后,在朱德总司令的引领下奔赴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胜利会师。红四军成立之际,张际春被委以团党委会主任之职,主要负责政治工作,其地位与团政委不相上下。
1929 年,张际春的工作转向了宣传领域,先后担任师、军团宣传部长。他那卓越的文笔堪称一绝,能够以最质朴的文字揭示最为深刻的道理,如同一把钥匙,开启读者的智慧之门。毛主席对他的才华极为赏识,多次嘱托朱德总司令对他加以重点培养,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1934 年,博古与李德掌控红军军政大权后,推行 “左倾” 路线,盲目地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军事对抗。红军因此屡战屡败,部队遭受重创,官兵们唉声叹气,军心摇摇欲坠。张际春见状,毅然决然地给博古与李德写信,苦劝他们改弦易辙、迷途知返。岂料,这一行为竟触怒了博古,一顶 “右派” 的帽子无情地扣在了张际春的头上,他也遭受了严厉的批判。仅仅三天之后,张际春便被降职,前往某团担任后勤部长。长征拉开帷幕后,张将军随红 5 军团一同前行,参与了娄山关、乌蒙山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役。1935 年中旬,张国焘妄图分裂革命队伍、“另立山头”,张际春立场坚定地予以抵制,始终与毛主席站在同一阵线,坚决拥护毛主席的领导。
在抗日战争时期,张际春主要在后方默默耕耘,肩负起纪律整顿与政治宣传等重要事务。他宛如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正义 “红色判官”,在广大官兵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解放战争的战火燃起后,张将军被调到刘邓大军任职。1947 年,他追随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挺进大别山。1948 年底,他又投身于淮海战役的滚滚洪流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在西南军区工作,主管维稳与农村改革等事务。1954 年,他被调到中宣部担任副部长一职,自此离开了部队,他的党组织关系也从西南军区转移到了中宣部。
1955 年,中央军委举行盛大授衔仪式。原本计划授予张际春大将军衔,但毛主席考虑到他已脱离部队,从原则上来说不宜参与授衔,于是挥笔将他的名字从大将名单中划去。尽管张际春并未获得军衔,但这并未妨碍他的仕途发展。他依然深受毛主席的重用,不仅当选政协常委,还成为中央委员。
1966 年,动荡的风暴席卷而来,许多别有用心之人对张际春发起恶意攻击,污蔑他犯有 “右倾” 错误。同年,陈伯达在北京市体育场召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批斗会,将矛头对准张际春。1967 年,陈伯达再次恶意给张际春 “扣帽子”,诬陷他 “反党”“反革命”。张际春曾试图为自己辩解,但效果甚微。同一年,他被关进监狱接受隔离审查。在狱中,他频繁遭受无端的攻击,身心遭受了严重的摧残。长期的抑郁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心脏和肾脏相继出现病变。
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竟残忍地剥夺了他去医院治疗的权利,甚至连药物都不给他。他的病情愈发严重,到了 1968 年中旬,他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他深知自己可能难以逃过此劫,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写下一封遗书留给家人。1968 年 9 月,他带着无尽的遗憾与世长辞。动荡结束后,党中央重新对张际春的案子展开调查,并于 1978 年为他平反,恢复了他的名誉。1979 年初,党中央为他补办了追悼会,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让他的英魂得到了安息。
张际春的子女们也都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其中长子张晓刚尤为突出。他自幼便聪慧过人、机灵乖巧,而且为人热情善良,深受大家喜爱。18 岁时,在父亲的影响下,张晓刚投身军旅,在兰州军区某部服役,担任过见习排长、团侦察参谋等职务。80 年代末,张晓刚退伍后投身商海,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一位身价过亿的人民企业家。如今,张晓刚已经退休,他在闲暇之余积极参与红色活动,传承革命精神,传播共产主义的火种,激励着新一代的青年们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努力奋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