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为何武则天要灭掉薛丁山一族?真相被揭开,是权谋的博弈

虽然在历史上远不如父亲薛仁贵有名,但是在民间故事和传奇演义中,薛丁山的存在感却非常强。

无论是征西之旅还是他和樊梨花之间的爱恨纠葛都让不少人津津乐道,是戏曲中的经典名段。

根据民间传说的记载,薛丁山为李唐王室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守护一方平安的镇国大将。

然而这样一位功臣,结局却非常凄惨,一家280多口几乎团灭,还被处以极其残忍的刑罚。

为什么掌握大权的武则天极其果决地灭掉了薛丁山一族?其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夫妻立下赫赫战功

作为享誉全国的初唐名将,薛仁贵的一生确实充满了传奇性。他幼时家贫,耕种为生;后来官拜都督,屡次率军击败高丽和突厥,立下了不世之功。而他的儿子薛讷也是子承父业,多次击败来犯之敌。

在民间传说中,薛仁贵的儿子被改名为薛丁山,并且其功绩还被不少人夸大,风头直接越过了他的父亲。

薛丁山是薛仁贵和妻子柳银环的儿子,从小就颇得父亲宠爱,薛仁贵行军到哪里,都会带着薛丁山。一开始父子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给父子亲情蒙上了阴影。

某次薛仁贵带着儿子外出打猎,在路上遇到了一只非常罕见的白虎,薛仁贵兴致大起,一路追逐。可能是追到了兴头上,平时百步穿杨的薛仁贵失了准头,竟然误中了儿子。

薛丁山被射中后,直接掉落山崖,从此音讯全无。薛仁贵派人苦苦寻找,但是三天过去了,依然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只能放弃。此事成为了薛仁贵一生最大的遗憾,每每想起都痛心不已。

幸运的是,薛丁山并没有因此殒命,他掉下山崖后被高人救起,得到了后者的悉心培养,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等到薛丁山成年后,有一天,师父忽然命他下山救人。等到去了指定的地点后,薛丁山才发现原来要救的是父亲薛仁贵。

因为误射之事,薛丁山对父亲一直颇有怨气,迟迟不愿与之见面。但看到薛仁贵陷入危机后,他几乎没有犹豫,直接拍马上前,从乱军之中拼死救下了父亲。

就这样,薛丁山父子尽释前嫌,重归于好。而薛丁山也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还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樊梨花。在这位足智多谋的女将帮助下,薛丁山最终平定了西凉,为李唐立下大功。

班师回朝的薛丁山受到了唐高宗的亲自接见,后者对他平西凉的战功大加赞赏,将其封为辽王。在此之前,薛仁贵曾被李世民封为平辽王,这一家子可谓是满门忠烈,而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只不过,薛家的好运也就此到头了,薛丁山和樊梨花这对夫妇很快就陷入焦头烂额之中。因为他们的儿子薛刚逐渐长大,后者性情顽劣、到处惹是生非,最终给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

薛刚闯下大祸

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有轮回之意,薛丁山和他的父亲薛仁贵因为一次误射产生了龃龉,父子之间误会多年。而薛丁山和他的儿子薛刚同样矛盾重重,经常发生争执和对抗。

在民间传说里,薛丁山和樊梨花只有薛刚这一个儿子,如果这两个人精能好好教育孩子,必然能培养出一个少年英雄。

可惜的是,薛刚小时候正赶上了薛丁山和樊梨花征战沙场的岁月,后者担心儿子受到伤害,故而没有把他带着身边。缺乏了父母的管束,自在长大的薛刚养出了一身臭脾气,听不去任何人的建议。

等到夫妻两人有了空闲后,薛刚的性格已经彻底定型了,两个人是骂也骂了、打也打了,但是都没能把儿子的顽劣脾气掰过来。甚至在父母的强压下,薛刚的“叛逆性情”反而变本加厉。

考虑到儿子的本性不坏,在顽劣的表象之下是嫉恶如仇的内里,所以薛丁山一直相信薛刚未来能成器,并没有彻底放弃他。不仅悉心教导他武艺,还培养薛刚军事指挥的能力。

就在薛丁山以为儿子已经要转好的时候,薛刚却和右班丞相张天佐发生了矛盾,将后者痛扁一顿。不过张天佐是奸邪之后,自身也心术不正,因此薛丁山并没有太生气,只是把薛刚禁足了一百天。

被轻轻放过后,薛刚内心愈发骄狂。禁足期限还没到,他就在上元节那天,背着父亲偷偷溜出府去看花灯。

然而这一去却给薛家遭来了灭族大祸,薛刚在看灯的路上遇到了张宝,后者一向作恶多端,这一次又当着众人的面强抢民女。嫉恶如仇的薛刚立刻出手阻止,沿街追打张宝。

就在张宝慌不择路之际,他遇到了出宫游玩的太子李奇,后者并不知道事情的经过,只是看到薛刚气势汹汹的动手打人。于是李奇听信了张宝的谗言,出面阻止。

气头上的薛刚哪里顾的上这些,他以为太子和张宝是一伙的,便选择把两个人都揍了一遍。结果,薛刚一时收不住手,竟然误杀了太子,闯下弥天大祸。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太子倒地的画面恰好被登楼赏灯的唐高宗看到,后者一时激愤之下,竟然昏厥过去。等到太医赶到后,李治已经药石难救,没几天就撒手人寰。

武皇痛下杀手

此时的薛刚还不知道自己误杀了太子,又气死了皇帝。他只知道自己犯下了人命官司,一下就慌了神。好在下人们及时醒悟,拽着他赶回了府中,这才躲过一劫。

得知儿子闯下大祸后,薛丁山和樊梨花愤怒不已,差点就要除去这个祸害。但毕竟父子情深、母子连心,二人终究还是狠不下心来大义灭亲,只能找人紧急把薛刚送出城。

一开始,薛丁山夫妻二人还比较镇定,他们只以为儿子误杀了人,还想着能靠曾经的战功求下一份恩典。

然而此时的后宫中,接连收到儿子殒命,丈夫不久于人世的消息,皇后武则天已经出离愤怒,彻底丧失了理智。她立马派兵围住辽王府,等待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当唐高宗的死讯传到薛府后,薛丁山和樊梨花如遭雷殛,双双瘫坐在椅子上。他们这才知道儿子究竟闯下了怎样的大祸,别说网开一面了,能不被株连就已经是万幸。

如果换一位仁厚的君主,或许能看在薛家的大功上法外开恩。但唐高宗去世,新君还没有上位,朝廷和后宫都在武则天的管辖之下。这位千古女帝可不是什么良善之人,她的杀伐果断和冷酷心狠是多少男子都完全不能与之相比的。

面对众臣的求情,丧子失夫的武则天一句都听不进去,她直接下令让薛家的280多口人全部给儿子和丈夫陪葬。即便如此,武则天还觉得不解恨,最后她命令兵士把薛家一族全部埋葬在一个大坑内,然后用水银封死,让这些人生生世世不得往生。

出了一口恶气后,武则天紧接着便发出谕旨,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缉捕逃脱的薛刚和樊梨花,一旦发现,格杀勿论。

海捕文书同传天下后,薛刚终于知道闯了多大祸,全族都因为自己的过错被诛杀。激愤的薛刚转投西凉,之后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薛刚反唐”的故事了。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人会感到好奇,为什么武则天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将薛氏一族屠灭?真的是因为一时激愤吗?

背后的权谋博弈

其实在演义中,武则天会使出如此酷烈的手段,其背后是有着复杂的权谋博弈的,绝不只是“为爱发疯”这么简单。

在整件事里,有一个人的意见被所有人忽视了,那就是被薛刚“气死”的唐高宗。这位仁厚君主在去世之前,接见了太子李显,反复叮嘱后者,不要因为自己和二太子的死迁怒薛家。

听完李治的遗言后,李显下定决心要保薛丁山一命。因为后者是朝中的肱股之臣,掌握着大唐兵权。如果能借这件事对其施恩,就可以把这股重要的力量撰在自己手里,在即位后迅速掌控朝堂。

李显想的很好,但是他为薛丁山求情的行动过于直接,暴露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对于薛丁山,武则天的态度是可杀可不杀。但是了解到儿子的“小九九”后,她的杀心陡然变得坚定起来。

其实这一切也不能怪李显,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女子称帝的先例。所以,他根本没意识到母亲会是自己皇位的竞争对手,在面对武则天的时候,他一直没有设防。

当然,武则天想要登位,最好也是能把兵权撰在手中,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率。因此,她在动手之前,还是派人到薛丁山的府邸去试探,想看看能不能把这位大将争取过来。

谁知道,命在旦夕的薛丁山依然对大唐忠心耿耿,面对武则天派去的使者,他一点都没动容,只是不断重复辜负了先帝隆恩。

消息传回后,武则天大为光火,她意识到这个忠君爱国之人终究不能为自己所用。虽然对薛丁山的人品和能力都很赞赏,但武则天还是下了杀手,而且她直接诛灭薛家满门,彻底杜绝后患。

在演义中,武则天这么做还可以强化自己的权势,同时借机敲打朝中的重臣,为将来的上位之旅铺路。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武后都没理由放过薛丁山。

结论

根据演义传说的内容,薛家的灭门和“二太子被误杀”其实关系不大,更多是因为薛丁山和武则天立场相悖,后者得到机会后自然要痛下杀手。所谓的“替子报仇”不过是权谋斗争的掩饰罢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