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家世显赫:富能不能过三代,还是要看人

在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富裕的家庭都会陷入“富不过三”的怪圈。西方家族常有屹立不倒的富豪家族,像美国杜邦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马克斯家族。

不过,虽然我国没有西方的富豪家族,但拥有很多名门望族,我国知名作家易中天的家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易中天的家世十分显赫,不同于有些富家子弟的纨绔挥霍,易中天家族的人从古至今都将儒家文化精神贯彻到极致。

易中天的十八世祖为国献身,二爷爷跟随黎元洪参加辛亥革命。而反观曾富甲一方的家族,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富”为什么不过三代?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富不过三”有实例,却并不是一个四海皆准的规则

在人们眼里,易中天一直都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对于这样的文化人的家世,很多人知之甚少。

但通过《客从何处来》这档节目中,人们才认识到易中天的家世多么显赫。早在明朝时期,易中天的世祖就是一方官员并为国献身。

到了民国时期,易氏家族更是出了一批为国奉献的有志人士。

时至今日,易中天的家族依旧非常显赫,打破了“富不过三”的言论。易中天也说,富能不能过三代,还是要看人。

“富不过三”是从孟子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演变而来的。原文则是“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在中国,以德行高尚传承下来的家族,能传十代以上,但是以富贵来传承的家族,则传承寥寥几代就消亡了。

对于欧美来说,长寿的富豪家庭并不算少。在全球的企业里,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往往都是来源于百年以前的富豪家庭,在一代代的传承下将其发扬光大,并经久不衰。

日本的金刚组建筑家族企业,至今已经拥有1400年的历史。

在关于对全球一百名家族企业的调查里,欧美国家占了前三,日本就紧随其后,排在第一百名的家族企业也有226年的历史。

不过在这些成功的例子后面,也有很多失败的富豪家庭,家族企业能够一直传给后代的概率也不算很高。

据统计,在美国,将家族企业传承给第二代的概率只有30%。能够将家族企业传承下来的,也都有着多多少少的阶级原因。

在《福布斯》的调查报告中,关于中国的家族调查研究多数验证了“富不过三”。在2010到2012年间,多数的家族企业都由创办者的子女来继承。

但是在继承企业之后,继承人的表现都不尽如意。二代任职之后,企业的盈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尽管许多企业以后也会面临这样的后果,依旧有很多在职者抓紧时间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接班人。

中国人有一个比较执着的观念,那就是无论自己多么贫穷或富有,都会努力积攒东西好传给下一代。

这种传承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像秦始皇就想把自己的皇位传承千代万代。不过许多富豪家庭在坐拥财富后,多多少少都会将其挥霍。

“富不过三”为什么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则,其实还是家庭和社会原因。

新中国成立才70余年,能从战争和大浩劫里活下来的家族实在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有比较优秀的家族企业,时至今日也被划入国企。

至于现如今辉煌着的富豪家族,今后能不能继续辉煌下去,还要等时间轴拉长之后再下定论。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文化根基,家庭教育决定家族能否走多远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文化根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家风,即便是坐拥千亿财富,也会慢慢被消磨殆尽。

近日,钢琴家傅聪的去世让人们再次想起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道:“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在傅雷写给傅聪的信件中,傅雷一直教育傅聪一定要先做人,然后再做艺术。对于远渡重洋的儿子,傅雷也一直在用书信教会傅聪如何做人。

父母的苦心和精神,也一点点地影响着孩子。这样的家风才能让家族文化,让整个家族绵延不绝。

在谈论易中天显赫的家族前,还要提一提另外一个家族——钱氏家族。

著名学者钱钟书,物理学家钱三强、钱学森,语言文学家钱玄同......这个时至今日人才辈出的家族,早在宋朝时期就出了350个进士,钱氏的名人更是高达1000多个。

一个家族,只有能够人才辈出才能一直繁衍下去。创业艰辛,但更难得的是守业。钱氏家族能够一直延续下去,靠的不是巨额的财富,而是代代所遵守的钱氏家训。

遵守着浩然正气的家风,要比做个守财奴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钱氏家训》中道: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在这样教育环境里成长的人,即便是越过百年,良好的家风依旧能让子孙继承起前代人的宝贵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稳固的根基才是让家族走得更远更久的根本。

曾经的中国首富王健林,他的儿子则是国民富二代王思聪。

王思聪又被戏称为“国民老公”。从王思聪的经济头脑上来看,并不能说王思聪是一个“败家子”,但在人们眼里,这位“国民老公”只是一位花花公子。

他活跃在娱乐新闻板块上,对于他父亲和他自己所拥有的财富人们早就已经淡忘,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无论是当下的娱乐媒体还是网友,都喜欢窥探王思聪的个人生活,而王思聪似乎也把这些当成出圈的谈资。

尚不知王健林的家风如何,但是比起那些文化起家的大家族来说,白手起家的王健林的家庭还是缺少了很多东西。

在对王思聪的教育上,人们只看得到王思聪所在镜头表现的那般。重要的是,财富到了王思聪这一代已经大幅度缩水,至于以后能否传到第三代,这就留给后人来观察了。

当后代没有教育好时,则会直接将财富断在第二代里。后辈生下来就享受无尽的财富,他们没有经受前一代的苦。

如果不经受良好的教育,不懂得前一辈创业的艰辛,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只会让家族迅速败落下去。

只有保持良好的家风才能让让财富传承下去,而这就需要第一代财富拥有者对后代的培养能力。

精神传承大于经济传承,给后代留下最宝贵的财富

其实比起经济上的传承,前代对后代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霍氏家族是正儿八经的豪门,而到了霍启刚这一代已经是第三代了,霍家的势头依旧很猛。

这已经打破了“富不过三”的魔咒,而为何霍家能够传承至今呢?这并不是因为霍家有惊人的财富,而是源自霍家良好的家风。

霍英东的标签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霍英东是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深知创业的艰辛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他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也将爱国的情怀传递给自己的子女。霍英东在世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并投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之中。

无私奉献、不畏邪恶、自强不息,这些标签让霍英东的后代也深受感染。

精神的传承更大于经济的传承,在霍英东的影响下,后代也不甘落后。无论是霍英东在世还是去世之后,其后代都在继承霍英东的精神。

积极建设体育业,热心公益,这些都是霍英东后代一直未曾停歇的。

够继承住前代的宝贵精神,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好在霍英东做了个好榜样,这也能让霍家摆脱“富不过三”的规则。

说起显赫的家世,因《百家讲坛》为人熟知的易中天也是名副其实的显赫家族。

易中天的二爷爷是清朝第一批留洋的学生,后来跟随黎元洪参加革命。而易中天的外祖父更是和梁启超和陈寅恪相熟的人。易中天的大伯父还编写了中学历史教材。

易中天的曾祖父还和郭嵩焘是好友,曾祖父曾道:“自叙平生志愿,荣华富贵皆在所后,惟望子孙留心正学。他年得蔚为名儒,则真使吾九泉含笑矣。群孙勉乎哉。”

不求荣华富贵,不求长命百岁,只求后代能将一个心放在学问上,这就是易中天曾祖父对后代的期望。

显赫的家族并不是拥有很多的财富才能称之为成功,和那些财富相比,世代相传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是林则徐后代的“满门英烈”还是曾国藩的“家勤则兴,人勤则健”,前代将宝贵的精神传承下来才是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

将良好的风气一直传承下去,艰苦奋斗,爱国爱家,这样的家族定能富过三代,并能生生不息。能富过三代的家族定是人才辈出的家族,而人才辈出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