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公主的悲凉人生:流落异国50年,历经四朝三嫁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常建的这首《塞下曲》盛赞了汉代和亲公主远嫁乌苏,犹如明媚的春风驱散了滚滚狼烟,让大汉王朝与乌孙国化干戈为玉帛的历史功绩。然而,在舍小家为大国的背后,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和亲公主们远嫁西域的悲凉与酸楚?解忧公主的悲凉人生:流落异国50年,历经四朝三嫁。

为了继续保持这种政治联姻,细君公主死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成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军须靡。这个解忧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与细君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她丰腴健美,生性爽朗,很有女英雄气概,忠君爱国的观念很深,对政治的兴趣也十分浓厚,对朝廷的“和亲政策”,她更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她是抱着一种大将军出征,必定凯旋而还的心情,踏上征途,在另一个战场上为国效命。她远嫁塞外,不是悲悲戚戚,而是轰轰烈烈,壮志满怀。

不久之后军须靡也病重去世了,去世之前把大权交给了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翁归靡于是继任为王,是为肥王。按照习俗翁归靡也和解忧公主通婚了。但是好景不长,肥王也重病,而且根据军须靡生前的遗嘱,等到儿子泥靡长大之后,肥王需要还政给泥靡,于是王位也就重新归还给了泥靡。而且根据乌孙的习俗,解忧公主第三度嫁给了泥靡。这也就是解忧公主最后的一任丈夫了。当时因为泥靡倒行逆施、残暴无度,与解忧公主的感情并不好。

解忧公主从汉武帝太初年间(约公元前104年后)远嫁乌孙,到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已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在远隔千里的异域经历了四朝三嫁后,她上书宣帝表示“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便派人把她接了回来。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已七十的解忧终于回到长安。

汉宣帝时期,解忧公主年老,上书要求归汉。汉宣帝得信后深为所动,遂于甘露三年,下令迎解忧公主归汉,其时年将近七十,在乌孙五十余年。汉宣帝下令赐与田宅、奴婢,奉养甚厚,仪比公主。两年后解忧公主去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