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璀璨夺目的朝代,孕育了无数英才,其中江南四大才子更是以其横溢的才华和传奇的人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俗语有云:“金子总会发光”,而在这四人之中,文徵明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从小便身处质疑声中,不被众人看好,一生九次乡试落第,但他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最终逆袭成功,成为了四大才子中成就最为卓著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徵明的世界,探寻他背后的故事,以及他那首传诵千古的《感怀》诗,是如何点醒无数世人的。
文徵明,出生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前后的一个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然而,他的童年却并非一帆风顺。据史料记载,文徵明七岁时仍不会说话,直到十一岁才开口言语,这一度让周围的人对他产生了质疑。但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却从未放弃过他,他坚信“儿幸晚成,无害也”,时刻将文徵明带在身边教导,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弘治元年,经过勤学苦读的文徵明终于成为了乡里的秀才。然而,在随后的岁试中,他只因书法不佳而被评为了三等。这次挫折并没有让文徵明气馁,反而激发了他研习书法的决心。他开始刻意练习书法,后与祝允明一同在岳父李应祯门下学习,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弘治二年,文徵明又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跟从学画,自此书文画并进,逐渐展现出了他在艺术方面的卓越才华。
然而,文徵明的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他一生九次参加乡试,却屡屡落第。这对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直到五十岁时,正德末年(1521年),他才以岁贡生的身份荐试吏部,并被授予翰林院待诏的职位。然而,进入翰林院后,他却又遭到了姚涞、杨维聪等人的轻视和排挤,他们嘲笑他说:“我衙门不是画院,乃容画匠处此。”面对这样的侮辱和打压,文徵明在三年后毅然辞官回乡,选择了回归田园、潜心创作的生活。
在辞官回乡的日子里,文徵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诗文书画的创作中。他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逐渐在诗、文、书、画四个方面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他的画作以山水、花鸟为主,风格清新雅致、意境深远;他的书法作品则笔法流畅、气韵生动;他的诗文更是情感真挚、意境悠远。他的才华和成就不仅赢得了同时代人的赞誉和尊敬,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这段时期,文徵明还创作了那首传诵千古的《感怀》诗。
《感怀》
明 文徵明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诗中表达了他对过往自由如麋鹿般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理想与现实落差的感慨。他写道:“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经历,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理想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文徵明的才华和成就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和尊敬。晚年的他名满天下,声望极高,成为了苏州乃至整个江南文坛的领袖。他的诗文书画作品被广泛传颂和收藏,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而他那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激励着无数后人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文徵明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坎坷与奋斗、挫折与成功的传奇。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文徵明在《感怀》诗中所写的那样:“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即使我们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初心、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文徵明的故事和《感怀》诗不仅点醒了无数世人,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像文徵明那样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让我们铭记文徵明的传奇人生和宝贵精神,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