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知多少?一张图,带你再次认识长江→

对于长江,你真的了解吗?你还记得它到底有多长,又流经多少个省份吗?那些在长江之畔诞生的诗词歌赋,你还能否脱口而出?长江背后蕴藏的文化密码,你又了解多少呢?本期《开讲啦》邀请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用他40年走遍长江的经历,为广大青年分享长江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张图,让你再次认识长江

节目一开始,贺云翱就通过一张图带大家打开了认识长江的新方式。他说,长江绵延6300多公里,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在这里,曾经诞生了东亚地区人类最早的栖息地——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在这里发现了260万年左右的人工打制的石器。长江还诞生了东亚地区最早的国家社会——良渚文明,考古学家在良渚发现了城墙、宫殿、仓储、水利设施、王陵,这些都构成了一个早期国家的必备条件。这条古老的长河上还曾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栽培稻、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还是浪漫主义文学和红色文化的诞生地……因此,我们说长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如果你生活在古代长江

你会见到什么动物?

贺云翱介绍,因为地处北纬30°附近,长江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动物曾出现在长江沿岸。比如,在三星堆祭祀坑里出土了大量象牙,证明古代的长江流域是有很多大象的,甚至根据文献记载,一直到宋朝,长江流域都有很多大象。而且,不仅是大象,目前在中国境内已经找不到的犀牛也曾生活在长江流域。

现在,长江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方之一,拥有大量濒危的野生动植物。比如中华鲟,它是我国独有的物种,最早出现在1.5亿年前,有“活化石”之称。另外,还生活着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江豚,它早在2000多万年前,就出现在长江流域。

近些年,随着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的推行,诸如中华鲟、江豚这一类的濒危物种正在缓慢回归,比如江豚数量就在5年禁渔期内回涨了20%多。贺云翱感慨道,每一种生物的灭绝都是地球一种资源的重大损失,意味着一个基因的种群就消失了,所以保护长江,保护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就是为中华民族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

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秘密

全球范围内,长江在各项数据上都未能排在首位:长度比不上尼罗河,流量远不及亚马孙河,因此在世界大河排名中只能位居第三。但是,若论及航运经济价值,目前全球尚无其他河流能够与长江相比,它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贺云翱现场解密了这“流量”背后的秘密。他说,世界上很多大河都是南北走向,而长江自西向东流淌,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这为它带来了巨大且稳定的流量、宽阔又深厚的水道。在长江流域,自上海入海口到宜宾内陆,全长2700公里的主航道均可通航。此外,长江的支流众多,与干流共同形成了庞大的内河航运网络,也由此形成了覆盖中国11个省市,126座城市,超过6亿人口的长江经济带。

京剧、烤鸭

其实都来自南方

你知道吗?我们耳熟能详的京剧、北京烤鸭,其渊源竟都在南方!贺云翱解释,京剧的前身是安徽的徽剧,也称“皮黄戏”。乾隆八十大寿时,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逐渐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并广为流传,后来又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同时吸收了汉调、秦腔、昆曲的部分剧目,兼容并蓄,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声腔,称为“京剧”。

当年朱元璋定都金陵(今南京),对南京烤鸭情有独钟,民间甚至流传着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鸭一只”的传说。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带走了不少南京的烤鸭高手为他掌厨。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烤鸭从宫廷传到了民间,据说北京的第一家烤鸭店当时名叫“金陵片皮鸭”,由此足见北京烤鸭的起源。

来源:央视一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